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5-19 14:4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供大家参考。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 产业发展意见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目录

一、发展路线 (2)

二、原则 (2)

三、主要发展任务 (3)

四、区域环境分析 (4)

五、规划目标 (8)

六、保障方案 (8)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10)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16)

重点项目分析: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19)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发展路线

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重点产品服务应用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基地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原则

1、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2、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承接,推动龙头项目落地和关联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集群,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3、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统筹协调产业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关联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成链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扩大高端产品服务供给,加快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4、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5、坚持转型发展。引导要素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发展。

三、主要发展任务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领域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引导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关部门参加

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强化部门联动,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

引导行业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重点建设各类产业公共

研发平台、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大型企业集团、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构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

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创建一批以行业为特色的技术中心、工程中

心或重点实验室,完善产业发展所需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验认证

等平台。提升行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与行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xx年新增创新平台

xx个。

(三)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产业

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四、区域环境分析

区域生产总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xx%,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xx%,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xx%。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

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xx%左右。

(一)发展机遇

当前,在全球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创业

加快发展以及区域战略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东北振兴、“一带一路”等多重机遇叠加,工业转型升级将持续获得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

有效支持。

———全球科技革命重塑产业发展态势,为打造工业升级版带来

良好机遇。当前,全球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新兴技术日趋成熟,催

生巨大新需求。在此背景下,全球产业发展态势发生深刻变革,跨界

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

化边界日趋模糊,科技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愈加频繁。科技创新

与金融资本、商业模式融合更加紧密。以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和

可持续为特征的工业4.0成为各国产业战略和全球产业竞争新领域。

为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兴产业,打造长春工业3.0带来良好

机遇。

———创新创业成为工业转型升级引擎,为推动工业创新升级带

来机遇。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传统要

素驱动力不断减弱,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为贯穿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

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创业创新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在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下,国家提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等战略,着力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把创新作为首要驱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发展方式,集聚创新要素,

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启动,为对外开放升级带来新机遇。新常态下,国内经济以低成本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红利的时代趋于

结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高水平引进

来与大规模走出去共同发展,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

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启动实施将推动国内开放战略的全面

升级,加强国内对全球技术、人才、资本等高层次资源的吸引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问题与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更加注重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技术创新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形势和趋势的积极变化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压力挑战。目前,工业经济自身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同时,还面临着要素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区域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对产业决定性作用不断减弱等挑战。未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实现当前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把开放作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五、规划目标

到xx年,新型产品服务比例达到xx%以上。到xx年,基本实现产业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企业数量增加到xx家左右,培育行业龙头企业xx家。

六、保障方案

(一)推进全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和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主要产业产、供、销、价格、进出口及投资等方面的动态信息,针对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强行业发展的基础信息工作,建设包括产业投资发展、生产运行、市场供求和价格、人才、新产品、新装备等动态信息在内的反映行业发展和运行的数据库及信息分析系统,为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企业构筑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内部管理运行和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不断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通过现场会、论

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

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

(三)加强市场监督管理

健全监管组织和法规政策体系,明确监管范围,完善监管规则,

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

(四)优化创新金融环境

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做

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规模,强化对初创期、成长期高技术产业的融资

支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机构

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建设发展,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

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

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

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

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

(六)搭建创新平台

依托区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解决企业技术上和发展中的难题。加大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产业研发投入。

重点项目分析:xx项目

(一)建设单位

xxx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

风险控制能力。

(三)机遇与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我地区加快发

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我地区在全国率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有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深化改

革扎实推进,将为全省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

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有利于我地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将进一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国家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但也面临

不少压力和挑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发展方式较

为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城镇化水平较低,市场主体总量不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繁重,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

设任务艰巨,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综合判断,我地区

发展虽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

增长动力加速孕育的态势没有改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处于大有

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趋利避害、主动作为,着力突破瓶颈制约、补齐发展短板,努力把地区发展推向新的更

高水平。

(一)突出创新驱动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

是谋未来,突出开放创新、全面创新和原始创新,强化创新、创业、

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促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之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基础支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前沿技术创新转变,实现从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充

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产

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与创新

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联动,瞄

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优势传统产业为重要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与商业模式、企业、文化、

金融创新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集中涌现,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产业新引擎,构建世界级产

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

发挥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新作用,更加注重强化人才激

励机制,更加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

并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海纳天下英才,

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营造激励创新环境。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发挥科技创新

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协调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创新。弘扬特区创新文化,完善

鼓励创新、支持创造、激励创业的政策措施,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二)突出质量引领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第一追求,更加注重企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率先全面步入质量时代。

——加快实现质量型发展。坚持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质量自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消费与创新相互渗透,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以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和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

——创建国际一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标准体系,实施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控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快创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标准,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把标准贯穿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率先在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制定实施更高标准,以领先的标准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主动。

(四)项目选址

xx产业园

(五)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26666.54平方米(折合约19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195066.47平方米。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66249.2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881.17

万元,流动资金15368.05万元

(七)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61112.41万元,税后净利润27633.8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9940.5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76%,全部投资回收期5.48年。

(九)进度规划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意见 产业发展 建议 建筑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