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浅析(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07 09: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浅析(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浅析(精选文档)

 

 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浅析 [提要]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绿色化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支撑。本文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和绿色化工支撑体系运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构建绿色化工支撑体系,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化工;支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走出一条特色、有效之路,离不开化工行业的支持。绿色化工是从属于社会经济系统,有绿色科技资源投入,经过相关科技组织运作,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是控制化工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的主要优势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绿色化工是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概念,属于当下人类社会发展必需的时代产物。其主要优势有三个方面:(1)环境危害性较低。通过原料采选、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等方式,减少化工产品生产全流程的污染排放量和资源消耗,并预设好废弃产品资源回收利用的处理规划,从而实现对于绿色化工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严格把控,有效降低化工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于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污染影响。(2)能源转化率较高。传统化工生产方式受制于落后技术体系,其能源转化率往往较低,浪费大量资源,而绿色化工依托于当下先进化工技术体系,将符合绿色生产要求的高效率原料、设备、生产技术引入生产过程,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与能源供给,降低化工企业生产成本。(3)综合效益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现

 在地球上已有 70 多亿人,这些年开放型的消费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人类未来的生存发展一直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资源的节约利用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要素。绿色化工实现了由先污染后治理到从源头上预防严控的防治观念转变,长期来看,最终的绿色化工转型成果能够在确保化工行业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生态和谐,具有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努力实现相关化学原材料自身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展。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发展现状 自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化工行业进入发展清洁生产方式的高效期,绝大多数化工企业实现国家规定的污染排放指标,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取得一定进展。后续《关于加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修订后《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或法规于十几年间陆续颁布,一系列易于处理的化工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并得到解决,我国绿色化工转型进入黄金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近年来,绿色化工进入转型改革深水区,一系列之前所忽视、难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浮出水面,成为阻挠绿色化工转型的关键因素。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价值模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绝非立竿见影的短期之功。随着绿色化工转型进程,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污染状况等一系列生态指标的改良属于量变,而质变需要长时间检验,当下绿色化工转型的自然生态价值较为模糊。因此,绿色化工转型所蕴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延后性,化工行业缺乏对于绿色转型工作未来发展利益、社会利益的清晰认知。在以政府为主体的牵引下,绿色化工转型确实在污染排放控制等一系列工作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中动力主要来源于政策性法规的强制力约束,而非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可。

 2、内部动力不足。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从设立之初就以营利为根本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成立和发展的目的,也是其进行投资、生产的原始动力。绿色化工转型需要服务于经济利益,还要承担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要承担纳税、参加公益活动以及提高地区就业率等义务,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正面影响,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技术、对“三废”的去污能力,以及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然而,绿色化工转型是利在千秋的长期事业,其必需的一系列资金投入难以短时间内转化为经济效益,需要依靠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研究□文/步德胜柳逊(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提要]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绿色化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支撑。本文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实现经济利益的部分回收,且化工企业中包括环境税、环境检测税、废水税、环境培训、废水处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污染防控成本较高,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主动意愿较低。(图 1)

 3、缺乏长远规划。化工企业在进行重大转型工作时必然会谨慎行事,对整个行业相关动态进行观望,不会轻易打乱现有发展布局。但受制于国家对于污染排放的强制管控,面对政府不断颁布的各种化工行业污染排放标准及惩罚措施,化工企业开展的一系列绿色转型工作皆以当下国家相关标准为目标。当阶段性标准目标实现后,化工行业则易于满足现状,缺乏对于绿色化工的清晰认知和长远发展规划,使绿色化工转型工作停于阶段性成就、陷于形式、流于表面,易偏执于绿色化工转型的阶段性目标。

 4、技术创新不足。在化工行业转型“高端制造”大背景下,化工技术创新不足、发展前景暗淡。从化工技术角度来看,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链不完整,经营成本过高。由于化工行业所面临的上述挑战,化工行业在同其他行业发展前景上相比,前景平平。根据调查显示,化工产业所处的材料产业 2019 年产业景气指数为 100.4,在建材、有色金属、能源、钢铁、材料五个产业中垫底,化工产业生产保持温和增长模式,利润率略高

 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为 6.3%。总体来说,化工产业的重资产的特点,以及一般水准的前景,意味着化工产业并不是热门的投资行业。(图 2)

 5、外部支持较弱。政府主体提供的政策优待、科研主体提供的研究成果、资本主体提供的资金投入、社会主体提供的绿色消费倾向的支持等等,而以上这些外部支撑目前较为匮乏。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几十年间,化工行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必然导致阶段性利益减少,难以获取后期投资青睐,同时行业缺乏同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平台,社会环境中绿色消费教育较为匮乏,外部支持条件较弱。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发展难题原因分析 企业之所以缺乏绿色发展的主动性,主要是缺少鼓励,即绿色化工宣传教育的欠缺;缺少压力,即政府职能没有有效发挥;缺少激励,即企业对绿色化工研究及成果转化缺乏认识。而化工行业发展难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绿色化工宣传教育欠缺。虽然生态文明作为国策被确定下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绿色化工的概念并没有得到重视,绿色化工的宣传教育在社会层面是欠缺的。一方面在教育阶段没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门课程,而且对生态文明的细分领域只停留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浅层认识;另一方面宣传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简单倡导,这种宣传既无法给公众带来心理上的动力,也无法为公众提供个人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的方式的技术引导,如购买绿色生产的商品。对于企业而言,不能正确看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因为短期内无法实现它们的共同提高而只注重经济效益。

 2、政府职能没有有效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和完善了关于企业绿色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但是尚且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比如公众没有专门的参与平台,公益组织没有强制力性质的监督权利,政府存在地方保护而环保部门缺乏独立性,才会产生监管困难,执行力度

 不大的问题。同时,环保专利的转让存在障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但是和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给我国引进外国技术以及国外企业在我国申请并使用这些技术造成了障碍。企业因技术和设备更新向政府申请补贴时,需要多个部门的审批,申请补贴的过程比较繁琐,且透明度不高。

 3、化工企业融资困难。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从企业方面来说,一是企业的管理形式较为落后,我国存在大量的家族式经营企业,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或者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等情况普遍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方式现代化水平不高,存在较大经营和决策风险;二是企业缺乏主动适应金融系统的融资意识,较少长远地考虑融资问题,导致企业的信用评级等达不到要求。从融资渠道方面来说,一方面我国缺乏完整有效运行的直接融资体系,国家对私募资金有严格的限制,民营企业也很难进入股票市场,发行债券也存在较大困难;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国有银行的放款条件,没有足够的抵押和担保,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4、绿色化工研究及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目前,绿色化工技术没有得到化工企业的广泛青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化工企业缺乏绿色化工技术的购买渠道;二是绿色化工技术的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成本。绿色化工技术进入生产领域不仅仅需要化工企业购买研发机构的绿色化工技术,还要置备相关的机器设备,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一笔不菲的投入。除此之外,绿色化工还对产品的原料、催化剂等有较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这些意味着绿色化工技术的推广对中小企业是一项重大决策。

 5、化工生产与环境问题的矛盾。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定,很多内陆城市与原来只注重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对环境的破坏的发展理念相比,逐渐开始重视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内企业的绿色生产的各项要求指标逐渐明确化、精细化、严格化,对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废物排放量大的小企业采取了停产停业或关闭关停的

 措施,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化学工业以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的原材料,对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大。2019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 70.8%,我国人均天然气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值的 1/10,而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山西省也关闭了大量矿场,我国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程度都不能支撑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6、绿色化工产品缺乏竞争力。由于绿色化工产品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购入技术、设备、原材料以及较高的人力成本,初始成本并不会低于非绿色化工产品。因此,从价格上来看,绿色化工产品天然地不具备价格优势。绿色化工产品与其他普通的化工产品的区别就在于“绿色”,但是化学工业产品消费往往并不直接指向消费者,消费者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并不能直接带动化工企业市场扩大。而化学工业的下游产业如涂料、油墨、电子化学品、农药、医药、皮革、汽车、日化等行业,可能在选择原材料的时候更多地会考虑到成本问题,而非原材料生产过程是否绿色这一问题。因此,绿色化工产品在前期既无价格优势亦无突出的产品优势,产品缺乏竞争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的构成 绿色化工支撑体系就是从属于社会经济系统,有绿色科技资源投入,经过相关科技组织运作,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主要由绿色化工研发体系、生产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

 (一)绿色化工研发体系 绿色化工研发体系是指对原有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优化和升级,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工艺的技术革新、工艺优化及设备更新等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及能源利用效率。

 1、研发导向明确。一是树立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的理念。研发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首先要考虑这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如何,明确评价出拟设计的过程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及过程副产物的处理及利用方法。把污染预防作为确定生产可否进行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二是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按照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办事,发挥市场在绿色化工领域的决定性作用。丰富技术推广目录,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力争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实现突破。

 2、研发产品安全、可降解。一是化工产品开发首先要考虑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化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与其量的多少、结构和毒性的大小均有密切关系。二是降解性是未来化工材料新品种的重要属性。降解性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在微生物作用下,产品分解成二氧化碳的能力。如一次性筷子、餐盒、塑料袋等,当被丢弃在环境中或者埋在地下时,半年到一年降解完成,不会造成对环境的长久负面影响。

 3、研发政策完善。一是重点优化财税金融政策、人才配套政策,强化政策间协同互补、配套衔接,着力构建市场化、互补式的绿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健全政策协同机制,探索构建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政策联动机制。二是完善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政策,简化项目申报和评审流程,做到快速立项、精准立项。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政策,不以论文和专利为唯一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评价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效果、成熟度与示范推广应用价值。

 (二)绿色化工生产体系 绿色化工生产体系是指采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料,以及科学合理的反应路线,过程的副产物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无环境影响的化工生产过程。1、绿色化工投入。一是原料应具有无毒或低毒性,这是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二是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原料,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秸秆、野草、树木等。可再生资源物质...

推荐访问:浅析 支撑 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工支撑体系浅析 绿色化工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