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内涵

时间:2022-05-26 14:1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内涵,供大家参考。

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内涵

 

 从四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涵 ——Mastering the Connotation of Friendship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Four Dimensions 作

 者:

 艾国/刘艳

 作者简介:

 艾国,刘艳,北京工业大学 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124

 原发信息: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京)2015 年第 201510 期 第 56-61页

 内容提要:

 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要求之一的友善,应当从四个维度把握其内涵。其一,它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其二,它应当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儒家仁爱思想等传统道德文化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升华;其三,它应当体现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对西方文化关于公民友善相处的道德经验进行必要的借鉴;其四,它应当体现时代精神,契合发展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需要,倡导以尊重、包容,助人、负责为主要内容的友爱观。

 Mastering the Connotation of Friendship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Four Dimensions

 关

 键

 词: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

 期刊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

 2016 年 01 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5)10-0056-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关于友善,有人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从西方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也有人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角度多样,看法众多。什么是友善?我们今天应当宣传和弘扬什么样的友善?这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P169)这段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属性,即社会主义性、民族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也就是说,我们提出的核心价值观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因而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因而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因而是时代的而不是落伍的。这段话也为我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供了四个维度。正确界定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友善的内涵,也应当从这四个维度进行思考。

 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其他三个属性都受这个根本属性的

 制约。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 24 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8 个字属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8 个字的概括最早出现在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决定》在第五部分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2](P23)这 8 个字的直接来源则是 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 20 个字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可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 20 个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更为精简的概括。由此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际上是对我国公民的道德要求,属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的范畴。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问题,指出不仅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甚至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德。他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1](P168)

  友善既然是对我国公民的道德要求,就必须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是毋庸置疑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求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这种道德必然具有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道德的鲜明特征。

 第一,这种道德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P2)在当前形势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传和弘扬友善等公民道德,关键是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4](P31)因此,培育和践行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

 第二,这种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它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并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弘扬友善等公民道德,必须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丢了这面旗帜就不再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尽管今天需要注意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区分层次,着眼多数,但同时必须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带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坚持对社会的正确引领。

  第三,这种道德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集体主义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集体主义原则就不能动摇。有人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已不再适用,这或许是由于对集体主义原则的含义缺乏全面的了解。集体主义丝毫没有轻视个人利益的意思,它是以集体与个体既对立又统一的科学认识为前提,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来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目的是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落脚点恰恰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P84)在集体主义精神下,个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先公后私、先人后己,集体尊重和保障个人正当权益,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真正具有道德价值的友善。

 第四,这种道德是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互关联,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友善作为公民间友好相处的道德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五爱”的基本要求。友善就是爱人民,同时又与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密切相连,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又间接

 体现了爱劳动的要求,对环境的友善和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则又体现了爱科学的要求。

 由上可知,友善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基本价值要求,应当具有上述基本特征;对它的界定和理解,也应当在上述原则下进行。这样的友善,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以及资产阶级的博爱、利他等,有着明显不同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虽然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倡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还要允许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由此否定我国道德在总体上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不意味着可以由此对友善等道德要求作出等同于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道德规范的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一方面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对各层次人们道德实践的正确引领。唯有如此,才能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应当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相对于文化的器物和制度层面,转变更为迟缓,形成一个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其超强的延续性已经广为世人认可。这种超强的延续性来自于其超强的兼容性、吸纳性和整合

 性,历史上儒释道融合而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就是很好的证明。近代以来,虽然中华文化遭遇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中华文化的基因没有灭绝,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P170)“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1](P171)在这种背景下,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因为它确实是一个不竭的宝库;另一方面也必须从中寻找资源,“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11](P170)

 关于友善,中华文化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其中儒家的仁爱思想内容丰富、影响久远,为我们今天研究和倡导友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习近平 2014 年 5 月 4 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他举例说,“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1](P170)他其中提到的“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

 望相助”“扶贫济困”等,正是中华文化中特别宝贵的一个部分,友善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突出优点。

 习近平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1](P171)这种传承和升华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传统的文化进行科学的扬弃,为今日的进步所用,否则这些思想观念就会退回到过去的某个形态,成为封闭的思想体系,或者在现实中被滥用而发生演变,成为脱离人民群众的复古主义,甚至带有一定欺骗性的道德说教。在这一方面,毛泽东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毛泽东早在 1939 年就曾讲过,“关于孔子的道德论,应给以唯物论的观察,加以更多的批判”,“孔子的知(理论)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实践),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应当“将其放在恰当的位置”。[6](P132-133)这是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而且也正是在运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道德思想进行批判继承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他坚定的人民立场和将传统文化放在恰当的位置的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根据新的形势,结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对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

 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P160)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P164)

 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应当体现对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

 友善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西方文化也讲友善,并且有它们的一些特点。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就曾专门讨论过友爱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不同性质的友爱,即有用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完善的友爱;也有三种最基本的共同生活形式,即家庭关系、伙伴关系和公民关系。其中,家庭关系和伙伴关系属于私人的共同生活,公民关系属于政治的共同生活,或叫城邦生活。友爱,不论是对于私人生活还是城...

推荐访问:友善 维度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