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时间:2022-06-24 15:3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老师事迹材料

 小儿子方勇军开头创业生涯时,大哥方加军已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了一名农技员,后来还当上了镇里的农机服务站站长。靠着钻劲和过硬的育种技术,把农技站经营的红红火火。

 2022 最美乡村老师事迹材料:十位让你感动的最美老师 1、阿力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寄宿制学校):

 阿力太是一名寄宿学校老师,最大愿望就是孩子们都不辍学,她的训练幻想是让每个家在远方、寄宿学校的孩子感受爱。因交通不便,阿力太的同学长达五个月不能回家,父母很少来探望,执教 16 年来,她用母亲般的关爱,连接起学校训练与家庭训练情感的纽带。为了家访,她采用周六周日、寒暑假孤身骑马走遍平方公里大草原,踩冰踏雪、跨江过河、多次遇险。为了向同学家长传递信息,在收不到手机信号的草原上,她随身携带收音机,找到信号时就给当地特地为牧民传递信息的蒙语频道打电话,通过电台通知牧民。16 年来她用坏了 5 部收音机。为了坚守自己的训练抱负,她没见到母亲最终一面、不能守在儿子身边、连丈夫也被她带到高寒学校。执教 16 年,阿力太老师教出了 300 多名中专生,50 多名高校生。

 欢乐自信,说到做到,身教胜于言教。身为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己的一切将影响和塑造着孩子们的童年,想想很艰难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孩子都会在不自觉中潜移默化的学来班主任的好多言行,所

 以不能让自己的不欢乐也带给孩子,育人就要先正己。来到这个单位十三年的她工作上很努力,也取得过许多的成果,可个人没有获得什么过高的“荣誉”上的称谓,但她依旧欢乐的一如既往的工作着,从不懈怠从不放弃,由于她有一颗执着、向上、正直、宽容和和善的心,她用自己的方式和信仰书写着训练人生的篇章。“欢乐自信”即是她个人的真实写照,也最终成为她所带过的任何班集体的班级特色,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她都会尽力做到更好:让训练无悔,让同学快乐,让家长满足,做一个无愧的党员老师。

 我把自己全身心的爱洒向每一个同学的心田,赵彩红由于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年幼的她无人照管,我把她接到家中,吃住在我家,上学放学带着她,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我的女儿,这样始终坚持了一年多。我在李庄学校任教时,有年营村的几个同学,我怕他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消失平安事故,每次放学都把他们几个送到村口,这样始终坚持了三年。王海鹏同学父死母嫁,家庭非常困难,我到他家家访,看到他们兄弟两相依为命,缺衣少穿,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回家后我马上换了一袋白面给他们送去,并给他们钱来解燃眉之急,回校后,我又号召全校的师生奉献爱心,同学们乐观响应,把自己积攒的钱捐献出来,我主动承诺自己担当王海鹏三年的学费及书费,谱写了爱心奉献的新篇章。

 2、仲威平(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工农乡兰河学校):

 16 年来,为了 14 名肢残、智障、困难家庭孩子有学上,仲威平老师放弃调转机会,留在偏僻乡村教学。她信任训练公平,“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她的训练幻想就是让残障、智障、家庭困难孩子都能上学。

 16 年坚守,当地人评价她有“五多一少”——“走路最多,讲话最多,课时最多,教材最多,备课最多,同学最少”。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20 公里山路,她骑坏了 8 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正由于她当年这个选择,曾不被人接受的 14 个孩子,5 个考上名牌高校、1 个成为汽车制造工程师、一个成为学校所在村村长,其中小儿麻痹症的孩子目前讨论生在读;也正由于她 16 年的辛苦付出,她的课堂让 118 名孩子成才,20多名考上高校、大专。

 为了这种幸福,贺老师不知忍受了多少痛苦的熬煎,不知暗自留下了多少泪水。有一次,由于电脑椅滑动,贺老师支撑不住摔倒在地板上,她无法站起,无法挪动,只能躺在地板上悄悄垂泪,直到丈夫回来,才把她抱到沙发上。面对丈夫心疼的埋怨,贺老师只是歉意地笑笑。说实在的,对丈夫,她布满歉疚。自己卧病在床,什么都不能做,丈夫既要到邻村的杨庄学校上课,下班后还要照看孩子,照看她,已经够累的了。她也想宁静地躺着,悄悄地疗养;她也想少给丈夫“添乱”啊!然而,让她离开窗口,离开“阵地”,无疑是要掏空她的心!一天看不得自己的同学,贺老师的心里都空落落的。她离不开同学啊!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任教十六年来,姜老师始终悄悄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当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同学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22 年,在全县学校毕业统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获得第一名。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班主任”、“优秀训练工作者”、“骨干老师”等光荣称号。姜老师献身训练、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

 臂膀托起同学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学问与才智延长;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芳香。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悄悄耕耘的无悔人生,她靠着对训练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剧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善人生,她是训练战线上一颗灿烂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善的乡村老师。

 3、格桑德吉(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帮辛乡学校):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学校。她的训练幻想就是让门巴族孩子都能上学。格桑德吉老师所在的帮辛乡学校是墨脱最终一个通大路的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从未有过完整的路。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来回;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同学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同学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在格桑德吉老师十二年如一日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变成到今日入学率 95%。12年来,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高校、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儿子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4、廖乐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长教村百江德兴堂):

 2001 年,做了一辈子老师的马来西亚华侨廖乐年退休了,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乡免费教孩子们英语,一干就是十二年。廖乐年骑着

 车挨家挨户地动员招生,教同学不收学费,免费供孩子吃住,村民们不理解,称为他为“颠鬼”、“疯子”。为了让村民们接受自己,他学习中文和客家话;为了让路途远的孩子能免费住宿,他翻修了祖父留下的祠堂……。十几年下来廖乐年的同学总数突破 5000 人。而且他教的同学普遍英语成果突出,好多孩子考了六级、八级。现在每年还不断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同学。面对越来越多的同学,廖乐年在教他们英语的同时,也不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他要求所教过的同学将来有力量时每个人也要资助两个孩子,让爱心和幻想传递下去。

 5、廖占富、张兴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碧溪乡火天岗村学校、石庙村学校):

 廖占富、张兴琼是一对老师夫妻,他们分别在四川凉山深处两所隔山相望的学校执教,一人撑起一座学校,让大巴山深处走出了二十多名高校生。当年,高中毕业的张兴琼在村长父亲的劝告下,当上了乡村老师,一人一校干了8年。8年后,村长父亲为了留住乡上派来的临村代课老师廖占富,撮合两人成婚。婚后,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三年前,丈夫被派到对面山头学校,在一间废弃寺庙里教 14 个山村孩子。两个山头,两所学校,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从今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学校,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别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将来。

 6、吉思妞(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气象路云南怒江特别训练学校):

 16 年前,吉思妞是从一所一般的乡村学校调来怒江特别训练学校,

 来到了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学校,百姓多不识字,始终以来都是学校老师进山去招生。而怒江地形险峻,为招生老师们常常要过索道、骑马、爬乡村山路,辗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这是一所特别训练学校,现有 79 名孩子,大都是傈僳族和白族的聋哑儿童。聋哑孩子性格孤僻极端,由于不会说话,发脾气时很简单自虐,吉思妞也曾经想过退缩,但当孩子们不清楚地叫着“妈妈”,张开小手让她抱抱时,她打算留下来。面对这些特别的同学,吉思妞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得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在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关怀训练下,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高校,其中还有些孩子高校毕业后情愿回来任教。

 7、王金花(海南省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学校):

 每天早晨,她坚持五点半起床,早早来到学校。晚上九点半,查完同学宿舍她才回家。每周 13 节课,组织两次集体备课,还要带领组内老师进行课改试验,进行训练理论讨论,撰写训练科研论文等,这就是贺老师日常所做的工作。

 在儋州市兰洋镇番打学校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女“艄公”王金花,她是同学眼里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的“好母亲”。从 1997年转正开头,王金花每月有的工资收入。为了鼓舞同学好好学习,她自设奖助学金,每月拿出工资的一半放到里边。她教过的同学几乎都得到过她的资助和嘉奖,少则,多则千余元 8、杨元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学校):

 在杨元松的眼里,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天赋。他注意培育有幻想的

 孩子,常常带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的励志故事,把幻想植入山村孩子心田。他还鼓舞边远乡村孩子大胆追梦,并为他们制造实现幻想机会。在教学中他发觉孩子们不善沟通,就鼓舞孩子们用写日记的方式打快乐扉,并引导孩子们爱上写作。看到山村消失的辍学打工潮,孩子宁愿为打工荒废学业,杨元松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同学日记出版成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26 个留守孩子、220 篇孩子的日记、12 封孩子写给父母的信、21 幅象征孩子幻想的画,《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经出版,就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也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第一笔稿费。兴奋的杨元松挨家上门给孩子送稿费,他要让这些乡村长大的孩子知道,人的将来不只打工一条路。

 她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取薪水谋生,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她还说: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

 9、刘坤贤(重庆市巫溪县高楼乡新田村学校):

 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关心贫困同学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受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同学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平安,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同学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老师后的第一

 笔工资为同学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训练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看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支配,由于他不情愿看到山村学校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 19 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终一刻”。

 10、潘立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丰乡上丰中心学校南源村吴家坦教学点):

 从1976年高中毕业担当民办老师开头,潘立华开头在吴家山教学点任教,一个人一干就是 37 年。他手把手地教着山里的孩子,帮他们圆“看看大山之外”的幻想。吴家山教学点地处歙县北部高山地区,交通闭塞。为了便利山里低龄孩子就学,训练部门只得就地设置教学点。在教学点,潘立华是老师,负责全部不同年龄孩子的教学;潘立华是校长,负责教学点的全部事务;潘立华是保育员,每天要给孩子们热好各自带的饭菜,农忙季节或者天气不好时,他还要把孩子们送回家;潘立华还是平安员,坚持每日 10 分钟平安训练,下课同学活动的场地有平安隐患,他总站在高坝前以防同学发生意外。

 11、“会泽七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学校的 7 名80 后老师):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学校位于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崖上。学校一共有127个孩子,8名老师。除了一位五十几岁的老老师外,其余七位都是“80 后”。他们放弃了留在城里的机会,回到哺育他们的大山,各显身手,给孩子们带来学问文化,并把山外的世界带给这些孩子们。

 在里条件艰苦,他们每个老师都都身兼数职,有的兼任食堂管理员,有的兼任选购员、记帐员。雨天山路泥泞,他们去集市买菜的破面包车常常陷在污泥里,这些年轻人们就扛上铁锹,集体去修山路。平常这七位“80 后”吃住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被当地人称为“会泽七子”。

推荐访问:最美 事迹材料 农村 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 农村最美教师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