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范例推荐)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16 08:05:03 浏览量:

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2022年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2022年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推进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6月,团县委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供大家参考。

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2022年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2022年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推进移风易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6月,团县委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举办第二季集体婚礼,为推进相关工作做了一些工作。7月以来,团县委在xx镇xx村开展移风易俗试点,通过广泛接触各方面干部群众,搭建社会化平台,为如何推进移风易俗探索了一些路径,也形成了一些建议。

  一、全新的总体判断

  我们在基层走访、接触干群、直接推动工作中对移风易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即移风易俗工作是推进党领导下的农村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的缩影或注脚,不能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个单独部分看待。要站在构建新时代农村治理体系的高度,以宏观的历史视野,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推进移风易俗。凡是农村治理体系好的地方,移风易俗成效就显著。要想移风易俗取得实效,必须花大气力推动农村治理体系跃升。

  二、试点工作主要做法

  6月份,团县委2次赴xx镇xx村开展移风易俗专题调研,了解该村文化大礼堂建设、村规民约宣传、村民理事会运行等情况。依据调研情况,决定从“小”入手,抓住暑期有利契机,发挥共青团社会

  化动员优势,邀请5家社会培训机构为xx村青少年开展为期12堂公益培训,把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纳入绘画、国学培训课程,逐步向全体村民传播。8月23日,团县委班子再赴xx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深度“解剖”。

  三、实践经验和有关建议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

  县委决定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是推进基层执行的根本动力。村党组织是推进部署落实生根的“一线指挥部”。必须压实村党组织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好“引擎”作用。

  一要领导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xx村党委高度重视移风易俗,较早领导村民议定出台了村规民约,提出了礼金红包不超过300元、不放爆竹、不发礼包的倡议。调研显示,村规民约是推动农村自治和德治的重要载体,村党组织的领导首先就要体现在对村规民约的审慎制定上。一个好的村规民约,必须体现本村特点、符合村民意愿,不能网上粘贴一点、邻村抄袭一点。村规民约好,村民认可度就高、村党组织向心力就强。随着村民思想日益多元化,今后依靠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动员村民越来越难。村规民约是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好载体。村党组织必须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高度重视村规民约制定。

  二要领导建强村民看得上、喜欢用的巩固阵地。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较早建设了村文化大礼堂,为村民提供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场所,并初步形成了一套服务流程,村民宴席成本每桌可从酒店的一千余元降低到550元左右。目前已出现村民“预定”礼堂迹象。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移风易俗仍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村民即便想遵从,也不知道去哪里遵从、如何遵从。乡村党组织推进移风易俗要强化“阵地”意识,为村民建设一个看得上、喜欢用、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乡村风貌的主阵地。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这样的主阵地既要成为移风易俗的主要场所,也应能为村民开展文化、体育、休闲等活动提供服务。我县前期推进的村阳光服务站可以“兼容”这一功能,而且应主要体现这一功能。只有在乡村阵地中“寸步不让”“寸土不丢”,才能真正实现宣传村民、组织村民,才能把村民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三要领导开展有实际效果的宣传引导。调研发现,当前移风易俗宣传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村里说村里的、村民做村民的,中间“隔了一堵墙”,理念传导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移风易俗就将成为空谈。调研显示,目前的宣传以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微信群为主,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会议结束宣传结束”“微信群过滥没人在意”的情况,总结起来还是宣传方式“过冷”,所以在群众中间“遇冷”。据此,我们建议,一方面要“干部下去”,也就是县镇村

  各级党员干部在扶贫、维稳、项目建设中,把宣传村规民约纳入其中,增强脚力;另一方面要“内部开花”,也就是要抓好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这个群体,开展好有针对性地宣传,用好“家长都想给孩子当个好榜样”的心理优势,让孩子“倒逼”家长。

  (二)村民自治是关键

  村民是移风易俗的工作主体,只要在推进法治、自治和德治相融合的过程中推动移风易俗,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移风易俗成效才能长久。

  一要正确认识酒席在“乡土社会”中的本质作用。乡村酒席作为承续婚丧嫁娶的传统风俗古已有之,属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在“乡土社会”举办酒席近乎仪式,是对诸如婚丧嫁娶等生活状态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因此产生之初就带有浓厚的生活仪式感,承载着“乡土社会”对相关生活事件的精神寄托和期望。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作为典型的“差序格局”,仪式参与者对于仪式背后的“人情”尤为看重;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更注重仪式背后人情交换的实质,即礼金或礼物的价值,而忽视了仪式本身蕴含的内涵和意义。推动移风易俗要从文化和社会角度认清“人情负担”的和本质,这有助于综合施策。

  二要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的乡土认同感推进工作。要用好“熟

  人社会”的老传统,这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源动力。调研发现,一些村民、特别是家庭主妇反映,他们对于村规民约的知晓,都是通过“小卖部聊天”“端饭碗”等传统型熟人沟通渠道。这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新形势下推进农村自治和德治,仍然要高度重视“熟人社会”对于乡村治理的重要价值。当今,农村人员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持续千余年的本地熟人为主演变为本地人、外来户、在外务工等各类群体并存的人员构成。但是,以熟人社交为主体的乡土社会结构仍然存在,并通过“低调”方式发生作用。尽管各种现代因素和发展因子进入乡村,但乡村治理中的熟人因素不可或缺,特别是在涉及诸如移风易俗、文明创建这类精神层面的工作时,熟人因素将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建议,村党组织要善于发现、主动介入、积极培育类似小型、分散的“熟人社交”,用好口耳相传方式、茶余饭后时间、家庭主妇群体,让村规民约“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要探索自治组织和德治活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xx村党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成了村民理事会,负责村规民约的倡议和实施,同时负责文化大礼堂的日常管理和酒席服务,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村民自治在移风易俗中的正向作用。调研显示,成立一些管用的自治组织、开展一些务实的德治活动,有助于改变甚至重构文化生态。建议乡村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进

  行协调监督,开展“移风易俗标兵户”“移风易俗好主妇”等评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成立组织和开展活动中要注意体现村民意愿、防止出现“拍脑袋决策”。

  (三)不急不躁是心态

  调研时我们走访了在外务工、外来落户、本村村民3类不同类型人员。调研发现,在外务工人员由于长期在外、收入水平较高,对礼金、红包的负担较轻,移风易俗的迫切度相对较低;外来落户人员由于和本村人员不熟,人情来往较少,移风易俗宣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本村村民在熟人社会中,人情较多,负担较重,对移风易俗有着迫切诉求,但顾虑也最多。同时,还存在着村民类型、收入、家庭状况等不同,对人情的认定标准不一样等不问题,不少走访对象表示亲戚朋友结婚不送个500元的礼包“面子”上过不去;曾经收到别人的礼包,或是对比身边一般人的标准,总是觉得不能低于过去和身边的标准。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推进移风易俗要结合基层实际,顺应社会规律、区分不同群体,特别要注意不能用行政强制手段,应多以示范引导代替行政命令,在法治、自治、德治相结合中久久为功,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分析问题、推进工作

推荐访问: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报告 乡镇移风易俗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 试点工作 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