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成都重塑镇街职能体系减负“瘦身”,赋能“强体”

时间:2022-02-14 01:48:05 浏览量:

中国组织人事报成都讯 (通讯员 邓国彬)近年来,成都市坚持减量赋能增效便民改革方向,大抓镇(街道)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基层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职能配置,创新治理体制机制,强化党建引领能力,多管齐下减负赋能,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能力,打好机构职能瘦身健身“组合拳”。突出产业功能区在统筹产业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剥离镇(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经济职能,全面取消相应经济考核指标,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将镇(街道)职能确定为“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区平安”等5大板块,推动形成了产业功能区主责产业发展、职能部门主责执法监管和综合保障、镇(街道)主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型条块关系。赋予镇(街道)对派出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权和人事任免征得同意权、对辖区规划编制和建设验收的参与权等5项管理权限,增强综合管理、统筹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话语权”。根据镇(街道)职能定位、人口规模、管辖面积等因素,重新核定用编用人规模,从上往下一次性调剂2200余名人员编制下沉基层。同时,将派驻基层的各类人员下放镇(街道)统一管理,充实壮大了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提升便民利企功能,打造“一个平台优服务”。统筹推进镇(街道)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优化重组,将体制机制创新转化为基层治理新优势。将镇(街道)机构设置模式由“向上对口”调整为“向下对应”的“6+X”模式。统一设置综合、党群、社区发展、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综合执法等6个机构,因地制宜设置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特色机构,实现机构设置更加贴近需求、运行更加扁平高效。将原来多个窗口类、平台类、活动类事业单位及片区站所整合为1—2个,在镇(街道)统一设置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镇和涉农街道设置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设立综合便民服务站,集中承接下放下沉基层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办事“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根据产业融合度合并重组产业功能区内镇(街道),积极探索机构合署办公、领导班子交叉任职、镇区一体运行等扁平化专业化运营机制,促进产业、人口、资源向重点优势区域集聚流动。

织密依法履职链条,创新“三张清单”权责制度。着眼厘清镇(街道)、职能部门、产业功能区权责边界,首推镇(街道)职责任务、公共服务、属地责任“三张清单”制度,全面实行职能精细化管理,明细职责事项、规范便民服务、拴紧责任链条,构建镇(街道)“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追责”治理工作新格局。以职责任务清单“明事”,全面梳理镇(街道)“三定”规定、政策法规、实际工作,逐项细化职责任务、工作事项及来源依据,形成镇(街道)统一规范的269项职责任务清单,分类规范基层行政行为,压实依法履职的主体责任。以属地责任清单“定责”,从当前基层反映最强烈的属地管理重难点领域入手,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权责不清、边界不明、推诿扯皮的97项属地管理事项,逐项明确牵头部门与镇(街道)的责任分工,推动责任链条无缝对接。以公共服务清单“便民”,以当前镇(街道)普遍实施的公共服务事项为蓝本,逐项梳理和规范公共事项名称、服务标准、办理时限等要素,梳理形成全市镇(街道)统一的126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同一事项在全市镇(街道)“全口径集成、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问题。

防止责任层层“甩锅”,严把事项下放“准入关口”。深入开展“规范下放基层事权事项”专项整治,重点解决职能部门“应放不放、放责不放权、不该放的放”三类突出问题,规范事权事项下放工作流程,防止以属地管理为由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出台部门职责事项下放实施办法,严格界定下放事项范围,明确事项下放的负面清单,向镇(街道)下放职责任务清单之外的事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上级精神,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进入清单严准入”。规范事项下放程序,从部门提出下放申请、征求承接单位意见、主管部门审核把关以及风险评估、可行性论证和合法性审查5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凡下放事项不符合规定程序的承接单位可拒绝执行,防止为基层减负工作反弹回潮、变相变脸。统筹优化下放部门和承接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权责事项,同步落实人员、经费和培训等8项权责调整和监督措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和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基层,确保下放基层的事项“接得住、管得好、落得实”。

推荐访问:减负 成都 重塑 职能 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