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双一流”建设笔谈

时间:2022-05-26 16:15:01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一流”建设笔谈,供大家参考。

“双一流”建设笔谈

 

 “双一流”建设笔谈 ——A Series of Essay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作

 者:

 谢维和

 作者简介:

 谢维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原发信息:

 《教育经济评论》(京)2017 年第 20177 期 第 3-14 页

 期刊名称:

 《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

 2017 年 12 期

 在贯彻落实中央深改组、国务院与教育部等部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的各项政策中,准确与全面理解其中若干关键词的准确涵义,领会其精神实质,澄清某些想当然的模糊认识,对于有效地进行“双一流”建设,实现其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其中,“一流、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三个关键词的分析与说明,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一、“一流”是水平概念,不是层次概念

  首先是“一流”的概念。尽管人们可以对所谓“一流”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界定,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等,但对于“一流”究竟是一个“层次”概念,还是一个“水平”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就在我自己与某些学者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时,

 其看法就截然不同。从严格意义上说,这里的“一流”表达的是一个办学水平的概念,反映的是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高质量。它不应该是一个层次的概念。这是“双一流”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问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看,水平与层次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概念。“层次”讲的是高等学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系统中,这种层次往往体现为国家重点大学、省级重点大学、地方大学,或者研究生、本科生或专科生,等等。它们在人才培养的层次、服务对象,以及建设目标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客观地说,这种层次的差异是必要的,它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需求的体现。而所谓的“水平”,表达的是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所达到的质量状况,它反映的主要是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教学质量的高低,特别是他们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特定服务对象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显然,这种“水平”对不同层次大学的涵义是不一样的。简单地说,国家大学的水平应该是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研究型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而地方大学的水平则应该体现在培养各种其他类型人才,特别是具体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上。两者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它们的评价标准也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进行比照。而且,两者之间也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高层次大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低层次大学的功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往往不一定能够胜任应用型大学的要求。所以,层次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不同高等学校的办学取向与定位。

 由此可见,高层次不等于高水平,低层次也不等同于低水平。高层次可以是高水平,也可能是低水平。不同层次的大学都可以达到一流。如果一所高层次的大学不能很好地为其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它也就是低水平的。同理,只要那些低层次的大学能够为他们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也就可以是高水平的大学。大学是如此,学科也是同样。不同层次的学科的服务对象也是不同的,关键仍然是你的产品与服务质量。因此,“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不能仅仅是高层次的大学,而应该选拔和支持那些高水平的大学,它们或者是一些高层次大学,也可能是一些低层次的大学,但它们都能够在办学上有效地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这样,才能真正激励不同层次的大学努力办出水平,切实注重学生的成长幅度与科研成果的水准,以及社会服务的效果。显然,如果在“双一流”建设中仅仅关注高等学校的层次,则是对“双一流”政策的一种片面理解,而且会在实践中对学校的建设产生一种片面追求层次的导向。

  二、“世界”是具体概念,不是抽象概念

  什么是“世界”?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其实非常的抽象与空泛。按照有关工具书的解释,世界包括一切事物,指地球的所有地方,等等。然而,当我们仔细品味近年来中国人,甚至是高等教育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世界”理解为欧美国家,把“世界一流”等同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实,这也是一个有些片面的认识。应该说,世界也是一个包含不同国家地区的一个整体性的具体概念,欧美等发达国家

 是世界,第三世界国家也是世界;欧洲是世界,亚非拉也是世界。换句话说,“世界”本身是一个包含不同地区的具体概念。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有一次,我带领清华大学的代表团去老挝出差,访问老挝最主要的一所大学,向他们介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特别是清华大学的情况,包括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政策,等等,希望这所老挝的国家重点大学能够选拔优秀的学生到清华大学学习。然而,就在我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情况以后,这所大学的校长却告诉我,在他们的心目中,云南和广西的某些大学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而且,他们与这些大学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都向这些大学派遣许多留学生。听完这位校长的话以后,我心里非常的感慨。而且,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其实,只要一所大学能够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成为这个区域的优秀青年人和大学生向往的大学,它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实际上,那些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非常关注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视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和引领。我在哈佛大学访学期间,曾经听到有些中国留学生告诉我,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就非常关心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改革与进展。他们请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地方的官员和学者,介绍各个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他们也希望我介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某些情况,等等。由此也表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对“世界”这个关键词的这种具体认识是非常重要和有现实意义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当然应该建设若干所能够与欧

 美等世界强国的一流大学媲美或竞争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但同时,我们也同样应该强调和关注中国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即应该认真考虑在不同地区,包括在东南亚地区、在中亚地区,在印度洋地区、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区,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大学,提高中国在这些地区与国家的声望和引领作用。这对整个国家的全球化战略,以及全面和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发挥中国的大国作用,都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某些地方大学,特别是与周边某些地区与国家具有特殊的传统关系,包括文化关系、地缘关系、族缘关系,以及血缘关系等,或者是已经形成某种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地方大学和学科,也应该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对象。如果仅仅关注欧美,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是不利的。

  三、“高等教育强国”是结构概念,不是排行榜概念

  “双一流”不仅具有“985 工程”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任务,而且还有“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所以,“双一流”就不仅是若干所重点大学的事情,而是全国高等学校的事情。然而,当人们提到“高等教育强国”时,常常会想当然地联系到如今各种大学排行榜,也非常自然地把在这些排行榜中的 TOP100 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而且,往往也会非常在意一个国家的大学在 TOP100 中的数量与地位,并且将进入这种所谓 TOP100 的大学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与依据。这种想法和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能

 够进入排行榜的 TOP100,当然意味着某个大学或某些大学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而进入其中的大学数量也能够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中国的“双一流”建设,当然需要建设这样一批能够稳定地居于 TOP100 的大学。否则,我们没有理由和底气宣称自己是高等教育强国。

  但是,这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并非是全有道理的。因为,TOP100 的大学及其数量只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条件,而并非是它的充要条件。一个国家并不能只是依靠若干所排行榜中 TOP100 的大学就能够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实际上,世界上有一些在不同领域非常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与学院等,并没有进入到这些排行榜里,如艺术领域的俄罗斯列宾艺术学院、设计行业的顶尖学府罗德岛设计学院,等等。而近年来一批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号称小常春藤(Little Ivies)的美国东北部一批顶尖文理学院,包括威廉姆斯学院、艾姆赫斯特学院、卫斯理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明德学院、鲍登学院、科尔比学院、贝茨学院、汉密尔顿学院、哈弗福德学院等,更是成为了年轻人非常向往的大学。而且,有些美国的州立大学虽然整体上没有进入排行榜的前列,但它们的某些学科却是世界著名,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某些学科,等等。而另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则是德国的高等教育,尽管排行榜中德国大学的名次并不如英美大学那么显赫,但德国大学的整体水平却不能不让人佩服。而且它的整体结构与布局也非常的合理,对德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高等教育强国并不是一个排行榜概念,而是一个结构性概念。这种所谓的“结构性”概念,指的是,高等教育强国应该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要,适应与引领不同地方与行业的发展,以及支撑国家和地方不同战略的实现的高等学校与学科的整体。而且,这种不同的“满足”、“适应”和“支撑”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优势。所以,真正的高等教育强国应该是既有那些在排行榜中进入TOP100 的研究型大学,也有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水平大学;既有顶尖的培养博士的大学,也有一流的本专科大学;既有著名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名牌的职业教育大学;既有具备学术影响力的一流学科,也有形成了行业影响力的一流学科;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学科,也有应用技术方面的前沿学科,等等。它们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一个能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要的综合性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从高等教育理论上说,这种高等教育的合理结构正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与基本指标,也是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正如一个人的颜值取决于他或她的面部五官,以及身体发育的匀称一样,一个高等教育强国的整体质量也取决于它的结构性优势。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务院的“双一流”文件中非常明确地指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总体规划,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的规划要求。

 中央和国务院的“双一流”方案是一个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创新性政策,需要深入与历史性的理解与领会。而关键词的科学认识将直接影响“双一流”的成功实施。

推荐访问:笔谈 建设 双一流 双一流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