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9篇

时间:2022-11-15 18:15:02 浏览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9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9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9篇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城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合理村“金土地”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金土地工程;问题及对策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给乡村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维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具有在重大意义。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环境,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新农村建设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实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进行新农村建设。由此,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现实分析笔者主要以土地规划、土地整治为出发点,研究新农村建设一个方

  面,进而说明新农村建设是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程的。本文以四川省高县合理村“金土地工程”为例进行新农村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研究。(一)成就高县近年实施的“金土地”工程,各乡工作已经初步验收。②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促农增收。合理村“金土地工程”施行两年多来,形成了一批极具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取得良好的反响。如图1所示。其次,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成了绿色蔬菜、果园、专业养殖、优良品种的培育基地,使收入得到提高。最后,实现垦荒地、建水池、生产路进万家。修砌一个蓄水池,因地制宜,以供大家灌溉使用,减轻了劳作负担,如图2所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合理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建设资金监管力度不强。村民们有反映,当国家资金下发到基层的时候,却出现了不资金不足的现象。同时,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导致大部分的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甚至出现干部队伍公款私用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害其他部分农民利益。实施坡地改平,挖土机路过要损害农民作物,一些享受不到金土地工程利益的农民却要承受农作物被破坏的后果,很容易激化官民矛盾。经过调查访问农

  民对这次“金土地”工程的满意程度,如图3所示,说明其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然后,土地改造后回报率低,农民积极性受挫。改坡为平的过程前几年需要风化作用,这时种农作物几乎没有收成,但是又需要人去管理,但却没有补贴,所以劳动积极性不高,热情也不高。最后,基层政府补贴不到位,收尾工作有待加强。被挖土机碾过和实施该工程的农户,无论在经济收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需要安慰,国家应该给予补偿。另外,“金土地”实施过后土地里存在有大量垃圾残留物,砖块、塑胶口袋,甚至存在有的工程半途而废。2.原因分析首先,对新农村建设新理念宣传力度不够。金土地虽然开始早,但是农民对其了解极少,而且不够深入,至于会带来哪些影响,农民没有太多的了解。政府虽然做了一些文字宣传和网络宣传,但是农民接触极少,所以大多数村民都是持观望态度,造成工作实施起来显得有些被动。其次,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力。资金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过程中拖欠老百姓工资,前后不一致的补贴,导致政府公信力扫地。只有为资金设置专项管理,定期抽查,财务公开,在老百姓的监督下进行,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心、放心。最后,客观条件限制。合理村与云南接壤,大多为丘陵薄地,土质层比较薄,这就给平整土地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困难,导致投资成本较高,所以,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尤其重要。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合理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首先,加快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乡村振兴涉及各方各面,要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并牢牢抓住其建设质量,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教育方面,小学修改重建,撤掉其余偏远地区的村小,把适龄学生集中到合理村小学就读,改善教职工教育教学环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医疗方面,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制度,提高农民看病报销额度,提供医疗卫生站医务人员进城培训的机会,进一步解决大家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其次,加大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力度。创新土地利用方式。“金土地”工程在多个地方被推广,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其中每个地方都是合理根据本村人民的实际情况,争取做到因地制宜,从长远来看这个是很有效益的,为我省经济发展、项目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耕地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科学的金土地工程实施方式.然后,加强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是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响应党的号召,文化是“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强文明乡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解放思想,有效推进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上一体化发展。政府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带动全体劳动者共同致富,加强文明乡风宣传,鼓励大家文明致富,有利于在精神和建设方面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最后,重视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协调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乡政府务必从全

  局出发,统一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完善垃圾、化肥处理机制,增设垃圾箱,垃圾合理分类,把垃圾和农家肥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城市和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是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国政府积极实施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农村促进城市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参考文献[1]人民日报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2]赵宇霞.我国农民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①余小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村庄建设[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03:34-35.②高县国土资源局.市人大到高县调研“金土地工程”[EB/OL].http:///gtzyj/31283/201606/MIT44307.shtml,2010-05-20/2017-04-22.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3篇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1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题目及要求:一、论文总要求及评分标准:

  1、在7个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2、论文总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占总分5%)。3、尽力以自己的语言完成论文的写作(占总分20%)。5、论文内容质量得分占总分的70%。二、论文题目:09中医1班级题目为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09中医2班级题目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附格式及打印要求: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2、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下页。3、字体全部用宋体。题目二号加粗(主标题与次标题字号不作要求),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行距1.5倍。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形势与政策》11年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2号宋体加粗,一般不超过20字)

  班级:┅学号:┅姓名:┅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2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专题一:1.结合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谈你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理解?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谈谈为什么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3.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4.结合课程内容,谈谈你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的理解?专题二:1.论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双一流建设”与强国之路3.我与中国崛起4.一流人才与家国情怀专题三:1.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以论文形式谈谈大学生该怎样践行两会精神?2.请结合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论述您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解。3.请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谈谈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专题四:1、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及影响2、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中美关系

  3、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势4、浅析亚太地区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进程5、亚太地区形势演变对中国周边海洋形势的影响及对策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党的以来,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2022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拓展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此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

  17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深沉记忆中孕育而生的,它生长的土壤是屈辱的、苦难的,因而也是动人心魄、撼人心魂的.

  就本质而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其根本都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样,也同样面临我国如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发展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指导、引领实践.因此,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拓展了新思维、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梦照亮了民族奋斗的进程,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在对新中国成立60余年不断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鸦片战争后的1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文明进行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强劲发展为现实支撑,照亮了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因而是激动人心、振奋人心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最佳途径,中国精神是内在灵魂,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这三者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

  大精神动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力量是56个民族大团结、13亿中国人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是一股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因此,以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为引领,必将谱写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篇章.

  (三)从未来角度分析,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发展的蓝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党的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以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表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持续奋斗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凝结,是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缩影,描绘出国家发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因而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有力协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遥相呼应,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应积极、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品德的锤炼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做一个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志存高远、追求执着,信念坚定、胸襟宽广的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二)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梦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愿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本领是影响实现中国梦进程的直接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正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为自己扬帆远航、搏击青春提供持久动力与能量.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技能,积极、主动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奉献青春、奉献才智,积极、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自强者、践行者

  中国梦是崭新的梦、远方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造

  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冲破满足现状的藩篱,致力于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特别是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干事创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全社会的每个肌体、每个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中,坦然面对创新创造道路上的暗礁与险滩、挫折与失败、苦闷与烦恼,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以中国梦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高校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在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畅通主渠道上下功夫,积聚起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唱响主旋律,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步前行的高昂旋律,是承载几代人夙愿、承继先人光荣传统、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旗帜.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贯穿“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根本保障”这一主线,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1.把握内涵实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中国梦是对中国古代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追忆、近代百余年屈辱史的反思、新中国发展改革史的回顾而得出的理性思考,把握好国家梦、民族梦、集体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挖掘中国梦的历史底蕴、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2.做好结合文章.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党的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有机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与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有机融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机融合,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机融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弘扬实干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深刻认识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书写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深刻认识圆梦的旅程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筑牢主阵地,着力激发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现实意义、时代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深入解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深入解读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师生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准确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暑期大学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帮助他们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认知、认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行为上,以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以实干精神托起中国梦.

  (三)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畅通主渠道,着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觉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各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畅通由学校宣传教育、教师研究创新、学生学习展示等三个平台共同构成的主渠道,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握唱响中国梦的主动权.

  3.构建学生学习展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互动专区,既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有关理论及新观点、新论述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寄语国家的发展未来、展示自我才华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度高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由校方微博、名师微博、微博粉丝等共同组成的微博联盟,在微博上发起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互动话题,并通过微博征文、微博签到、微博接力等多种方式,把握微时代的话语主导权,引导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创意广泛参与、展现自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即时性、内容自主性、方式互动性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传播.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举办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毕业涂鸦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策划、活动实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追逐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利用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实践性强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城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合理村“金土地”工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金土地工程;问题及对策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给乡村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维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具有在重大意义。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环境,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新农村建设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实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进行新农村建设。由

  此,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现实分析笔者主要以土地规划、土地整治为出发点,研究新农村建设一个方面,进而说明新农村建设是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程的。本文以四川省高县合理村“金土地工程”为例进行新农村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实证研究。(一)成就高县近年实施的“金土地”工程,各乡工作已经初步验收。②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促农增收。合理村“金土地工程”施行两年多来,形成了一批极具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取得良好的反响。如图1所示。其次,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成了绿色蔬菜、果园、专业养殖、优良品种的培育基地,使收入得到提高。最后,实现垦荒地、建水池、生产路进万家。修砌一个蓄水池,因地制宜,以供大家灌溉使用,减轻了劳作负担,如图2所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合理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建设资金监管力度不强。村民们有反映,当国家资金下发到基层的时候,却出现了不资金不足的现象。同时,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导致大部分的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甚至出现干部队伍公款私用的现象。其次,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害其他部分农民利益。实施坡地改平,挖土机路过要损害农民作物,一些享受不到金土地工程利益的农民却要承受农作物被破坏的后果,很容易激化官民矛盾。经过调查访问农民对这次“金土地”工程的满意程度,如图3所示,说明其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然后,土地改造后回报率低,农民积极性受挫。改坡为平的过程前几年需要风化作用,这时种农作物几乎没有收成,但是又需要人去管理,但却没有补贴,所以劳动积极性不高,热情也不高。最后,基层政府补贴不到位,收尾工作有待加强。被挖土机碾过和实施该工程的农户,无论在经济收支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需要安慰,国家应该给予补偿。另外,“金土地”实施过后土地里存在有大量垃圾残留物,砖块、塑胶口袋,甚至存在有的工程半途而废。

  2.原因分析首先,对新农村建设新理念宣传力度不够。金土地虽然开始早,但是农民对其了解极少,而且不够深入,至于会带来哪些影响,农民没有太多的了解。政府虽然做了一些文字宣传和网络宣传,但是农民接触极少,所以大多数村民都是持观望态

  度,造成工作实施起来显得有些被动。其次,实施过程中监管不力。资金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过程中拖欠老百姓工资,前后不一致的补贴,导致政府公信力扫地。只有为资金设置专项管理,定期抽查,财务公开,在老百姓的监督下进行,这样老百姓才能安心、放心。最后,客观条件限制。合理村与云南接壤,大多为丘陵薄地,土质层比较薄,这就给平整土地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困难,导致投资成本较高,所以,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尤其重要。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合理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首先,加快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乡村振兴涉及各方各面,要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并牢牢抓住其建设质量,需要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教育方面,小学修改重建,撤掉其余偏远地区的村小,把适龄学生集中到合理村小学就读,改善教职工教育教学环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医疗方面,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制度,提高农民看病报销额度,提供医疗卫生站医务人员进城培训的机会,进一步解决大家看病贵、看病远的难题。

  其次,加大科学利用耕地资源力度。创新土地利用方式。“金土地”工程在多个地方被推广,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其中每个地方都是合理根据本村人民的实际情

  况,争取做到因地制宜,从长远来看这个是很有效益的,为我省经济发展、项目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耕地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科学的金土地工程实施方式.

  然后,加强文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是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响应党的号召,文化是“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强文明乡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解放思想,有效推进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上一体化发展。政府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带动全体劳动者共同致富,加强文明乡风宣传,鼓励大家文明致富,有利于在精神和建设方面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重视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协调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乡政府务必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进一步完善垃圾、化肥处理机制,增设垃圾箱,垃圾合理分类,把垃圾和农家肥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城市和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是目前我国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我国政府积

  极实施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农村促进城市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3篇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1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考核题目及要求:一、论文总要求及评分标准:

  1、在7个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2、论文总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上〔占总分5%〕。3、尽力以自己的语言完成论文的写作〔占总分20%〕。5、论文内容质量得分占总分的70%。二、论文题目:09中医1班级题目为如何解决食品平安问题09中医2班级题目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附格式及打印要求:1、统一使用A4纸,单面打印。2、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下页。3、字体全部用宋体。题目二号加粗〔主标题与次标题字号不作要求〕,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行距1.5倍。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形势与政策》11年秋期末论文论文题目〔2号宋体加粗,一般不超过20字〕班级:┅学号:┅姓名:┅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论文题目篇2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专题一:1.结合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谈你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理解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谈谈为什么必须牢牢抓住供应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3.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4.结合课程内容,谈谈你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的理解专题二:1.论思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双一流建设〞与强国之路3.我与中国崛起4.一流人才与家国情怀

  专题三:1.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以论文形式谈谈大学生

  该怎样践行两会精神

  2.请结合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精神,论述您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解。

  3.请结合2022年全国“两会〞课程学习内容,谈谈您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

  专题四:1、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及影响

  2、亚太地区平安形势和中美关系

  3、亚太地区形势变化及走势

  4、浅析亚太地区新形势下中国和平开展战略进程

  5、亚太地区形势演变对中国周边海洋形势的影响及对策

  丰富的内涵,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也对当代大学生赋予了神圣的历史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理应成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成为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力量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强化大学生对自身所肩负责任和使命的深刻认识,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凝聚力量

  党的以来,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高度凝炼了我们党

  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凝聚了党心、振奋了民心.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开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应以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气魄与能力,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高校是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应在向当代大学生阐释中国梦、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感知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等方面主动作为.

  一、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内涵

  2022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阔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梦唤醒了人们深沉的记忆,是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拓展

  历史是照亮现实、照亮未来的镜子.纵观历史,中国经历了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如汉唐时期;也经历了衰落时期,如明朝中叶以后到清朝康熙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也就是开始了中国梦的历史.此后,经过无数仁人志士170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到了快要梦想成真的时候.可以说,中国梦是在中华民族的深沉记忆中孕育而生的,它生长的土壤是屈辱的、苦难的,因而也是动人心魄、撼人心魂的.

  就本质而言,实现中国梦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其根本都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需要.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

  音,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的新动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样,也同样面临我国如何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需要解决当前改革开展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予以指导、引领实践.因此,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化拓展了新思维、开辟了新境界、指明了新方向.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国梦照亮了民族奋斗的进程,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导向

  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在对新中国成立60余年不断探索的经验进行总结、对鸦片战争后的170余年的开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文明进行传承的根底上,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正确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以国家强劲开展为现实支撑,照亮了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因而是冲动人心、振奋人心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中国道路是最正确途径,中国精神是内在灵魂,中国力量是动力源泉,这三者就是“中国梦〞梦想成真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依托、共同传承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开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力量是56个民族大团结、13亿中国人会聚而成的磅礴力量,是一股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因此,以中国梦这一目标导向为引领,必将谱写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新篇章.

  (三)从未来角度分析,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开展的蓝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新要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幸福梦.党的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别以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时间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关键历史节点,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长期奋斗、持续奋斗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底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凝结,是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缩影,描绘出国家开展壮大的宏伟蓝图,因而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有力协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着力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根底的相互促进,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之间遥相照应,表达

  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系统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开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青年兴那么国家兴,青年强那么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青年群体,应积极、主动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坚决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与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根本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品德的锤炼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机结合起来,做一个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志存高远、追求执着,信念坚决、胸襟宽广的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敢于担当的栋梁之材.

  (二)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国梦既表达了国家意志,又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愿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本领是影响实现中国梦进程的直接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正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将自己培养成为根底扎实、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的复合型人才,为自己扬帆远航、搏击青春提供持久动力与能量.坚持三个面向,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技能,积极、主动在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奉献青春、奉献才智,积极、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中、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担当重任,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

  (三)中国梦要求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创造,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争做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自强者、践行者

  中国梦是崭新的梦、远方的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富有朝气、活力、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造的先锋,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以敢为人先的锐气,超越因循守旧的思维,冲破满足现状的藩篱,致力于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根底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特别是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工程攻关的前沿,干事创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全社会的每个肌体、每个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活力;以持之以恒的韧劲,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创新创造的具体实践中,坦然面对创新创造道路上的暗礁与险滩、

  挫折与失败、苦闷与烦恼,敢于啃硬骨头,甘于坐冷板凳,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三、以中国梦凝聚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

  高校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自身特点与优势出发,在唱响主旋律、筑牢主阵地、畅通主渠道上下功夫,积聚起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唱响主旋律,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步前行的高昂旋律,是承载几代人夙愿、承继先人荣耀传统、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旗帜.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贯穿“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实现路径、根本保障〞这一主线,唱响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1.把握内涵实质.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本质属性,把握好中国梦是对中国古代五千余年文明史的追忆、近代百余年屈辱史的反思、新中国开展改革史的回忆而得出的理性思考,把握好国家梦、民族梦、集体梦与个人梦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挖掘中国梦的历史底蕴、阐述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坚决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夯实思想根底,进一步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2.做好结合文章.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党的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有机融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有机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机融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机融合,与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有机融合,与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有机融合,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良有机融合,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弘扬实干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将实现中国梦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报效祖国的激情;深刻认识每个个体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践行者、书写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谋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深刻认识圆梦的旅程中可能遇到巨大的阻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开拓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筑牢主阵地,着力激发当代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主渠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育人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现实意义、时代内涵,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根本保障,深入解读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珍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深入解读党的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的相关内容,引导师生积极投身

  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并准确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同时,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注重教育方式的实践性.以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比方:“梦想中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方案,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百姓,帮助他们将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将对中国梦的认识、认知、认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行为上,以实践活动传递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以实干精神托起中国梦.

  (三)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必须畅通主渠道,着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信自觉

  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向各层面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政治任务.用中国梦凝聚当代大学生的力量,要畅通由学校宣传教育、教师研究创新、学生学习展示等三个平台共同构成的主渠道,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握唱响中国梦的主动权.

  3.构建学生学习展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在校园网上开设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互动专区,既为学生学习中国梦的有关理论及新观点、新论述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围绕中国梦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怀、寄语国家的开展未来、展示自我才华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度高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以微博为载体,建立由校方微博、名师微博、微博粉丝等共同组成的微博联盟,在微博上发起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互动话题,并通过微博征文、微博签到、微博接力等多种方式,把握微时代的话语主导权,引导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创意广泛参与、展现

  自我,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梦想统一到中国梦上来,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即时性、内容自主性、方式互动性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传播.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那么,举办与中国梦相关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文艺展演、影视展播、毕业涂鸦等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筹划、活动实施,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激扬青春、追逐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利用活动主题鲜明、组织有力、实践性强的特点助推中国梦的品读、传播、传递.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参考6篇)(2)

  新农村建设论文三

  题目:浅析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与影响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2005年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解决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大学生村官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涌现的诸多问题,因此,应从国家、高校、农民、大学生个人四方面共同努力,推进建设具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国家稳定的关键性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村官,指的是依照公开选聘、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手段,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毕业生进行选拔,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者其他职务。这项举措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

  1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有利于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培育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的职业农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一方面加剧了城市基础设施、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空洞化。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村里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或专业人才,向政府申请选派农业推广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培训,挖掘村民自身内在潜力,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吸收。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培养"愿意留、留得住";、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村官通过互联网+、推广电商平台,调动农民参与到家乡发展建设中,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消除农村贫困,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繁荣富裕。

  1.3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学生村官利用人脉资源和村官身份,向政府申请财政拨款,这样不仅减少资金流通环节的层层剥削,而且会加快资金到账时间。优秀大学生见多识广,可以开发和整合本土自有资源,保护传统建筑原型,及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绿色产业、旅游观光产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并存,促进乡村观光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大学生村官在深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家考核制度不健全,监管缺失

  有些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对大学生村官政策存在疑虑,不积极配合与协调,使大学生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其次是由于某些地方不能保证大学生的物质生活,导致人才的流失。同时监管机制的缺乏,导致大学生村官没有工作目标,自身工作散慢,办事效率低下。

  2.2功利色彩浓厚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到村任职并不是出于热爱农村,只是把到基层锻炼当成以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一个跳板,等到工作年限到期,又会回到城市地区。

  2.3基层民主建设存在问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民主政治体系尚不健全,甚至会出现拉票,贿选。且有关部门重使用、轻培养,疏于对村官队伍的管理,即使发现违纪,也是宽大处理,不了了之。

  3大学生村官建设过程中的政策效应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做起:

  从国家层面上来讲: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要从"村政管理、新文化培育、农民增收、村容村貌、生活安排";五项指标来考核。细致核查,制定合情合理的评分细则,进行村干部绩效考核等级评价,将考核成效作为评奖评优的必要性依据,将绩效管理与各项奖罚措施相挂钩,真正实现压力和动力同步到位,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干事自觉性,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2.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通讯、交通等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

  3.建立完善的选拔和任用机制。优先招聘录用农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对于学习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相关部门要在他们入村开展工作之前,对其进行农村工作的系统培训,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对其进行指导,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对于各大高校而言,按照大学生所学专业"各取所需";发挥特长。多次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斗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了解农业新动态、农民新诉求,增强对区域社会和基层农村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发展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速社会化进程。

  对于大学生村官自己来说,要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用现代科技武装自己,广而好学,勤学善思,勤俭朴素,放低姿态,勤与村民交流,总结经验教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民应从内心接受大学生,积极踊跃配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尊重科学、遵守法律、尊敬人才,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基层干部而言,努力搞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农民需求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本土优秀文化为题材,创造与时俱进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预防与惩治村官腐败并存,以防为主。

  大学生村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解决"三农问题";与大学生就业

  方面具有历史意义,是我党执政智慧的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社会各界应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时代共进,不断完善健全,使大学生村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流砥柱,在广大农村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广大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继续前进。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作者:文雷,郭静怡来源:《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12期

  文雷,郭静怡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治理的重心和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社区建设缺乏针对性、“同质化”现象严重、居民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社区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场景理论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思路,即将场景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基本单元,建立信息数据库,关注农村社区群体文化价值观,鼓励并吸引村民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场景构建”引导新时代农村社区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场景理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9)12-0107-0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重二元结构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政策研究”(17BSH111)

  作者简介:文雷,1971年生,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型农村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重心,其建设和发展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以政府为核心主导的建设模式,是政府规划下的社区重塑行为[1],其特征是社区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居民、市场及社会力量未完全纳入社区建设体系,社区主体间缺乏有效互动,社区意识、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多维视角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研究,助推新时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乡村社会成员的个体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品质及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主要诉求。而生活品质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满足主要来自社会互动,农村社区则是这种社会互动的基本载体。当社区地域加上时间维度以及相应的社会活动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场景。不同的场景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从而吸引特定的消费活动,最终推动区域发展[2]。

  因此,从场景视角出发分析农村社区建设,重新梳理农村社区政策,可以为破解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困境提供思路。新时代的中国农村不再仅是村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所,更是为农村人口提供生活、娱乐、休闲、快乐和成长体验的场域。政府在进行社区建设和制定公共政策时,应以纵观全局的视角,关注和审视社区成员在某一物质结构中的行为活动及活动中所蕴涵的场景,如此,才能更好地发现和满足居民需求。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社区建设具体目标、解决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城市化”倾向未能响应社区群众的需求变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结合各地社区的具体特质和资源禀赋,统筹设计社区物质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社区文化等物质要素和社会要素,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的社区规划和建设。然而,目前在大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不接地气,在执行过程中以完成上级考核指标为目标,忽略了区域特质和内在差异,并由此引发了以下问题:第一,未详细甄别和致力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差异化需求,而是关心“圈地扩张”和物质设施建设,资源主要投放在基础设施上,物质环境建设方面重形式、轻内涵,文化建设严重滞后[3];第二,农村社区空间结构倾向“城市化”,居住空间、文化空间、生产空间三者分离明显,社区资源要素未能因地制宜、优化整合,标准化的建设模式导致社区“同质化”[4];第三,“城市化”的物质设施及标准化的文化活动未能与地域文化及社区精神相契合,广大农民文化生活单调甚至匮乏,限制了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发展和自我认知。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主体参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新型农村社区的主体是社区农民,其建设发展离不开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现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是农村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和制度变迁。该制度变迁主要由政府设计、发起和实施,农民在基础设施、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方面参与不足。此外,基层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目标,也有相当多的“设租”行为,力图掌控农村社区发展的主导权以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向有利于地方政府利益诉求的方向发展[5]。作为社区主体的农民则被忽视,对新社区缺乏认同感,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和“卸责”行为大大提高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本,社区农民没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相应激励,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旁观者。

  (三)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关注乡村文化价值、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当前,农村社区文化产品和服务普遍存在着供给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农村内生公共文化资源大量沉淀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之中,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外生公共文化资源无法与居民物质及精神需求匹配[6],同时部分基层政府停留于盲目仿照城市建设的阶段,使得大量硬件设施因不适配而被闲置,而满足农村社区文化实际需求的活动空间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又严重短缺。外生公共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低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民之间以及居民与系统外的互动;第二,社区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打破了传统农村的封闭发展模式,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从事生产,使得居民和社区产生疏离,文化发展缺少建设主体,社区发展陷入“空心化”[7]。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场景视角分析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场景转向

  如前所述,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其过程中出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创造性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强的现代社会,传统的权威机制有效性下降,消费、休闲和激励机制成为社会凝聚力和互动的基础。而和谐积极的社区的核心是构建可以形成社区认同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意识层面的概念,将其转化为分析结构并非易事,而场景理论为分析社区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相关论文700字

  1、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的语言能力建设2、中冶建工:把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3、广西法治乡村全面赋能乡村振兴4、粮食日里话粮安乡村振兴添底气5、乡村振兴,江苏大地铺陈新图景6、云南启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六大行动7、乌诺模式破解乡村振兴新密码8、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9、藏羊产业成为青海推进乡村振兴支柱产业10、农业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11、深耕"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2、基于乡村振兴的承包地制度供给研究13、浅议如何在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1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困境与发展15、深化结对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6、完善农村寄递网络助力乡村振兴17、数字乡村建设提速助力乡村振兴18、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9、三个推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20、石雕之乡立足乡村振兴新起点21、在川蜀大地书写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22、抓好三大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3、北海以高质量渔业助推乡村振兴24、硬核实招助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25、擦亮地理标志"金招牌"助力乡村振兴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7、紧扣"三性",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28、接续奋斗开新局乡村振兴绘新篇29、擦亮乡村振兴底色30、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31、创新带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专访云丝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孙建伟32、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活力33、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34、深圳以先行示范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35、以"融"为要,促进乡村振兴36、乡村振兴屏山这样监督37、地方高校要发挥优势服务乡村振兴38、安徽援疆:助推和田皮山高质量发展39、亲农在线"慧农更惠农40、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征程42、实施"乐龄陪伴"助力乡村振兴43、解决"三思"问题推动乡镇发展44、稔山新村村: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45、今日新疆"农民富、乡村美、产业兴"46、让党旗始终高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47、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认识48、乡村电气化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49、家政兴农为乡村振兴卷轴添彩50、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农商行协同发展的思考5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52、为助推天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53、山东:财政积极作为助力乡村振兴54、浅谈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5、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助力乡村振兴56、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乡村振兴5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58、乡村振兴下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创新路径探究59、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带来的改变--以G省后地湾村为例60、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小镇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以西安市为例61、恢复力视角下秦岭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研究62、旅游对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作用的途径与模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专家笔谈63、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64、用短视频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65、加快土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66、奋力扛起山区乡村振兴使命67、马廷俊:六个持续坚持助推乡村全域振兴68、道里"六步自治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69、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0、瑞昌市夏畈镇:奋楫扬帆再出发乡村振兴谱新篇71、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72、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3、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74、集聚型社区盘活乡村振兴"棋局"75、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76、以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77、办实事注活力促振兴78、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79、梓潼:蜜柚飘香乡村振兴路80、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81、创业青年来代言乡村振兴添活力82、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83、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84、让"三农"题材影视作品助推乡村振兴85、攻克贫困堡垒共赴乡村振兴86、资源镇: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87、六位一体赋能乡村教育振兴88、弹好人才聚力"双部曲"唱好乡村振兴"和谐调"89、激活产业要素:大冶乡村振兴探索有道90、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迈出新步伐91、乡村振兴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治化路径探析92、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对接电商市场的特点、难点与机制9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探索94、乡村振兴的一幅精美画卷95、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做好乡村振兴的三项"加法"96、加大信贷供给支持乡村振兴97、清远力促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98、为乡村振兴繁育更多专业人才99、银保监会发文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100、弘扬焦裕禄精神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10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02、临沂: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103、延伸服务链条赋能乡村振兴104、带动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105、金色人才助力乡村振兴106、区级文旅电商平台交给16个"90后"107、让正邦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更加光彩108、夯实基层基础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109、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乡村颜值110、临潭:党史学习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111、培育巾帼"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112、魏源思想与乡村振兴113、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114、奏响乡村振兴崭新乐章115、乡村振兴要唱好产业兴旺"重头戏"116、汲取"攻坚"智慧力量擘画乡村振兴蓝图117、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18、精准聚焦有效衔接乡村振兴119、湖北咸宁市社发挥系统优势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120、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121、用助农惠农"小故事"写乡村振兴"大文章"12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策略摭探123、把金融支农史诗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12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125、五联共治模式下昌吉市推动乡村振兴路径探析126、乡村振兴背景下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以泌阳县"王店大装"为例127、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以多多农园推动保山咖啡发展为例128、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129、民宿"点亮"乡村振兴130、三社联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富强美好生活132、探索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133、环境面貌大变样乡村振兴底色亮134、在巴彦淖尔,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135、助力乡村振兴家政顺势而为136、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137、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38、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139、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地140、章丘:汇聚天下英才助力乡村振兴141、汇聚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142、筑牢战斗堡垒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143、新农人乡村振兴生力军144、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145、畅通致富路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篇八: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各基础建设在经济调节作用下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在国家新农村政策的倡导和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乡村基础建设已越来越频繁,这是为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由于乡村建设目的主要以保障群众生活,所以针对经济收益方面是无法涉及的,所以乡村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但为保证国家财政支出使用规范及具有实际价值则需要对乡村建设计划进行有效统筹规划,使资金得到合理安排,最终达到有效使用同时高效的完成乡村基本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以此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幸福指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规划策略

  前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是人口较少,发展迟缓。而通过自然环境状态、农村人口聚集情况及留守儿童老人的生活状况便可以明显感知出农村出现经济衰退现象[1]。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希望通过对农村人才培养、基础建设及生态文化的振兴,以此实现农村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转型。而针对乡村建设的规划来说,如有有效规划和如何设计规划策略已成为目前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1.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指导

  对于乡村建设来说,一向以来都是按照村民的个人想法进行计划和安排,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房屋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建设特点具有随意性和没有规划性。建设风格不够统一,外观各异,并且建设出的风格不具有整体性,同时没能与当

  地文化传统及乡土特色做好结合,使原始民居风格逐渐消失,最终形成格式形态杂乱的乡村居住环境[2]。同时可能在国家统筹规划通知下,各乡村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部分地区进行了规划与编制,但总体上没有根据地区特色设置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气息,最终导致所有建筑风格均呈现较普通且统一的模式。并且在上级安排下,乡村建设没有计划和规划性,导致部分乡村建设出现重复规划等现象,最终导致实施方案无法落实,或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或建设资源的浪费[3]。

  1.基础设施薄弱

  最近几年时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但由于我国乡村覆盖面积广,大部分乡村目前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公共服务、排水排污系统和道路设施修建等问题[4]。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就会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降低地区人员素质等。

  1.环境有待改善

  最近几年,国家发展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同样在乡村也相应的配备了地区保洁人员负责地区环境卫生维护和监督。对于环境维护来说,保洁人员只能保证公共区域和特定时间对村落中的卫生进行维护和监督,但是在工作时间范围之外,或是在公共区域之外的部分需要乡村居民自发进行维护[5]。特别体现在村落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污水管道排放是否通畅,部分乡村还在使用较为原始的生火做饭灶台,所以可能会存在柴草收集不规范等现象,使乡村环境看起来不整洁不卫生。同时多数民居以水源地为建设依据,所以河沟的清理也会极大的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实现经济发展,很多河流已经受到污染,导致河沟中淤泥堵塞,河沟气味难闻等现象[6]。

  1.地域文化缺失

  在过去我们可以通过民居建筑风格分别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生活特点,例如南方多雨,以小青瓦房居多,瓦房设计有利于雨水排放,形成了较为统一和具有地区特色的民居风格。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目前多数乡村建设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没有切实的与当地文化和环境特点进行有效结合,最终造成乡村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化和格式化,没有地方人文特点和文化底蕴,难以让人产生地区荣誉感和归属感。如果长久如此便会使人难以产生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乡村土地的乡情。

  1.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策略

  1.强化空间规划引领

  乡村建设空间规划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包括了乡村乡村生态环境整顿、农田水利、基础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都是需要规划及考虑的范围。所以乡村建设不是单一的设施设备修建,是需要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规划,乡村建设的前提需要建立在统筹规划之后,所以空间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乡村建设的成败[7]。乡村建设因为会涉及到多方面利益,所以在前期规划阶段需要更全面的考虑,需要与乡村管理部门协调,规划设计内容需要依靠当地民风及文化特点,从而延伸出更多的建设筹划方案。各部门之间需要紧密联系,完善规划内容,找出规划中的不足与缺失,最终实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加强产业规划指引

  产业复兴和经济发展是决定地区形态发展的重要渠道,为实现振兴乡村的目标就需要注重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作用。而实现产业发展的前提是进行产业规划,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配比,对地区环境影响及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而产业规划需要结合乡村地区的当地资源,根据地区的现有条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需要选择符合地区发展的产业,并对空间布局进行有效指导,以此搭建科学化智能化及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例如:针对山区地区的地

  势地貌特征,可以大力发展林业及养殖业,根据科学规划可科学的技术指导,可以利用有效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经济,帮助提升地方经济实力[8]。

  1.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乡村相对于城市来讲更具有土地资源及自然资源优势,所以对于乡村建设来说应避免出现城市中的统一化特点。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对于乡村建设来说,要抓住人们的情感需求,将乡村建设为具有文化特色及具有归属感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们的乡愁,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借此发挥出自身的绝对优势,提升乡村的经济实力和独特魅力。首先乡村特色包括地形地貌等自然风景的特点,同时包括了古代建筑及古代文化色彩的遗留,而每个地区应该大力弘扬地方特色,并将地方文化特点与建筑相结合。[9]特别是细节的体现,例如建筑上的色彩、门窗及装饰物等,同时部分地区应保留原始村落,将历史遗留建筑进行修缮,以此保留地方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祁作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建设应有的创新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30(006):196-197.

  2.王雪蓉.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村庄规划转型的路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09(27):54-54.

  3.李铁鹏,高子钧.沈阳市康平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风貌营造与重构策略[J].北京规划建设,2020,195(06):132-134.

  4.

  陈永,张秀云,谢来荣,等.乡村振兴战略下中部丘陵地区集聚提升类村庄认知及规划思考——以襄阳市卧龙镇洪庙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71(04):34-41.

  5.金立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肥东县河湾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2020,254(14):26-27.

  6.刘墨,周永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与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辽宁省前辛台村为例[J].山西农经,2020,275(11):7-14+29.

  7.邹钟磊,杨文平,赖奕锟,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14-22.

  8.周晓娟.资源紧约束背景下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策略的思考——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8,000(006):22-29.

  9.李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与生态修复策略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226(10):16-17.

  

篇九: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规划路径

  摘要: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视,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而对农村建设发展现状进行改善和优化,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生村环境,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持续发展。基于此,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对乡村建设规划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加强政策指导,为乡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本文主要对乡村建设规划的现状、问题以及路径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效果,推动乡村建设规划质量,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生存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规划路径

  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日益明显,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效,进一步改善了农村风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在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农民进程打工,导致农村人口骤减,甚至部分区域出现空心村现象。这种情况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性实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的改善非常不利,甚至引起农村颓势问题。基于此,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加大乡村建设规划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创新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乡村自身优势,实现乡村风貌的优化和改善,促进乡村建设规划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乡村建设规划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需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均衡化。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很多区域经济条件较差,造成城乡发展中在很多方面出现较大差距,如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产业结构等,这种情况势必会加大城乡差距,难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甚至导致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在部分区域持续存在,严重限制了乡村建设规划的健康推进。此外,我国地域广阔,乡村数量较大,而且位置分散,尤其对于一些偏远乡村,难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实执行,导致乡村建设规划工作难以顺利实施。[1]现代化城镇发展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

  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再加上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与城镇之间的差异较大,造成乡村文化的严重破坏,逐渐失去特色。基于此,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推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恶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设施创建良好的条件。

  二、乡村建设规划问题

  (一)乡村特色文化流失

  每个乡村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文化,但是在乡村建设规划中,乡村特色文化却往往会被忽略,难以在乡村建设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这样一来会导致乡村逐渐失去自身特色,建设风貌日渐类同,同时还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部分乡村建设中引起现代文化,尤其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现代风格的建筑形式与当地传统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严重打乱了乡村空间的合理布局,破坏当地历史文化古迹的传承意义,久而久之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2]

  (二)缺乏正确引导

  在乡村建设规划中,需要地方政府按照乡村振兴的思想内涵,对乡村建设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确保其建设功能、风格、空间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凸显乡村特色。然而在实际的乡村建设规划中,当地政府工作不合理,对乡村振兴的内涵精神领悟不到位,难以对乡村建设进行合理指导,致使乡村建设中逐渐失去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限制了自身的个性发展空间,甚至部分区域出现私搭乱建、随意占用耕地、破坏乡村景观等现象,对当地生态造成极大破坏,严重违背了乡村振兴初衷。

  (三)基础设施落后

  现阶段很多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由于意识落后,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导致乡村建设规划中,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功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严重降低了人们建设家乡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规划路径

  (一)构建生态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在建设乡村、发展乡村经济的时候,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发挥自然资源在乡村建设规划中的价值作用,保持乡村自然原貌,这样才能激发村民的归属感,调动其注重建设家长的热情。在乡村建设规划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干扰当地村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就地取材,推动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成本投入。[4]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同时制定阶段性的建设规划,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执行,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二)优化乡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要对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大力发展优势茶叶,挖掘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改变以往单一分散性的家庭产业结构,与周边优势产业形成合力,造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对当地乡村各类各业的协调发展,起到良好的调动作用。[5]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加大技术、人才、设备投入,提升生态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水平,逐渐推动机械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生产能力的提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农林渔业和工商业等,形成持续性的产业增长模式。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代销点等,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增进与大企业的合作深度,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三)凸显文化特色

  文化是乡村建设规划的灵魂,不论乡村如何变迁,都要确保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并对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和展现,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增进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强化整体乡村文化底蕴,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产业,实现文化传播的同时,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6]其中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内容

  具体措施

  协调统一性

  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时,要与乡村机理、山形水势等特点保持协调性和统一性,同时确保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保障乡村建设色彩与风格的协调性,让游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旅游体验,相辅相成。

  增加服务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规划质量,需要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在乡村入口、公共文娱场所、休闲区域等,加大特色文化宣传力度,扩展乡村绿化空间,方便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开展。

  建筑改造

  建筑是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对建筑风格进行优化改造,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加强细节处理。

  整治老旧建筑

  要对乡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老旧的建筑进行科学整治,制定科学的修缮方案,加强对历史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既可以对传统特色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也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景观

  在乡村文化发展中,需要结合文化特色,对乡村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两者的充分融合,突出景观文化内涵,彰

  显文化特色,实现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图1乡村特色文化发展路径

  (四)引进信息技术

  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在乡村建设规划中,要积极引进科学信息技术,加大构建信息服务设施,如实现互联网全覆盖、物流上门服务、城乡公交等,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生活满意度,拉近乡村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距离,促进乡村的高质量建设规划。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要加强对乡村建设规划的重视和关注,意识到构建美丽乡村的重要性,并对乡村建设规划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和方案,把乡村振兴思想融入进去,从而实现乡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要注重建设生态乡村,注重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和应用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乡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陈颖.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探究[J].农家参谋,2020(14):265+286.

  [2]朱丹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思考[J].地产,2019(24):33.

  [3]符高翔.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探究[J].安徽建筑,2019,26(11):30-31+53.

  [4]蔡竹君.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考坑村庄建设规划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9:1215-1227.

  [5]邹钟磊,杨文平,赖奕锟,文兴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1):8-16.

  [6]邹钟磊,文兴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汉源乡村建设规划为例[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459469.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农村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