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滨河路南三段、南四段道路黑化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时间:2022-06-24 16:1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滨河路南三段、南四段道路黑化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供大家参考。

滨河路南三段、南四段道路黑化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 1 、 概述

 1.1 任务依据

 1、崇州市滨河路南三段、南四段道路黑化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 1:500 地形图; 1.2 设计标准

 根据项目的功能、作用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本道路为改建(黑化),本次设计主要执行原有道路技术标准不变进行设计,其主要技术标准如下所示。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道路红线宽度:11.5m; 3)设计速度:40km/h; 4)交通等级:轻交通; 5)道路净空:车行道 5.0m,人行道 2.5m; 6)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7)设计年限:5 年(单层黑化); 8)设计荷载:路面设计荷载 BZZ-100 标准轴载,人群荷载 4.5KN/㎡; 1.3 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崇州市滨河路南三段、南四段道路黑化工程; 2)项目业主:成都市蜀州兴宇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地点:崇州市滨江路; 4)建设范围:道路黑化、交通标线;

 5)主要控制点:现状原始标高; 2 2 、 建设条件

 2.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拟建项目位于崇州市滨江路。

  项目地理位置图

 2.1.2 地形、地貌

 崇州市地处四川省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边缘,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地质构造属九顶 ft 华夏系和青城—青霞新华夏系构造。西北部为龙门 ft 褶断带的强上升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东南部处于成都凹陷区,沉积了浓厚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冲洪积的松散堆积物。属 ft 地、丘陵、平原兼有地貌,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高中 ft 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38.4%,低 ft 和丘陵占 8.7%,平坝占 52.9%。境内主要 ft 峰有六顶 ft、令牌 ft、鸡冠 ft、凤栖 ft 等,均与青城 ft 脉相连。西北部多有海拔 2000m 以上的 ft 峰,海拔最高处为鸡冠 ft 乡境内极西处之火烧营峰,为 3868m。丘陵和平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为 560m,最低点为三江镇境内之蒙渡,海拔高度仅 480m。

 项目所在崇阳街道早觉街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流阶地。区内以既有民居居多,地形总体平坦。本次勘察时测得勘探点地面高程为 534.34m~536.76m,相对高差约 2.42m。

 拟建场地为岷江冲洪积阶地,地形平坦,为岷江水系Ⅰ阶阶地。

 2.1.3 气象

 崇州气候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多年平均气温 15.9℃,年平均降雨量 1012.4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161.5 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26%,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 87.6kcal/cm²,>0℃的平均年积温 5830.3℃,年平均风速 1.3m/s,年平均无霜期 285 天。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由东南向西北渐高,因而平原、丘陵、ft 地在温度、降水等方面都有差异。

 崇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 3 条:西河、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 ft 口入平原,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东南流,有沙沟河、向阳河、白马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新津县境。全长 109 公里,市境内长 96.8 公里,流经 14 个乡镇,为崇州市最长河流。

 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都江堰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 9 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 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 65 公里,市境内长 32.15 公里。

 金马河系岷江之正流, 自都江堰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崇州与温江、双流的界河。市内河岸(右岸)全长 10 公里。

 上述 3 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 180 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崇州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拟建雨、污水管排水工程临近西河,场区内沟渠、河道水系多为西河分支派生水系,西河为岷江

 2 二级支流,在下游近新津区同金马河合流后同南河汇入岷江。

 2.1.4 区域地质 构造

 该场地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西南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象。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见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总体而言,成都平原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但由于大邑县距龙门山断裂带相对较近,而龙门山断裂带属构造活动强烈的发震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发生地震,场地将受到一定的地震波波及和影响。

 图一:成都平原区域构造略图

 3 3 、 工程设计

 3.1 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1286-2018)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 年版))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建质[2013]57 号)

 以及国家和当地现行的规范、规程等. 3.2 技术 标准及设计技术指标

 该道路为改建(黑化)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

 主要技术主要技术标准表

 技术指标 规范值 设计值 备注

 设计速度(km/h)

 40

 技术指标 规范值 设计值 备注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300 85

 设超高最小半径(m)

 一般值 150 — 极限值 70 最大超高 2% —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m)

 - — 平曲线最小长度(m)

 一般值 110 — 极限值 7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35 84.618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35 — 最大纵坡(%)

 一般值 6 0.583

 极限值 7

 纵坡最小坡长(m)

 110 13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600 20000

 极限值 4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700 25000

 极限值 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一般值 90 44.991

 极限值 35

  3.3 道路平 面和纵断面设计

 3.3.1 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原则

  (1)与现有路面范围一致。

  (2)本项目采用成都坐标系。

 2、平面布置 该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 40km/h,本次设计红线宽度为 11.5m。道路全长 2895.337 米。全路段线性及平面布置与原有道路保持一致。

 3.3.2 纵断面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参照两侧地坪设计标高,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

 2)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

 3)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

 4)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5)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

 3 1、纵断面设计原则 (1)参照两侧建筑制标高并适应相邻开发地块高程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最小纵坡宜尽量满足路面纵向排水要求,通常不得小于 0.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 0.3% 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他综合排水措施。

 (4)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下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6)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 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6)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纵坡不大于 3%。

 (7)本项目采用国家 85 高程系。

 (8 8 )本项目 纵断面设计保持原有道路纵坡不变。

 2、纵断面布置:

 该道路全线设置 9 处变坡点。

 主要控制点为:拟合现状路面标高黑化后与原有标高一致。

 3.4 道路 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1)根据道路等级、使用功能并定性、定量分析其流量流向,使道路能满足远期使用要求。

 (2)横断面分配在考虑其功能的前提下应注重与沿河沿湖景观带设计相结合,满足功能要的前提下,提高道路的宜人氛围。

 (3)横断面分配应合理确定机动车车道宽度,近远期结合,减少远期废弃工程的原则出发,力求一致性和连续性,又要充分考虑绿化、景观效果。

 (4)道路横断面分配还必须综合协调交通需要、建筑艺术、日照通风、减灾防灾、埋设各种地下管线的横向布设宽度等方面要求。

 2、横断面布置 横断面布置形式 为 :

 1 1m 1.5m 宽道路断面为:11.5m=0.25m 路缘带+2.75m 车行道+2.75m 车行道+2.75m 车行道+2.75m 车行道+0.25m 路缘带。

 车行道横坡为 1.5%,向道路两侧坡;人行道横坡为 1.5%,坡向车行道。

 道路 横断面图

 3.5 平面交叉 口 设计

 3.5.1 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和一般规定

 1)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设计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如分期建设,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交叉口的平面设计时,经过技术、经济、用地论证后可对规划的交叉口形态进行优化。

 2)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计算行车速度按主线计算行车速度的 0.5~0.7 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3.5.2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

 1)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大小和美观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设计要求如下:

 2)所有规划道路相交形成的交叉口,在施工图设计中均应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

 3)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范围应设计至所有相交道路横坡恢复至正常路段标准横坡位置。

 4)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服从主要道路。

 5)交叉口竖向设计标高应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

 6)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确保沿路缘石方向纵坡不小于 0.3%,并在最低点设置雨水箅子,对于新增

 4 路口中间的既有雨水篦子须调整至路口最低点的路缘石边缘,必要时应适当增加雨水篦子数量。

 3.5.3 交叉口设计

 该道路交叉口按现状路面标高恢复。

 3.6 路面结构设计

 3.6.1 路面结构设计原则

 路面设计遵循以交通量为基础,适应项目区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符合当地筑路材料供应状况、技术成熟,性能优良,造价合理,方便施工和养护,融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路面结构设计不仅要求路面的整体强度高,而且要求路面面层坚实、耐磨、抗滑、防水下渗性能高;主城区道路还应考虑道路降噪功能。

 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年限为5年。根据路面状况实际情况本次黑化路面结构如下,具体如下:

 交通等级:轻交通

  2) 沥青路面技术标准

 (1) 质量标准

 ①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 98% ②平整度:σ 不大于 1.2mm,IRI 不大于 2.0m/Km ③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5%H ④中线高程:±15mm,横坡度:±0.3%

  ⑤宽度:±20mm

 ⑥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 0.55mm (2)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久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新建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路面技术指标

 项目

 目标值

 测试方法

 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2.0m/km、σ<1.0mm T0933、T0932 抗滑性能 横向力系数 SFC 60 ≥54/50/45,构造深度 TD≥0.55/0.50/0.45(mm)

 T0965、T0961、T0963 高温稳定性 动稳定度≥800/1000/600(次/mm)

 T0719 水稳性 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75/70(%),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80/75 T0709、T0729

 5 (%)

 抗裂性能 极限弯曲应变με≥2600/2300/2000 T0715 3) 新旧路面衔接

 新建道路和旧路搭接时,将旧路分层破除,挖成台阶型,台阶宽度 0.5m;旧路开挖后铺筑新路面时,应在新建沥青路面接壤处用混凝土作为基层,为防止接口处拉裂,在沥青与原路面处设置拉杆。路面基层加宽时,应做好基层接茬处的处理,纵向接茬应与道路中线平行,并使原有水泥路面露出坚硬的边缘,材料不可松动,保持面层边缘垂直,基层顶面应平整。旧基层上的松散浮土、浮石渣应清扫干净,并将其顶面拉毛。

 3.6.2 路面结构材料

 1) 材料技术要求

 ①沥青表面层粗集料统一采用碎石,沥青下面层、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粗集料宜根据白头镇市场供应情况确定。

 ②粘层油、透层油应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PCR,不应采用液体沥青等大理地区不常用且施工周期长。

 ③抗车辙剂一般不要添加,如添加,应给出详细的说明及指标要求。

 ④水泥(水泥稳定碎石用),不对水泥标号及品种做单一限定,采用 42.5 级或 32.5 级的水泥均可,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要求水泥初凝不小于 3h、终凝不小于 6h 且小于 10h。

 2) 材料组成

 (1) 稀浆封层、粘层、透层

  稀浆封层

 a.沥青 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质量 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 快裂或中裂 T 0658 粒子电荷 —— 阳离子(+)

 T 0653 筛上剩余量(1.18mm),不大于 % 0.1 T 0652 粘度 恩格拉粘度 E25 —— 1~10 T 0622 沥青标准粘度 C25,3 S 8~25 T 0621 蒸发 残留物 含量,不小于 % 50 T 0651 针入度(25°,5s,100g)

 0.1mm 40~120 T 0604 软化点,不小于 °C 50 T 0606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延度(5°C),不小于 cm 2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T 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 2/3 T 0655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 1 T 0604 5d,不大于 % 5 T 0605 b.石料 应优先选用中性偏碱性的石料。规格可参考下石料级配表,质量技术要求参见表 34。

 石料级配

 方筛孔尺寸(mm) 13.2 9.5 6.3 2.36 0.075 级配 100 0~15 / 0~5 0~0.5 石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4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6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2.0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

推荐访问:道路 施工图 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