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时间:2022-10-22 18:05:03 浏览量:

篇一: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 划

  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 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 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 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 “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 个领域中的相关内容要求,安 排了“走近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 工具”5 个主题单元,共计 14 篇课文,设计了 33 个探索活动。

  教学目标 “走近科学”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为刚刚接触科学学习的学 生,设计了简单、有序、操作性强的系列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 验科学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开启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形成和 发展之旅。

  “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科学 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初 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有目的、较细致地观察、发现大自然 中物体的异同,提出探究的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分类 的方法,认识到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为后面有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

  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

  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

  想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常见的工具”单元,重点训练学生操作、使用工具的熟练程度,

  体会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取不同的工具,为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认识,

  理解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安排

  走近科学

  1~4 课

  4~5 课时

  探访大自然

  1~3 课

  3~4 课时

  认识天气

  1~2 课

  课时

  常见的材料

  1~3 课

   3~4 课时 常见的工具

  2~3 课时

  1~2 课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主题

  走近科学

  单元 教材分

  析

  单元 教学目

  标

  单元 重点难

  点

  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要有准确观察 力,从而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事物在生活中给我们带 来的需要和帮助。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 更注重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特点准确的记 忆能力。

  1、如何认真观察事物特点,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事物 并且记住它 2、生活中,我们都是通过哪些感官来观察、了解事 物 3、观察事物的特点,将它们整理分类,设想它们在 生活中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帮助

  1、我们都是通过哪些感官来观察、了解事物 2、抓住事物的特点,它们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 些帮助

   课时划 分

  第一课时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第二课时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第三课时 给物体相同和不同 第四课时 让我们发现更多

  教学内容

  第一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本课是通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

  教材分析 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并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

  护

  1、观察事物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手这些感官 器官来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事物、记

  教学目标 忆事物

  2、眼、耳、鼻、舌、手是我们主要的感官器官,要加 强对它们的保护

  观察事物时常用的感官器官是眼、耳、鼻、舌、手。

  重点难点

  平时要加强对感官器官的保护。

  一、观察西瓜

  教

  1、出示课件图——西瓜图组

  2、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

  学

  3、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瓤是红

  色、有黑色的瓜子

  过

  5、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

   道的?

  程

  6、学生分组讨论

  7、教师整理: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

  尝;手—摸。(观察事物的方法)

  眼、耳、鼻、舌是我们观察时常用的感官,手也能帮

  助我们观察。

  二、保护感官

  1、通过观察的方法我们知道眼、耳、鼻、舌、手是我

  们常用的感官器官

  2、生活中,感官器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它们

  的保护

  作业布置 观察家里至少两种事物,记录好它们的特点,并且说明 它们是通过哪些感官观察得出的

  1、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眼-看

  板书设计

  感官器官

  耳-听 鼻-闻

  舌-尝

  手-摸

  教学内容

  第二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别通过比一比 和找不同来传递本课内容 1、通过观察,事物分别都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

  教学目标 软硬来进行分类 2、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相同和不同之处

  重点难点 事物之间是通过形状、颜色、轻重、软硬来进行分类;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比一比 1、出示课件图例——积木和玩具混合图 2、提问学生:同学们认识这些东西吗? 学生作答:积木、玩具 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

  教 办法来比较一下它们?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 5、教师整理,小结: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 比较软硬

  学 6、拓展练习: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 的,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 二、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观察课本 P6 人物图组

  过 2、提问: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 学生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 脚

  程 3、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 等等

   回去之后和邻居之间的小朋友进行比较下,再将比较 作业布置 后的结果记录下来

  2、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

  板书设计

  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

  教学内容

  第三课 给物体分类

  给物体分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 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1、通过分类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对事物进 行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2、生活中,需要分类整理的事物有很多,本节课的学 习能让学生从不同事物分类整理的方法中总结规律、 积累经验

  

篇二: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 1 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 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 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自主导学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 习怎样观察。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 1 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 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

  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 什么? 6. 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自主建构拓展延伸,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

  课后反思:

   第 2 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 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 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 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自主导学 1. 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 2. 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 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 4 块积木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 2 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 2 块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 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 2 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 2 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 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 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 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自主建构拓展延伸 整理材料、下课

  课后反思:

  第 3 课 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 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 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 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 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 5 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 普通铅笔(削尖 1 支、未削的 2 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自主导学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 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 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 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 分类练习 (1)提供 4 个不同的杯子, (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自主建构拓展延伸

  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 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课后反思:

  第 4 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 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 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 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 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篇三: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 1 课 认识水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科学探究 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 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 乐于合作,善于交流;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

  4.STSE 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U 形管

  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 教师准备材料:自然界中各类水的图片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熟悉的物质——水。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水 (1)引入:水是怎样的,你已经知道哪些?是怎样知道的? (了解学生对水的已有认知) (2)思考:水究竟有没有颜色、是否透明、是否会流动、是否有气味、是 否有味道等?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观察水? (3)学生初步观察,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安全教育(未知的物体不能尝味 道、闻气味,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在老师的允许和指导下才可以进行)。

  (4)引导学生把水的基本性质填入气泡图。

  (5)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猜想。

  (6)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学生动手验证观察其形状变化。

  (7)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水是没有固 定形状的。

  (8)小结:

  借助气泡图,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 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辨别水 (1)出示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五种常见液体。

  (2)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杯是水? (3)学生验证 (用不同的感官,渗透安全教育)

   (4)小结:什么样的辨识顺序更合理安全?(一看二闻三品尝) 3.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学生自由回答。

  (2)依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张图片,描述这是什么地方的水。

  (三)整理,下课。

  第 2 课 比较水的多少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科学探究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 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 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4.STSE 认识到人们可以借助工具更好地了解和探究世界。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粗的杯子、高的杯子、一次性塑料杯、小杯子、饮料瓶、直 筒玻璃杯、记号笔、尺子、水槽、电子秤等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 小不同 ,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 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三组盛有水的两个瓶子,分别让学生猜哪瓶水多。

  第一组: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

  第二组: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

  第三组: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

  (二)新课学习 1.哪杯水多 (1)思考: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 (2)学生根据已有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方案交流、评价、补充,完善方案。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汇报。

  (6)小结:各组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都事先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 比。这就是“统一标准”。

  2.自制刻度杯 (1)思考:我们知道了哪杯水多,但要知道多多少,该怎么办?

   (2)出示一个小杯子。

  (3)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来比多少。但同时操作 麻烦,费时,容易将水洒出来。

  (4)出示一个大杯子。

  (5)再思考:加一个更大的杯子,怎么利用一大一小来比较更多的水的多 少? (6)引导学生讨论后发现:可以将小杯中的水倒进大杯,每倒一杯水则标 记一条刻度线,直至刻度线标记至大杯最高位置。制作一个刻度杯之后, 再来比较水的多少。

  (7)小组成员合作制作刻度杯 (8)用自制的刻度杯,比较水的多少。

  (9)说一说刻度杯的优点以及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

  (三)整理,下课

  第 3 课 小水轮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并能举例说明。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2.科学探究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能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3.科学态度 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注重实践,尊重事实;能意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初步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4.STSE 认识到人类利用小水轮帮助工作,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制作小水轮的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与流水有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水,那么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下面我 们来看一个机械装置,它可是我国古代先民们的伟大发明呢,大家猜一猜它是什 么? (二)新课学习 1.猜一猜 (1)展示水轮图片,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

  (2)提问:它是怎样转动的? 2.制作小水轮

   (1)分发资料包,每小组一套。

  (2)展示小水轮完全组装好之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小水轮的各个部位。

  (3)教师一边演示安装过程,一边指导学生组装水轮。

  3.让小水轮转起来 (1)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呢? (2)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3)小结:小水轮是靠流水的力量转动起来的。

  (4)提问: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5)小组交流并实际验证。

  (6)各组分享交流和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流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1)依次出示课本上的三幅图,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补充描述图片内容,并说明流水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1 课 哪里有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2.科学探究 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 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能用语言、文字、图 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对周围的世界的探究兴趣,学会用证据说明问题,体会看不到的东西不一定 不存在。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塑料袋(不能漏气)3 个、扇 1 柄、气球 3 个、泡 沫塑料 1 块、粉笔 1 支、碎砖块 1 块、海绵 1 块、小卵石 1 枚、水槽 1 个、矿泉 水瓶 1 个、手钻 1 支。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 不了。

  (二)新课学习 1.袋子里有什么 (1)展示 3 个塑料袋(袋口用细绳捆紧),第一个塑料袋空的,不装肉眼可 见的东西;第二个塑料袋装一些水;第三个塑料袋装一个苹果。

   (2)提问:第二个袋子里有什么?第三个袋子里有什么? (3)提问:第一个袋子里有什么?怎么证明? (4)学生讨论,想办法(看、捏、扎个小孔听声音、浸入水中松口子冒气 泡等办法) (5)师生共同验证。

  (6)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听得到,借助水 甚至能“看”到空气(气泡)。

  2.找空气 (1)提问:怎样可以找到周围的空气? (2)用塑料袋、扇、气球、杯子、水槽、注射器等找空气 例如:吸管完全插入水杯,对着吸管吹气,发现许多泡泡不断出现。

  对着空气球吹气,能将气球吹大。

  将充入空气的注射器插入水槽,并推动注射器,发现出现泡泡。

  (3)用泡泡图整理:哪些方式能让我们找到空气? (4)设计实验,发现泡沫塑料块、粉笔、小卵石、碎砖块等物体里的空气 (5)把猜想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 3 页下方表格的预测那一行内。

  (6)验证实验结果,并将验证的结果填入活动手册表格的结果那一行内。

  (7)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

  3.拓展 (1)在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空气,人们叫它大气层。

  (2)教师简单介绍大气层的作用。

  (三)整理,下课

  第 2 课 认识空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2.科学探究 能像观察水那样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3.科学态度 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STSE 认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扇子、书本等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二)新课学习

   1.空气是什么样的? (1)提问:空气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知道?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提示可按照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

  2.观察空气 (1)引导学生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例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是怎样观察空气的,并说明空气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空气的特性,并与水的特性做类比。

  (5)引导学生对空气的形状进行重点探究。

  (6)提问:空气有固定形状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7)小结:空气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气体。

  3.读一读 (1)展示教材图片,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文字。

  (2)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3 课 小风车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空气能够流动,有力量。

  2.科学探究 利用剪刀和简单的材料来制作小风车。通过制作纸风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 科学的习惯。

  3.科学态度 对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 分享。

  4.STSE 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来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5 厘米×5 厘米的绘图 4-6 张、图钉 4-6 枚、小木棍(或竹 筷)4-6 支、小剪刀、电风扇等。

  教师准备材料:人们利用风车的科技史图文资料或视频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做好的小风车。问同学们玩过小风车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风车 吧! (二)新课学习 1.制作小风车 (1)看图,说出制作步骤。

   (2)让学生拿出小风车资源包,清点一下各个小部件是否齐全。

  (3)教师演示折纸、剪纸、组装技能,并进行安全教育。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5)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做出小风车。

  (6)展示自己制作的小风车。

  2.让小风车转起来 (1)提问:我们玩小风车时,是怎样让小风车转起来的呢? (2)学生回答,并进行演示。

  (3)提问:怎样让小风车转得更快? (4)打开风扇,风速调至低档,让纸风车靠近风扇。

  (5)让学生上来演示。

  (6)想一想:小风车转起来说明了什么? (7)学生作答,教师总结。例如:空气流动使小风车转起来。

  3.读一读 (1)展示教材 16 页风车图片,学生自行阅读。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1 课 常见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 物外在显著特征。

  2.科学探究 继续体验户外调查,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科学态度 能悉心发现周围生活的动物,对认识不同的动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 动物外在显著特征;能如实进行描述。

  4.STSE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动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动物的卡 片;户外调查使用的放大镜、小铲、捕虫网。

  教师准备材料:录制户外动物发声的手机或录音笔(遇适宜时机可使用)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生活在这个 地球上。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动物吧!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动物

   (1)依次展示课本 18 页的 9 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说出动物名称。

  (2)教师揭示正确的动物名称。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 (学生用自带卡片介绍) 2.调查周围的动物 (1)提问: 校园中有常见的动物吗?可能有几种?可能在哪里? (2)分好小组,明确组长的职责。明确校园调查任务。

  (3)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动物调查。

  (4)汇报:校园里有哪些动物?你在哪里发现它们的?用什么方式记录的?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6)提问:你在动物园见过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7)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提问,并且做总结和补充。

  (三)整理,下课。

  第 2 课 观察身边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猫和鸡等常见动物的外部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发现几种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做简单的记录、进行简单的 描述。

  3.科学态度 对常见动物有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和分享。

  4.STSE 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有关猫和鸡生活习性的彩色卡片。有养猫养鸡的学生课前准 备能展现它们更多有趣之处的视频、PPT 或者照片。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猫和鸡外形与典型生活状态的 PPT。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动物,今天我们主要了解家中饲养的两种动 物。

  (二)新课学习 1.观察猫 (1)观察猫的外形 看看猫的样子,找找它的长相有什么可爱的地方?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 方?

   (2)观察猫的进食、捕食以及猫的运动特点 (3)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4)提问:你家里或邻居家有猫吗?你还观察到了猫的哪些特征? (5)提问:关于猫,你还知道些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的猫的可爱之处、有趣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都可 以算作猫的特征。

  2.观察鸡 (1)观察鸡的外形 我们按照观察猫的顺序来观察鸡。

  (2)观察鸡的进食、觅食以及鸡的运动特点 (3)观察鸡的生活习性 (4)提问:你家里或邻居家有鸡吗?你还观察到了鸡的哪些特征? (5)提问:关于鸡,你还知道些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的鸡的可爱之处、有趣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都可 以算作鸡的特征。

  3.拓展交流 观察更多常见的动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整理,下课。

  第 3 课 动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能自由运动、都要吃食物。能用多种方式描 述生活中常见动物的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简单分类。

  2.科学探究 通过猜动物的活动,逐步形成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能力,利用不同方式 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通过找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 能力;通过给动物分类的活动,训练利用多分法分类,巩固对动物共同特征的理 解。

  3.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乐于用不同形式描述动物特征;尊重他人的描述,积极进行分析 判断;给动物找共同特征和分类活动中,能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4.STSE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人手一个动物头饰,动物各不相同,涵盖各种运动方式和不 同食性。

  教师准备材料:看局部特征,猜动物名称的 PPT;各种动物吃食物、运动的 PPT。

  三、教学时间 1-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黑眼圈,黑耳朵,黑色绒衣,白背心,胖胖乎乎真可爱,叫猫叫熊 都不对。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新课学习 1.猜动物 (1)展示梅花鹿的局部图片和整体图片,提问:梅花鹿有什么特征? (2)展示孔雀的局部图片和整体,提问:孔雀有什么特征? (3)让学生猜谜语:脚趾像扇子,嘴唇像钳子,赛跑别找它,游泳是尖子。

  (4)学生猜出谜底后,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5)指出谜底是鸭子,展示关于鸭子的图片。

  (6)让学生猜谜语:黑背白肚皮,一副绅士样,两翅当划桨,双脚似鸭蹼。

  (7)学生猜出谜底后,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8)指出谜底是企鹅,展示关于企鹅的图片。

  (9)让一个学生模仿某种常见的动物,其他学生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10)提问: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11)小结:动物各有不同的特征,根据特征可以辨认它们。

  2.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1)依次展示课本 23 页上面的 4 张图片。

  (2)提问:图中的动物在干什么?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做什么”的形式去描 述。

  (3)展示对 4 张图片的描述:鱼在游、马在跑、鹰在飞、袋鼠在跳跃。

  (4)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5)小结:它们都能自由运动。

  (6)提问:那其他动物能自由运动吗? (7)让学生举例回答。

  (8)依次展示课本 23 页下面的 4 张图片。

  (9)提问:图中的动物在吃什么?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吃什么”的形式去描 述。

  (10)展示对 4 张图片的描述:牛吃草、鸟吃虫子、猴吃果子、青蛙吃苍蝇。

  (11)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12)小结:它们都要吃食物。

  (13)提问:那其他动物要吃食物吗? (14)小结:动物都要吃食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

  3.给动物分类 (1)打开课本 24 页。

  (2)分组,依次认识小朋友头上的动物。

  (3)提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它们属于什么队?这是按照什么给动 物进行分类的? (4)提示:按照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5)提问:还可以怎样给这些动物分类呢? (三)整理,下课。

   第 4 课 动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物。

  2.科学探究 发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发展表达与交流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搜集有关动物帮助人类做事的事例,并积极主动与他人分享;逐步树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需要我们珍惜和爱护。

  4.STSE 了解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和动物也有密切关系;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提前布置任务,搜集有关动物帮助人做事的事例,动物和人 友好相处的资料。

  教师准备材料:警犬缉毒防爆、骆驼运送人员物资、雪橇犬运送人员物资, 大象驮载人员货物过河等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学习 1.说一说动物和我们的关系 (1)整体出示教材中的六幅图 (2)学生分组活动,边观察图,边依次说说图片中是什么动物,在做什么? 从图中,能不能看出它们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动物和我们的关系作为核心圆圈,由此 辐射出不同方向上的圆圈,圈中分别标明人的吃、穿、行走、劳动等。

  (4)提问:我们能为动物做些什么呢? (5)小结:动物帮助了我们,我们也要善待动物。

  2.讲一讲人和动物的故事。

  (1)提问:你听到过身边人和动物的故事吗? (2)提问:在故事书中你读到过人和动物的故事吗? (3)一起阅读课本 26 页中《搜救犬的故事》。

  (4)提问: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5)说一说人和动物的其它故事 (三)整理,下课

  一、教学目标

  第 1 课 常见的植物

   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植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长着植物,初步发现 并描述一些植物外在显著特征。

  2.科学探究 在户外调查活动中,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悉心观察周围生活的植物,对认识不同的植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 植物外在显著特征;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各种植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植物的卡 片,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材料:李时珍事迹 PPT(图文并茂),“认识常见植物”9 种植物放 大的、带有完整图片的 PPT。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用 PPT 展示科学家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2.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常见的植物。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植物 (1)图中是什么植物?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植物? (2)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 9 种植物。

  (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图 1 的植物是南瓜。可以在菜地里见到南瓜。

  (4)针对其余 8 种植物,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南瓜、菠萝、白菜、水稻、向日葵、芦苇、牡丹、白杨树、橘 子树,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

  (6)出示更多其他常见的植物的图片。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7)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常见的植物。

  2.调查周围的植物 (1)明确调查任务 提问:a.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

  b.校园里的这些植物分别都有哪些特征? (2)交待调查注意事项

  a.爱护校园环境 b.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调查。

  (4)完成调查任务之后,就地围坐,分组汇报本组观察的植物。

  (三)整理,下课

  第 2 课 观察身边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狗尾草和柳树的外部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发现狗尾草和柳树的主要特征,并能做简单的记录、进行简单的 描述;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常见植物进行分类。

  3.科学态度,STSE 对身边常见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乐于记录,乐于分享。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材料:提前采集的狗尾草全株;分类活动中的各种植物图片;放大 镜;拓印树皮或树叶用的纸笔。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PPT:狗尾草图片,柳树全貌、柳叶、柳树外皮的 图片;分类活动中的各种植物图片。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狗尾草和柳树条,引导学生观察。

  (二)新课学习 1.观察狗尾草 (1)出示狗尾草 (2)操作: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出狗尾草的主要特征。

  (3)指导:狗尾草的花是毛茸茸的,像狗尾巴,摸起来有点扎手,叶子是 细长条形等,可用看、摸、拉等方法观察狗尾草。

  2.观察柳树 (1)出示柳树相关诗句:《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出示柳树图片和柳树条 (3)展示:用蜡笔顺着柳树裂纹方向涂的图片。

  (4)操作:用放大镜观察并画出柳树的主要特征。

  (5)指导:柳树的树皮上有竖着的裂纹;柳树的枝条细长而低垂,无毛;

  叶片是线形,两端尖,边缘有小锯齿,表面是浓绿色,背面是绿灰白色,两面均 平滑无毛。可用看、摸、画等方法观察柳树。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出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图片 (2)简单介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李时珍观察、辨别了上千种植物,在 《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4.给植物分类 (1)出示教材中 6 种植物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认识这 6 种植物。

  (2)按照不同的生活环境,给 6 种植物进行分类。

  (3)指导: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水生植物有莲、红菱,陆生植物有 菊、玉米、松树、椰子树。

  (4)提问:你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吗?与同学们交流。

   (5)分组交流。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3 课 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对人类有很大帮助,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植物。认识家乡代表性 的植物,并了解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调查、归纳、分类等方法多方面了解到常见植物和我们的关系。

  3.科学态度,STSE 能积极关注当地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的代表性植物,爱护植物。

  二、教学准备 教学 PPT,学生活动手册中《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的选项表,当地有名 的植物(辣椒、茶叶、市花等),笔。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用植物做的?植物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 节课,我们要学习植物和我们。

  (二)新课学习 1.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 (1)依次出示棉花、水稻、果蔬、树木等不同植物的图片。

  (2)说一说:这种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3)依次出示教材所画的棉衣、棉袜等相关图片。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了解植物和我们的关系》的选项 表。

  例如:衣(棉衣、棉袜):棉花

  食(面条、包子):水稻 食(烹饪食材):果蔬 住(桌椅):树木 行(木船):树木 2.调查当地的植物 (1)提问:你家里田园或者盆栽里面种了什么植物? (2)提问:这些植物是用来做什么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3)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植物?它们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4)教师拿出当地的植物,向学生介绍其特征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5)教师出示采茶、摘辣椒、市花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几种植物,并引 导学生说出它们与我们的关系。

  例如:

   湖南人爱吃辣椒,辣椒是湖南各地都种植的一种植物,辣椒也是一种经济作 物,出售外地,甚至远销国外。

  长沙市的市花是杜鹃花,湘潭市的市花是莲花等。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 1 课 折纸飞机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纸飞机的折法,比较纸飞机不同的飞行情况,发现其问题所在。

  2.科学探究 学生能利用设计图纸,折出纸飞机;能比较、分析纸飞机飞行状态可能与什 么因素有关。

  3.科学态度,STSE 树立不断试验、优化作品的科学态度,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合作, 能重视试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认真分析其原因。

  二、教学准备 学生用剪刀、裁纸刀、普通白纸、彩色纸、记录笔等 纸飞机设计图课件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儿歌导入:小纸片,真神奇,折成一架纸飞机。我们和你做游戏,全都乐得 笑嘻嘻。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折纸飞机。

  (二)新课学习 1.怎样让纸飞得远 (1)创设需求情景。如出示一张彩色的纸张,问学生怎样才可以让纸飞得 远。

  (2)方法讨论与交流。比如,吹、抛、做成纸飞机等。

  (3)鼓励学生用吹、抛的方法演示,观察飞行的状态。

  2.学折纸飞机 (1)出示纸飞机设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2)说一说纸飞机的折法(渗透工程与技术需要设计的环节)。

  (3)讨论:折纸飞机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对齐四个角,要对准中 线折叠等。) (4)分发纸张,模仿设计图,按步骤折纸飞机(渗透标准意识)。

  (5)说一说折的纸飞机的样子(形状和结构的变化)。

  3.试飞纸飞机 (1)讨论:试飞纸飞机,需要按照什么规则进行?怎么记录飞行状态? (2)交代注意事项:在指定区域内开展活动,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开展活动。地点选在空旷 的草坪或操场。

  (4)完成试飞活动,教师带领排队返回教室。

  (5)说一说:你的纸飞机遇到了什么问题?

  纸飞机一飞就散开了,总是拐弯,总是往下栽等。

  (6)想一想:比较飞得远的纸飞机和出问题的纸飞机有什么不同?问题可 能出在哪里? (三)整理材料,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的纸飞机,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同学间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篇四: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科学课教案

  【篇一: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 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 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 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 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 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 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 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 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 p2 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 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 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 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 7.5 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 55 平方米~ 70 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 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 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 2 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 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 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 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 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1)、呼吸是由于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形成的。(也 可以说呼吸是由于胸腔的舒张与收缩而形成的。) (2)、依据:胸廓扩大时,吸气;胸廓缩小时,呼气。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1)、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

  (2)、胸廓扩大时,胸腔变大,胸腔内肺部被动扩张而形成吸气;

  胸廓缩小时,胸腔变小,胸腔内肺部被挤压而形成呼气。

  (三)、制作活动 1、学生按教材 p6 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 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 们人的什么?气球呢?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 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 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 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在呼吸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 吸气 ——→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 ——→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教学后记] 1.2、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 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 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 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 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 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 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 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 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汇报,小结 (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 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学生实验,汇报 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1)请同学们观察 p4 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 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 意些什么呢

   (2)学生分组实验, 师检查指导。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3) 谈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三、课堂小结 (1) 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 出示: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 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2) 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对比,填写 p5 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板书设计]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后记]

  【篇二: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校园寻 宝”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 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 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 —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

  (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 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2 观察 宝贝” 观察“宝贝 宝贝 教学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 它 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 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 文 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 用 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 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

   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 拓 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 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3 整理 百宝箱 整理“百宝箱 百宝箱 教学目的: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 以共 同特征为基础进行 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 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 整理 自己的“百宝箱”。

  l 教学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

  l 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

  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1 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 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 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 时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 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 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l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有趣的植物 2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 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 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 特 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

  l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l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 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 常见的动物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三单元 1 本地的土壤 土 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概念。

  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 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 子、水、烧杯、 玻璃棒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

   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 页)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四、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 题? 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认真地、仔细地观察 教学新课 (一)观察土壤成分 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 2、你是用什么观察方法发现的? 3、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观察土壤? 4、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

  5、汇报观察结果。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 1、讨论:

  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离开来? 2、汇报分离方法。

  3、分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离土壤。

  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应用 1、整理器材 2、留心观察不同的土壤。

  板书设计:

  1 本地的土壤 (一)观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 水等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 教学后记:

  2 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篇三: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教案(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金陵寺镇中心小学 科目: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杨芬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 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 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 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 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 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 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 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 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

  (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

  (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

  (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 (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教学后记:

  3 整理“百宝箱”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 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独立观察和思考,能乐于和其他同学合作。

  2、善待被寻来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教 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 础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

  

篇五: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 4 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总第 教案 第 课时

  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 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 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 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建筑图片,积

  难点:怎样把积木搭得更高

  木搭建作品

  图片、积木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 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 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 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 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板书设计

  让我们发现更多 形状:圆形 圆柱 正方体 长方体 圆锥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二页 4

  教学反思

   标题 4 黑体 正文 宋体小四 行距 固定值 22 磅 关键字 宋体小四加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黑四 正文:宋 小四 关键字:宋小四加粗 固定值 22 磅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 第 1 课 初识大自然

  总第 教案 第 课时

  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 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 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 神。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大自然里面有哪些事物 难点:理解“大自然”的定义

  教学预设

  蝉鸣、蛙鸣、 杜鹃鸣叫、蟋 蟀鸣叫、雷鸣 等音视频资 料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 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 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 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 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 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 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 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 理、记录、善坚持。

  (三)下课

  板书设计

  初识大自然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三页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 第 2 课 考察大自然

  ——从校园开始

  总第 教案 第 课时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 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考察中 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寻找校园中属于自然界的事物 难点:安全有效的教学组织

  教学预设

  教学准备 落叶,石子等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 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 2-3 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石子 树叶

  布置作业

  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四页 2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 第 3 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

  总第 教案 第 课时

  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教学目标

  2.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重点: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学会对自然物品分 放大镜,塑料

  类

  托盘,自己考

  难点:分类的依据

  察带回来的 自然物品

  教学预设

  修改、备注

  (一)教学导入

  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 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 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

  

篇六: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2 观察宝贝 3 整理百宝箱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1 身边的植物 2 常见的动物 第三单元 土 壤 1 本地的土壤 2 土壤的种类 3 土壤的保护 第四单元 奇妙的水 1 认识水 2 流动的水 3 溶解 4 浮与沉 5 地球上的水 第五单元 空气 1 周围的空气 2 流动的空气 3 压缩空气 4 空气中的灰尘 第六单元 各种各样的材料 1 形形色色的材料 2 我们的衣服 3 纸 4 材料的应用 第七单元 我学习了观察 1 我学习了观察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 冷与热 1.知冷知热 2.热胀冷缩 3.热的传递 4.谁的传热本领强 二、 变化的天气 1.多姿多彩的天气 2. 测量气温 3.观测风 4. 雨下得有多大 5. 怎样预报天气 三、 我们来养蚕 1.蚕宝宝出生了 2.蚕宝宝在长大 3. 蚕宝宝大变样 4.昆虫 四、 磁铁的奥秘 1.神奇的磁力 2. 司南的启示 3. 磁铁游乐场 五、 多彩的光 1.光与影 2. 光照在镜子上 3.透过玻璃的光 4.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5. 光线与视觉 六、我爱做实验 1.我学习了实验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 2、根和茎的奥秘 3、神奇的叶片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特征 2、水族的公民 3、吃奶长大的动物 4、飞翔的精灵 5、珍稀动物的保护 第三单元声音 1、辨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控制声音 第四单元 1、信息 2、书信和标志牌 3、电报与电话 4、信息时代 第五单元 水的变化 1、不翼而飞的水—烧开水 2、飞回来的小水珠 3、结冰了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第六单元 眼界 1、我们这样搜集信息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搜集信息,让我大开 信息的传递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第四单元 力与运动

  第 1 课 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 发的条件 第 2 课 小苗快快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 奥秘 第 1 课 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 2 课 无心插柳柳成萌 第 3 课 翩翩雌与雄 第 4 课 科技发展话克隆 第三单元 位置与运动 第 1 课 它在哪里 第 2 课 谁在运动 第 3 课 谁运动得更快 第4课 它是怎样运动的 生生不息——繁殖的

  第 1 课 无处不在的力 第 2 课 弹簧和橡皮筋 第3课 第4课 第五单元 苹果落地的秘密 巧推棋子 物质的变化

  第 1 课 “变”来“变”去的盐 第2课 第3课 第六单元 现更多 第 1 课 我们怎样整理信息 第 2 课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失去光泽的铜镜 燃烧的蜡烛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教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 第 1 课我们在呼吸 第 2 课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 的气体 第 3 课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第二单元 简单的机械 第 1 课 生活中的“好帮手” 第 2 课 他能撬动地球吗 第 3 课 轮轴 第 4 课 滑轮兄弟 第 5 课 在斜坡上 第 6 课 有趣的传动 第三单元 我们的家园——地球 1、地球的故事 2 风光无限的地貌 3 地球的内部 4、地球仪 5、地图 6 漂移的大陆 第四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 1 课 电池 第 2 课 怎样控制电路 第 3 课 设计电路 第 4 课 导体和绝缘体 第 5 课时 电与我们的生活 第 6 课 安全用电 第5单元 大胆地猜想, 合理地假 设 第1课 猜想与假设 第 2 课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1 制作电磁铁 2 电磁铁的磁力 3 电磁铁的磁极 4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1 太阳与影子 2 昼夜交替 3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4 一年四季 5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单元 显微镜下的的世界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 微生物的生活 4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1 从种瓜得瓜说起 2 找遗传规律,育良种 3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五单元 青春活力 1 我们在成长

  2 我们的成长曲线 3 男孩和女孩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计划 1 我们怎样做计划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湘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1 一棵“顽强“的小树 1-2 从“南橘北枳”说起 1-3 走进池塘 1-4 假如大树都倒下 第二单元 营养与健康 2-1 食物中的营养 2-2 消化与吸收 2-3 饮食与健康 第三单元 地表变化的奥秘 3-1 地表在变化 3-2 地震 3-3 火山 3-4 岩石也变化 3-5 走进矿产 3-6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第四单元 能量 4-1 能量家族 4-2 热能变、变、变 4-3 电表转呀转 4-4 太阳能的利用 4-5 打开能源宝库 第五单元 月球. 5-1 探索月球的秘密 5-2 月有阴晴圆缺. 第六单元 我们怎样做判断. 6-1 我们怎样做判断. 6-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 1 单元 1 3 4 2 物竞天择 人类的起源 动物的驯化 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历程

  第 2 单元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 1 小河的哭诉 2 3 4 1 污染来自哪里 清洁剂的威力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 宇宙探索

  第 3 单元

  太阳与太阳系

  2 浩瀚宇宙 3 灿烂星空 4 宇宙畅想曲 第4单元 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 1、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 2、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3、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 4、分享我们的研究果实 科学的历程

  “以 : 话 句 一 样 这 上 要 ,都 时 结 总 写 末 期 每 究 研 科 行 进 得 觉 列 前 站 永 胜 战 百 中 潮 大 争 竞 在 己 自 使 出 突 绩 作 工 , 务 任 学 成 完 满 圆 :

  是 该 应 想 ?我 呢 到 做 何 如 ”。

  则 准 为 业 事 育 教 的 党 于 诚 忠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下册 小学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