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完整文档)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时间:2023-05-30 10:45:03 浏览量: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结构单一、低端化、缺乏品牌等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供大家参考。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结构单一、低端化、缺乏品牌等问题,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为促进北京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旅游局在“一区一色”和“一沟一品”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旅游业“品”的建设深入到民俗村,并选择了344个民俗村中的77个村作为示范点,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通过资源调查、问题查找、“一品”定位、品牌营销、完善设施、业态创新、延伸产业链等深入细致的开拓性工作,形成了乡村旅游的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

  北京市旅游局、区县旅游局、乡镇旅游办和民俗村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专业策划单位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策划创意的基础上,市旅游局深入调研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总结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的标准。这为“一村一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

  以“六要素”为龙头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北京市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不均衡,内容不够丰富,游客多为“一日游”,人均消费额较少。为解决这个问题,策划创意中把“六要素”作为龙头,结合村域内的山体资源、水体资源、林果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为游客打造1-2天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商品、娱乐项目、精品线路等产品结构。

  充实“吃”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乡村旅游餐饮文化,发展特色菜肴。一是基于传统餐饮基础上的深度开发,东营二村和留民营村的“三八席”、巴园子村的“二八”席、韭园村的宫廷酱菜、康陵村的“正德春饼”、柳沟的“火盆锅,豆腐宴”等,成为市民喜爱的品牌菜肴。二是结合新健康理念与村域资源开发出的新餐饮,如中英水北台和前吉山村开发的药膳美食、东港村的“山珍宴”、柳庄户村的“风情水果宴”、焦庄户村的抗战饭等。

  改善“住”的条件:按照“市场引导,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强化软件”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个体、家庭旅馆,适应现代旅游者兴趣广泛和多样性需求,满足节假日高峰期的接待需求;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国际化的趋势,开发出度假别墅、乡村酒店、传统四合院、异国风情别墅、自驾车营地、蒙古包等,满足高中低档不同消费层次游客住宿的要求。

  实现“行”的目标:即“快进、快出、慢游”。目前,本市以京承、京张、京石、京开、京沈、京津、京平蓟7条交通主干道和8条国道形成的快速交通格局大大缩短了从城区到郊区的时间。郊

  区县近年也加大了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景区、景点、民俗村与交通干线等连接起来,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大、小交通环境的改善为“一村一品”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完善“游”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村域景区景点建设,加大生态和文化元素投入,引进新的旅游内容。在休闲旅游方面,有洪水口村的“京西神秘生态休闲”、韭园村的“生态休闲养生”、梨花村的“休闲庄园”、留民营村的“生态休闲”和西黄垡村的“郊野休闲”等;在观光旅游方面,穆家口村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焦庄户的“地道战红色经典”和石峡村的“八达岭下传奇古村”等。此外,还有高碑店的“国际水上驿站”、六渡河村的“休闲溪谷”等亲水游,东港村、孙栅子村的森林旅游,以及各种民俗、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等。

  增强“购”的作用:购物对提高乡村旅游收入具有拉动作用。基于现有的村域乡村旅游商品,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京味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提高乡村旅游购物档次和经济效益。鼓励发展“春饼”、“灯笼”、“剪纸”等传统乡村旅游商品,以柴鸡蛋、土鸡为代表的农特旅游商品,不断推出质量高、款式新、包装美、京味浓的乡村旅游商品。

  打造“娱”的亮点:娱乐是第一代乡村旅游的短板。因此,打造游客“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娱乐项目就成为本市乡村旅游升级的重要环节。大柏老村创意开发的奶牛选美比赛、奶牛文化展示、给小牛喂草喂奶娱乐系列活动,大邓村依托现有宠物犬养育产业基础,积极开发出宠物犬休闲旅游产品,开展宠物犬大赛、宠物犬嘉年华、年度文明养犬颁奖典礼等,这些时尚娱乐旅游产品的开发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以“乡”为基础

  资源包装项目

  “一村一品”的项目包装充分体现了“乡”的特点。包括了乡土、乡情、乡味三个层面的含义。针对这些特点选择合适资源进行项目包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区域差异。

  乡土。充分体现本地化的优势,较少从“外乡”引进,充分发挥本乡本土的特色。如房山的西庄村和平谷的雕窝村都提出了以“乡土”为特色的民俗旅游定位,西庄村提出了“巧姑靓嫂,乡土西庄”的定位,在民俗旅游接待中充分体现还原乡土、提升乡土、再造乡土的乡土情结旅游;雕窝村发展将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特色相结合,提出建设“北京乡土旅游的金凤凰”的定位。这两个村是典型的体现乡土特色的民俗旅游村。

  乡情。在民俗旅游接待过程中,游客最喜欢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老乡”情。这些纯朴、善良的旅游接待充分体现出中国农民的传统优点,也是乡村旅游的重点内容之一。上王峪村的“青山,碧湖,农家”、口门子村的“京都游憩,薯味人家”和东营二村的“采育人家”等定位,充分体现了

  把游客当成贵客或者是亲戚探访的热情与大方,游客在这里就跟在家一样,成为“常来常往”的好朋友、好兄弟。

  乡味。民俗旅游接待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餐饮。吃“农家饭”、“体验农事”、“睡农家大炕”等等,说明了现代游客对乡味的追求。水峪嘴的“京味文化”、大营村的“开心蔬果,快乐农场”、东水峪的“原生态自然文化”、康陵村的“京城春饼”、留民营村的“有机蔬菜大观园”、柳沟村的“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等,都充分体现了北京的乡土味道。

  以“农”为根本

  创新发展业态

  乡村旅游建设是与“新农村”建设分不开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着力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旅游的核心是通过明确发展业态促进农业生产、带动农民就业、建设新农村。因此,“一村一品”必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展开,并服务于农村发展。

  创新发展新业态。传统乡村旅游大多依靠自然经济,存在量少、季节性的问题,不能满足都市人群对乡村旅游持续性、规模性的需求。在“一村一品”打造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乡村旅游发展的业态支撑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旅游局编制了乡村旅游的八个业态,并明确了标准:如“国际驿站”是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主要为境外游客提供可亲身参与体验当地或异国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活动。“采摘篱园”是以特色蔬菜、果品和其它特色农作物为特色吸引物,提供观赏、采摘、休闲、学习和科普等综合活动的种植园区或科研生产基地。“乡村酒店”是依托乡村自然人文风景、民俗民风,为游客提供乡村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等服务。“养生山吧”是依托山地资源,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经营等等。

  建设旅游新农村。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也是发展的趋势。在北京,除保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之外,也产生了具有现代新农村特征的民俗旅游接待村,这些村的特点是在旅游接待、住宿环境、饮食文化等方面有着现代的设计成分,也能保持与周边景区、景点的协调发展。比较典型的有文化新村香堂村、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凤凰山庄,生态新村”垤子峪村、“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等。

  反映农民新风貌。在77个策划完成的民俗村,虽然大多都离不开农民接待,但反映乡村旅游农民新风尚的不多,只有房山的西庄村,提出了“巧姑靓嫂,乡土西庄”的定位,直接反映农民特色。没有提到农民,不等于说没有农民。所有的民俗旅游服务都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都反映了新农民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象。

  以“文化”为灵魂

  塑造“一品”特色

  北京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打造“一品”,核心是挖掘文化底蕴、发掘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并突出“文化”的灵魂作用。随着乡村旅游规模增加、新业态不断涌现,人们已不满足过去“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的生活体验传统了,因此,此次的策划创意更注重乡村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信息,注重人文底蕴与自然表象的完美结合。

  一是更为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北京的乡村记载着北京历史文脉的延续,处处体现着浓郁的北京乡土文化气息。这里有传统的农作物、动物、饮食、服饰、工艺品、歌舞表演等,都是塑造“一品”的好题材。比如,高碑店村围绕运河文化为游客恢复传统的漕运节、河灯节,让这个古老的传统得以再现,丰富了高碑店村的文化内涵。河西村,这个“百家姓氏村”的命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是“大杂居、小聚居”的缩影。“法兰西乡情旅游”、“异国情调乡村度假领地”则反映了中西文化在首都乡土的融合。

  二是更为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北京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在乡村,保留着传统的生活饮食方式、耕作方式、工艺品制作传统、民族风俗等,对于生活在城区的市民来说,由于快节奏和工业化的影响,有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强烈好奇心理,因此,也成为“一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明于清、流传于现代的“三八席”彰显了满族招待贵客的高规格接待标准,如今经过包装之后,成为东营二村的招牌产品。还有将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进行整体打造的“满风清韵”、孙栅子村的“满乡情韵,森林之村”,更是将民族特色融于整个乡村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

  三是更为凸显历史文化优势。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形式多样,这些特点也成为乡村旅游“一品”建设的重要依据。北京有军事文化、边塞文化、古车文化,有抗日“红色文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还有名人故里文化等。这些文化瑰宝成为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培育差异性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名人故里文化如穆家口村的穆桂英故里文化、太后村的契丹民俗文化等,体现宗教文化的如樱桃沟的“农禅合一”、前吉山村的“丫髻祈福”、八宝堂的“山水福音地,八宝养生堂”文化等。

  这些基于“文化”内涵、融入非物质文化因子的“一品”,扎实树立起“地域”特色,在求发展乡村旅游的“同”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异”,丰富了游客的视觉、听觉、文化感知与心灵之旅的内容,避免了乡村旅游的一哄而起、盲目发展、低端竞争、资源同质化恶性循环怪圈的出现,为民俗村的个性彰显、错位发展、品牌建设和市场形象的树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创意”为手段

  促产业集聚发展

  “一村一品”塑造的不仅是新时期的农村,更是新时期农业基础上的乡村。新时期的农村,不

  仅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还要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因此,从产业发展来看,“一村一品”的实现路径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而要达到产业融合的目的,则需要把“创意”作为手段。

  针对第一代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资源不足、低端化、同质化的缺陷,第二代乡村旅游产品则更多地在特色资源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将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与现代高科技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低碳理念、体育产业等进行多方面的创意,形成了众多的经典项目。

  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如韭园村的九龙山拓展训练项目,穆家口村的四渡山地体育休闲项目,东港村的时尚登山、穿越、山野运动等康体健身项目,九松山村的以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主体的时尚运动,焦庄户村的莲花山滑雪场特色旅游,还有攀岩、漂流、真人CS、滑雪等体育项目。

  与商务会议、会展业的融合。如河西村的“河西民俗姓氏展室”和“百家姓氏”社区博物馆项目,古北口的长城军事科技展览馆、长城军事工艺品展览项目,六渡河村、挂甲峪村等的商务旅游与会议接待项目。

  与影视拍摄艺术产业的融合。如妙高村的《火烧圆明园》、《三国演义》、《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等影视剧拍摄地文化探访,穆家口村的南方大峡谷影视休闲与演艺体验项目,香堂村的别墅建筑和仿古院落旅游影视拍摄项目等。

  与医药产业的融合。如中英水北台村、前吉山村的药膳美食项目等。

  通过创意手段的运用,北京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集观光游览、农事体验、体育休闲、康体健身、文化创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时期的乡村旅游模式。

  “特色三边”对接大南昌

  错位大发展

  ——解读南昌“六大板块”之“特色板块”

  进贤县、安义县、湾里区应充分利用小产品聚集和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度假业,适度发展工业园区,呈现出“特色板块”发展态势。

  处在我市地域边缘的进贤县、安义县、湾里区,在全市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进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的思路,结合各自不同实际,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主动融入大南昌,对接大南昌,积极探索适合本县区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进贤县: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特色圈层

  【发展亮点】特色明

  结构优

  协调好

  近年来,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36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8.1%和28.9%,各项经济指标均顺利实现“双过半”。

  产业特色更明: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做大,产品品牌不断叫响,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去年,该县医疗器械“一根针”、特种水产“一只蟹”分别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国字号”称号。

  经济结构更优:工业龙头更加凸显。今年1-6月,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51.6%;工业增加值达23.97亿元,增长4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05亿元,增长47.4%。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53.1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贡献的税收、创造的就业、对县域品牌的带动日益增强。民营经济日趋活跃。该县坚持以民本民营为目标,以“能人回归”为抓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掀起了民营经济的又一个发展高峰。上半年,该县实现个私民营经济产值96.14亿元,增加值27.4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民营经济的规模、品牌、效益、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块状崛起已具雏形。特色支柱产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催生了一批各具特色、各显活力的经济强镇,同时,也催生了南部“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北部“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两大经济圈层。目前,“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已完成规划认证,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城乡协调更好:该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了农村变样、农业发展、农民增收。1-6月,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8.49元,同比增长13.44%。

  【发展举措】“两特”并举

  “两全”并重

  提升特色产业,巩固传统增长点:认真贯彻落实好“工业经济发展40条”,重点建立政、银、企联动机制,着力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等实际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由“小”变“大”;安排财政资金3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激励规模企业提高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骨干企业由“大”变“强”;按照“特色产业,龙形发展”的思路,抓好产业规划,实行外引内联,促进产业链条由“短”变“长”;规范行业秩序,消除不良竞争,促进产业发展环境由“无序”变“有序”。

  打造特色圈层,做强区块增长点:按照“进贤县域经济现实增长极,‘南昌制造’的重要配套对接区,江西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江西中部的重要物流集散区,江西重要的产业集聚区,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区这一极五区”的定位,围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文化用品产业、有色金属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产业”等五大支柱类产业,培育“造纸包装业、机械电子业、医药化工业、纺织服装业、工艺美术业”等五大潜力类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尽快整合、成型,推动圈层经济尽快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增长点和最强劲“发动机”。

  推进开放创业,培植后续增长点:以培植后续增长点、形成强大的发展后发力为目标,坚持全民创业、全面开放一起抓,内源型经济、外源型经济一起上。一方面,依托在外创业能人众多的独特优势,深入实施“能人回归创业工程”,努力做好全民创业、发展内源型经济的文章;另一方面,依托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突出抓好“3010”工程,努力做好全面开放、发展外源型经济文章。

  【精彩观点】特色为调

  圈层为基

  重振工业雄风

  进贤县县委书记

  曹吉清

  市场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区块经济。一个地方,经济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不成区块,就难有集聚效应。同时,特色和区块之间还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特色越明,越利于强化区块集聚效应;区块越显,越利于提升特色品牌。进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赶超跨越,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圈层,发展特色经济。经过多年发展,进贤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几大产业,塑造了进贤对外的亮丽名片。为进一步唱响特色品牌,做强特色产业,使之成为省市乃至全国的特色,我们立足产业、资源、交通等基础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打造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和环军山湖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构想。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构

  建这两大圈层,对接南昌,展示进贤,规范发展,加速崛起。我相信,只要运作得当、推进有力,这两大圈层一定能成为进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龙头,一定能带动进贤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次,一定能重振进贤工业雄风。

  进贤将按照这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以圈层为基,以特色为调,切实抓好大温圳工业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发展工作,真正把大温圳工业经济圈建成特色板块的经典,把进贤打造成南昌特色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安义县:围绕“三个一流”

  打造远郊城市副中心

  【发展亮点】工业经济富有特色

  农业旅游充满生机

  今年,安义县经济指标高开高走,增势强劲。预计1—6月,全县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7亿元,同比增长15.5%;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64.27%。

  开放型经济快速攀升:今年上半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794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9.4亿元,出口创汇1079万美元。永高铝业、和强实业、金发铜业等25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3010”工程有望快速突破。目前,该县与西湖区合作引进的投资1.2亿元的和强实业主体厂房已完工,安义工业园区内外循环道路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县已累计落户门窗型材企业50家,生产线600余条,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超过30亿元。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了安义古村深度开发和乡村旅游景点包装开发,古村前街、横街、后街整体包装维修已接近过半。在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古村游客接待量、门票收入较去年同期翻了三番。仙游谷、西山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建设顺利推进,南昌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省发改委大型会议接待中心、省国税局接待服务中心等一大批旅游功能性项目有望落户。同时,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安义被列为全省13个重点旅游县区,并被评为2006年度全市唯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都市农业务实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安义县启动了93个示范点建设,完成了60多个自然村、2500多户的改水改厕工作,形成了风光景观型、农民社区型、人文特色型、生态别墅型、田园农庄型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被评为全省十佳农业先进县。安义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20万亩双低油菜、10万亩无公害水果、3万亩蔬菜、2万亩红薯等10大特色基地,打造了赤家垅农家乐、新福早熟梨、罗田古色游、孝诵果业等40多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

  【发展举措】错位发展

  打造“三个一流”

  打造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按照“面向境内外,承接长珠闽,融入大南昌”的战略取向,跟踪对接好国家级开发区龙头企业配套项目、市内中心城区发展“园中园”项目、省市属国有大中型企

  业产业梯度转移项目、南昌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形成“南昌制造、安义配套”的产业分工布局,实施招大引大战略和高税源培植战略,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做大园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雄鹰实业、永高铝材为龙头的建筑建材产业,以富和服装、宏达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晶安高科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等,形成具有集群效益、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按照“推进新城区、启动城南区、改造老城区”的思路,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围合效应,迅速拉开新城区框架。对城南上游沿河建筑进行适当的美化亮化,加速形成“一河两岸、交相辉映”的城市发展格局。

  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景区招商及建设力度;编制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和古村保护规划,并出台古村群保护管理办法,组建县旅游局,进一步梳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举办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杨梅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同时,加速推进江西安义现代农业示范走廊、西山沿线观光农业走廊、龙津至新民都市休闲农业走廊等三条特色农业示范走廊的建设。

  【精彩观点】突出县域优势

  错位发展促崛起

  安义县县委书记

  邱向军

  作为一个城郊县,安义县有着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我们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把安义建设成为南昌市后花园和远郊城市副中心的定位,提出了打造“三个一流”的高远目标,即:打造一流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流的山水园林县城、一流的配套工业园区,从而在发展定位上形成了特色。

  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我们首先针对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来组织农业发展,引进和壮大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南昌市首届杨梅节,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我们还计划借鉴广东“东雁南飞”模式,在安义建设农家乐、生态科技园项目,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安义县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大力发展旅游度假业的天然优势。我们的安义古村落如今全国闻名,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南昌乡村旅游年启动仪式、安义金秋旅游文化节、冬瓜节等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在工业发展上,我们按照“融入南昌、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参与中心城区产业分工合作,先后与高新区、经开区及西湖、红谷滩、市国资委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使市区客商资源多、项目信息广、产业实力雄厚的优势与安义丰富的土地、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优势高位嫁接。目前,我

  们的工业园区已经被评为全国小企业创业基地,并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铝能源制造和供应商。

  湾里区:挖掘生态资源优势

  打造南昌后花园

  【发展亮点】生态品牌做优

  新兴产业崛起

  湾里区围绕“三区一园”的发展定位,全力打基础、重保护、快发展,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后花园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4909万元,同比增长16.1%;财政总收入完成12636万元,同比增长33.5%。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旅游“名片”做强:丰富的山水资源是湾里的一张有力的“名片”。这几年,湾里区继续强化景区项目监管,坚决落实了市委关于风景区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促销力度。该区以春节、“五一”旅游黄金周为重点,精心组织旅游特色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6.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门票收入397.5万元,同比增长20.7%;旅游综合收入2120万元,同比增长20.7%。

  特色农业稳步推进:依托生态资源特色,湾里区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上半年建成1个省级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进一步巩固了花卉苗木、果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并启动了3000亩高山有机云雾茶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已有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新增申报了5家。同时,“双带致富工程”、“扶贫开发工程”、“阳光工程”的稳步推进,使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园区经济适度发展:湾里区精心包装策划了一批新的项目,积极向外推介。多次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台湾、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招商,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截至今年6月,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1300万元,新达成内资合同项目10个,实际利用内资45360万元,完成出口创汇367万美元。目前,湾里区还着力于新型产业的发展,以先锋学院为依托的软件园区获得新的进展,IBM软件外包实训基地已正式挂牌。

  【发展举措】打造后花园

  建设新湾里

  坚持产业拉动,打造“实力湾里”:强化“园区是未来湾里经济增长极”的共识,加速罗亭产业园区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大力支持江中、江铃等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加速融入“大南昌”,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城市第三产业,打造商贸繁荣的“都市后花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区域联动,打造“魅力湾里”:按照“东拓、西控、南伸、北接、中秀”发展方略,以磨盘山公园为核心,积极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战略,抓好城区交通环状路网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梅岭两块金字招牌,积极发展以休闲旅游和“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经济,引导旅游产业良性发展。

  坚持体制推动,打造“活力湾里”: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重点招商,围绕“3010”工程目标,着力于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等重大工业项目。坚持全方位招商,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向浙江学习,完善创业政策和公共服务功能,倡导诚信,推动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

  坚持环境促进,打造“和谐湾里”: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严格保护和循环利用机制,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市园林绿化活动,提升湾里生态优势。加大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全面落实民生工程。健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促进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稳定祥和。

  【精彩观点】打造具有区域个性特色“新湾里”

  湾里区区委书记

  莫继明

  这五年是湾里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后花园,建设新湾里”目标,看全局、抓重点、破难题,为实现湾里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让我们感触很深,余书记在大会上提出的“三边”发展定位非常合理、科学。作为“三边”之一,我们将致力于用自身的优势,去打造具有区域个性及特色的“新湾里”。为实现这一目标,湾里区将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紧扣一条主线,始终坚持大开放主战略。抓牢项目建设,全力“快发展”,确保“注册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增添发展新活力;攻坚“3010”工程,着力“引进来”,举全区之力,积极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引进攻坚,广泛寻找重大工业项目线索;创新引资方式,主动“走出去”,坚持项目招商与园区招商相结合,坚持上门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坚持招商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第二,扭住一个核心,不断开拓工业发展主战场。全力推进罗亭园区的建设,坚持在安商选资上有新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进展,在征地拆迁上有新方法;全力扶持工业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积极推动江中、江铃等企业的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企业,通过租赁、并购、联合、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盘活现有闲置厂房和设备。第三,保护一座山,努力形成休闲旅游主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文章,推动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推进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真正把梅岭建成“城中之山、休闲胜地”。大力支持梅岭、太平集镇建设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为促进北京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市旅游局在“一区一色”和“一沟一品”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旅游业“品”的建设深入到民俗村,并选择了344个民俗村中的77个村作为示范点,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资源调查、问题查找、“一品”定位、品牌营销、完善设施、业态创新、延伸产业链等深入细致的开拓性工作,形成了乡村旅游的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现将已通过验收的57个示范村情况分别作出介绍。

  NO.1名称:高碑店村

  所属区县:朝阳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国际水上驿站

  “一品”解读:围绕“国际水上驿站”主题,高碑店村被划分为国际民俗接待区,运河文化游览区,老北京民俗文化体验区和古典家具研发、制作、展销区四大功能区,重点打造包括通惠运河遗址公园、古典家具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在内的“一园、一区、三街、九馆”总体空间布局。这种格局凸显主题特色,形成区别于其他“国际驿站”的民俗旅游新业态,塑造出“国际水上古驿站,长安街东第一村”的国际旅游知名品牌。

  资源特色:大运河通惠河上唯一遗存的元代漕运码头遗址——平津闸,古典家具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和众多小型博物馆。北京市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朝阳区12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的高碑店民俗文化园。

  经典项目:国际民俗旅游接待,是2008年奥运会定点接待村,住百姓家、包饺子、北京传统菜肴制作与品尝等;漕运节、河灯节等运河文化体验、游憩;古典家具、北京旅游商品观光与购买。

  NO.2名称:管家岭村

  所属区县:海淀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法兰西乡情旅游村

  “一品”解读:以“中法文化交流地,法兰西乡情体验村”为建设目标,汲取法国乡村风物的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灵感,形成在中国境内法国乡村文化、乡村风物体验地。通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与中国博物馆与百户“法乡庄园”的建设,游客在体验中和视域中认知法国乡村风貌,两脚不用迈入法国土地,就能获得“法乡”文化深刻感受。

  资源特色:丰富的桃、樱桃、杏、核桃、柿子、冬枣果林资源;受到朱自清、郭沫若、冰心等

  赞誉,与中山公园牡丹、谐趣园荷花、大觉寺兰花并称北京花卉四精品之一的杏花;圣·琼·佩斯故居;金代金章宗时八大水院之金水院。

  经典项目:跟随《阿纳巴斯》,探寻海淀西山的“善来金阶”、“瞻云妙”石刻玉仙台茶棚、“快活三”等多种景观组成的古道文化;法式的乡村菜肴、果园采摘、农耕体验、露天音乐节等法式庄园体验游;杏花观赏与画家采风。

  NO.3名称:七王坟村

  所属区县:海淀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京西妙高文化

  “一品”解读:七王坟村自古就是一片“藏风得水”的宝地,从唐朝建法云寺、金章宗建香水院到道光的第七个儿子将陵寝选址于此,留下了许多研究风水的史料。七王坟上有妙高峰,“妙高”之名,典出佛经“杂宝合成故曰妙,高出诸山故曰高”。这里风光秀美,上风上水,与周边相比,确实高出一筹,取名“妙高”恰如其分,同时蕴涵着深厚的金清历史文化,因此,将七王坟村的文化内涵概括为“妙高风水地,金清文化村”。

  资源特色:保存最完整、具有很高参观研究价值的阴阳相依的古建筑群;唐法云寺;辽金香水院;清醇亲王墓;风光秀美的妙高峰,丰富的古树资源。

  经典项目:参观隔尘入胜、枕流生香、法云银杏、龙槐迎宾、知情遗风、风水妙高、仙隐迷踪等金清“妙高文化”八景;“光绪杏”和“宣统杏”百年杏树采摘和樱桃特色采摘;《杀死比尔》、《火烧圆明园》、《三国演义》、《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和《金粉世家》等影视剧拍摄地文化探访。

  NO.4名称:车耳营村

  所属区县:海淀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凤凰岭脚下的古车文化大观园

  “一品”解读:车耳营村位于凤凰岭脚下,是“北京最美丽乡村”,名字来源于“车营”,即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戚继光建立的车营。古车文化大观园将“兵营文化”中“战车”元素提炼出来,融入到大“古车”概念中。把从春秋到明清不同朝代的农业用车、战争用车、交通用车、纺织用车集中在车耳营,结合52户特色民俗餐饮,打造52种不同的古车模型,表现古车的内涵,形成京郊独树一帜的“翠屏环抱聚古车,海淀民俗第一村”特色民俗旅游品牌。

  资源特色:悠久的村域历史,丰富的古车文化底蕴和遗存古迹;金章宗时的西山八大水院之首圣水院遗址,以及吕祖洞、北魏石佛寺、金刚石塔、黄普院、妙绝禅寺等;特色民俗餐饮。

  经典项目:凤凰岭、磨镰石河、劈石沟水库自然风景观光和魏太和造像遗址佛教圣地观光,与关帝庙和娘娘庙一起形成佛道儒三教游;古车和民俗文化展示、幽谷香道休憩和青少年科普培训;林果采摘。

  NO.5名称:南宫村

  所属区县:丰台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地热温泉为基础和特色的休闲产业群落

  “一品”解读:目标是以温泉休闲为基础,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的旅游、生活一体化模式,口号为“温泉南宫,绿色田园”,发展策略为“打造世界级民族品牌、量身定做旅游产品、提供永不落幕的亲水游戏。”

  资源特色:优质的地热和温泉资源,包括地热科普博览园、南宫水世界、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养生酒店、温泉养生公园、温泉养生中心等;佛教圣地千灵山,是北京最大的石窟寺群;占地1000亩的青龙湖;先进的现代都市农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经典项目:五大特色游览区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产品,包括以温泉养生园和国际养生中心为依托的温泉体验游,以国家首家地热科普博览园和地热水站为依托的地热科普教育游,以南宫温室公园、农业科技展示园为依托的农业观光采摘游,以南宫新苑小区和民族演艺中心为依托的南宫新村游,以南宫水世界、温泉度假酒店为依托的动感、文化、快乐休闲度假游,以及青龙湖戏水游、千灵山登山游等。

  NO.6名称:李家峪村

  所属区县:丰台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枣园中的李家峪

  “一品”解读:依托优良的“谷地”生态环境和“枣”种植为代表的特色种植,打造以枣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旅游服务中心、枣香大道、尚枣民俗接待区和李家峪中心沟、小剑沟、听乐讲沟、东讲沟、西讲沟和西沟等组成的“一心一轴一区六沟”空间布局,成为兼有枣产业与枣文化、具备旅游服务功能的枣乡休闲空间,“谁家香甜枣(早)似蜜,京郊尚枣第一村”的特质更加凸显。

  资源特色:北宫国家森林公园,鹰山森林公园;太子峪陵园;丰富的林果资源,枣树品种多达20个,年产大枣约5万公斤;绿化覆盖面积77.6%,以林下养鸡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发达。

  经典项目:北宫国家森林公园,鹰山森林公园生态游;“枣乡人家”枣特色饮食品尝和枣盆景观赏;乡村野地捡鸡蛋和鹅蛋的“满地找”童年乐趣体验游;枣、葡萄等林果和农家蔬菜采摘;水岸观光与休闲垂钓;建设“彩薯园”和“樱桃园”,市民可在这里体验农事、认养果树、认种农田。

  NO.7名称:韭园村

  所属区县:门头沟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马致远故居”文化休闲园区

  “一品”解读:马致远是世界知名的戏曲大师,名声不亚于莎士比亚,利用马致远本人的品牌效应,将马致远故居景区打造成“中国元曲文化的摇篮”,将韭园村建设成为“中国元曲文化休闲基地”。“小桥流水人家”式的休闲田园生活,众多元曲爱好者、追随者、票友的聚集与交流技艺,使马致远故居和韭园村成为都市“白骨精”体验马致远隐居生活乐趣和元曲文化的最佳游览之地。

  资源特色:拥有90%以上的林木覆盖率,千亩大樱桃基地、京白梨基地、大核桃基地;景点众多,牛角岭关城、京西谷道、马致远故居、三义庙、落难坡(大寨)、西落坡、碉楼、鬼谷子讲学处、韭园大溶洞等;韭园村“宫廷酱菜”。

  经典项目:“宫廷酱菜”品尝与制作体验;马致远故居“小桥流水人家”休闲文化体验与元曲文化欣赏,西玄山鬼谷子文化游;有“秋子白梨的佼佼者”和被乾隆誉为“千年之梨不毁”之称的京白梨采摘,樱桃、核桃采摘;京西商旅古道游;九龙山拓展训练游。

  NO.8名称:水峪嘴村

  所属区县:门头沟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京西第一隘口,古道第一名村

  “一品”解读:水峪嘴村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这里是北京市西部交通主要通道,京西古道从村内穿过,该古道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这些古道上留下了当年运煤、运货的牲口一次一次留下的蹄

  窝,古道石根被磨得光洁如镜、蹄窝半尺。位于村南山古道上的牛角岭关城是当时最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第一隘口。这些历经八百年逐渐形成的古道,承载着当时“商贾云集,车马喧天”的底蕴,故定位为“京西第一隘口,古道第一名村”。

  资源特色:集奇山、秀林、河流为一体的自然资源;京西古道在水峪嘴村留下的酒肆驿站、店铺庙宇、牛角岭关城乾隆42年《永远免夫交界碑》碑刻等文化遗产资源。

  经典项目:骑马游古道,考察历史遗迹,感受时代变迁,倾听历史足音;体验斗蛐蛐、遛鸟、京韵大鼓、大碗茶、听京戏等原汁原味的京味活动;现代桃花源主题游,河滩大棚、果园新鲜蔬果采摘及盖柿采摘,体验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体会科技时代农村新风貌。

  NO.名称:樱桃沟村

  所属区县:门头沟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农禅合一

  “一品”解读:深入挖掘我国5000年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突出绿色、健康的乡村旅游生态内涵,重点实施“动静结合、农禅合一、人地和谐”的三大战略,将樱桃培育采摘、民俗体验、文化旅游、棋艺教育与“农禅”传统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清规》相融合,体会“看仰山古寺,品妙峰圣樱”的胜境与人地和谐的禅意。

  资源特色:地处“金顶妙峰山”脚下,有著名的辽代皇家寺院仰山栖隐寺遗址及五峰(独秀峰、翠微峰、紫盖峰、妙高峰、紫薇峰)和八亭(接官亭、回香亭、洗面亭、具服亭、列宿亭、龙王亭、梨园亭、招凉亭),寺周围原有金元时期僧塔80余座,为北京市最大的塔林寺院;北京市的樱桃种植基地,有那翁、红灯、红蜜、大紫、佳红等18个品种。

  经典项目:盖柿与樱桃休闲采摘,樱桃酒、樱桃汁制作体验;莲花台座、沩仰圣迹、寺办药局、少林渊源、六郎避险、书法瑰宝等古寺科考游;以樱桃节、药王庙会、黑白纹秤为代表的民俗体验游。

  NO.1名称:柏峪村

  所属区县:门头沟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打造京西“杏”福村

  “一品”解读:以杏为核心,借“千亩生态杏林”发展杏食品加工、杏药用提炼、杏旅游纪念

  品开发,从品杏文化再到品“健康美满‘杏’福人生”,实现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飞跃。打造技术、文学艺术、饮食文化等综合杏文化,借大众追求健康饮食之势,推荐杏的实用价值,为大众创建植杏、赏杏、品杏的“杏”福和谐家园。

  资源特色:柏峪村拥有丰富的白玉扁资源,该品种仁较大,丰产,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依托黄草梁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作为典型的军户村,拥有明长城七座楼、刘玉昆故居等历史遗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歌戏是当地特有的古戏文化资源。

  经典项目:3月12日植树节栽植认养“杏”福树;柏峪村京西杏花节欣赏“杏”福花;采摘、品尝“杏”福果,烹饪“杏”福宴,体验劳动乐趣;参观杏文化旅游展览馆,内容涵盖杏主题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标本实物等,了解杏生产加工各环节知识,杏的医药、健康饮食等。

  NO.11名称:洪水口村

  所属区县:门头沟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京西神秘生态休闲村

  “一品”解读:村西大地沟处,隐匿着通往北京第一峰灵山的古道,传说达摩祖师曾经由此路到达化凌寺(华灵寺)(7公里处双泉汇聚)讲经布道,山上有姑子庵等遗址保留,更增添了聚灵峡神奇灵境之感。这里“万灵荟萃”,有灵水、灵芝、灵字、灵物、灵玉;这里有“灵境佛缘”,灵山云游说、寺佛缘说、峡众佛之缘。在这条神奇的古道里,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万灵荟萃,“神秘生态休闲”旅游专业村的独特品质令人神往。

  资源特色:洪水口村步行12公里可登达2303米的灵山主峰;聚灵峡和黄帝、炎帝大战之地——二帝山两景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造型地貌奇特,植被覆盖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山野菜数量多达几十种,且产量较高;人文资源较丰富,古战场敌台遗址、灵字石刻、古道佛教文化遗址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经典项目:达摩祖师讲经布道圣地化凌寺游览,结灵境佛缘;喝灵水,采灵芝,观灵字刻石,探玉矿宝贝,游“麟凤龟龙”四灵兼备的聚灵峡;蘑菇、艾蒿、野菜等采摘。

  NO.12名称:穆家口村

  所属区县:房山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穆桂英故里——京郊山水憩园

  “一品”解读:该村为穆姓聚集区,作为穆羽(穆桂英之父)后裔在村庄老年人群多有传闻,是目前穆桂英故里的几处落点最有说服力的村,专家认为该村环境基本符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条件,而且拥有杨穆不交往的特殊习俗;地方传说多与穆柯寨及穆桂英有关,故将“穆桂英故里”作为穆家口村的品牌。

  资源特色:穆桂英故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景观底蕴丰厚,景色优美的南方大峡谷,拒马河漂游河段与百米大崖壁等四级以上资源。这些资源形成了穆柯古寨、三渡飞瀑、立壁如屏、峡谷画廊、碧水筏漂、六曲叠潭、双峰一线、田园春晓、古木天缘、腾龙飞壁十大如画美景。

  经典项目:巾帼胜迹——穆桂英故里文化游;“六湾十二潭”胜景游览,三渡漂游、垂钓、划船;“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纱摄影,南方大峡谷影视休闲与演艺体验;花沟红叶谷生态观光;云泽山庄休闲度假;四渡山地体育休闲;三渡、四渡农家接待服务。

  NO.13名称:水头村

  所属区县:房山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云居寺畔水头村——都市人的精神家园

  “一品”解读:山头水头,大有来头。遥望云居北塔,内省自身的宁静,如同回到故乡一般,倘佯于久违的精神家园。对于在外漂泊、寻求发展契机的新北京人和“北漂一族”而言,不仅可以寄托其美丽乡愁,还能够驱使自己去接近人生命的“本源”。“杖引清泉水,云居经山头”,毗邻具有精深文化底蕴的云居寺,水头村浸染了很多云居寺坚守理想、坚忍不拔的精神,到云居寺则能够更加清晰地审视自己,坚定信念,最终否极泰来。

  资源特色:上方山、石经山、凸峰、猴寨儿山等地文景观丰富;龙王庙涌泉处、南泉河、杖引河水域资源独特;千年古柏,磨盘柿子、核桃、山里红、山楂、杏、桃、枣、梨、李子等果树资源丰富。

  经典项目:白云深处人家、静心谷、杖引河等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游;以柳树节、祈福节农事节庆活动路演为代表的农俗农事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乡村农业活动参与、农具农业知识展示;云居文化创意旅游商品采购。

  NO.14名称:中英水北台村

  所属区县:房山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养生山吧

  创意空间

  “一品”解读:该主题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消费驱动,二是资源使然。都市人已体会到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意义。同时,随着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企业十分需要激发创意灵感的空间。这里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六色(灰、黑、绿、白、黄、红)俱全,集中了晋徽和京郊文化元素的别墅、山吧以及综合楼建筑风格独特,系经营者自身的创意作品。

  资源特色:该村三面为沟谷,视野开阔,风光秀丽,盛夏气温比北京市区低5℃至8℃;周边有百花山最高峰,银狐洞,凤凰山,真武庙,龙潭庙以及圣米石塘;“青石山房”整体建筑极具创意,不仅融合了京南和山西建筑的特点,又汲取了徽派建筑的风格。

  经典项目:各类行业协会、中小企业沙龙茶会、培训和康体娱乐接待;药膳美食节、百草园观赏节、登高节赏山菊等康体养生休闲活动;回归田园、返朴父辈、体验乡村民俗活动;京西南煤矿遗址博物馆参观、晋文化古村观光、创意集市等。

  NO.15名称:东港村

  所属区县:房山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养生山吧·山珍宴

  “一品”解读:东港村的一品围绕“森林中的村庄,京城人的生态”的理念和“养生山吧·山珍宴”的旅游产品展开。突出“林”核心,以养生山吧为魂,同时配合“林”,打造与林景、林品、林食、林气有关的宿、行、游、购、娱等方面产品内容。

  资源特色:东港村拥有“森林生态、果树之美”,“山石组合、原始神奇”,“自然风光、农家风情”,“自然风光、革命圣地”四类资源。9000余亩秀美山川,周边近6万亩山场,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比城区高约10万倍。天洞地坑、洞天三柱、幽谷深潭、日月同辉、金龟凌空、佛字天书、神龟探世、双虎把关、狮子绣球、仙人枕等组成十大景点。“乡村大嘴巴”剧组拍摄基地。1942年中共昌苑县委、县大队、武工队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鞍子沟蝈蝈本地特有,在清代已闻名北京。

  经典项目:时尚登山、穿越、山野运动、拓展训练等康体健身“天然氧吧之旅”;森林负氧离子结合中草药、膳食养生、康体疗养的生态养生游;林中山野菜、野果采摘。

  NO.16名称:西庄村

  所属区县:房山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巧姑靓嫂

  乡土西庄

  “一品”解读:土地情结和家乡情结,既体现了对农村自然环境与生活场景的向往,更有对纯朴的怀念,而两者在西庄村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以“巧姑靓嫂”为切入点,并作为乡土情结的主要载体,在接受朴实纯真、善良贤惠村姑村嫂的热情接待中还原乡土、提升乡土、再造乡土,把西庄打造成一个能够满足北京城市居民“乡土情结”而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村。

  资源特色:西庄村处于十渡风景区中心地带,京原铁路穿境而过,村北是十渡火车站,背倚龙山天然翠屏,东有平西烈士陵园,拒马河经村前流过;是十渡镇最早开展妇女民俗旅游接待的村,被区妇联命名为“青山野渡,巧姑靓嫂”旅游示范基地。

  经典项目:“巧姑靓嫂特色小院”民俗旅游接待;“青山野渡,乡土娱乐”主题下的乡村酒吧、乡土食肆、乡土手工艺品、乡土画廊、乡土特色家居馆等游憩活动;“乡土西庄,蔬果采摘”为主题的农耕体验、蔬果采摘、农业观光活动;拒马河竹筏,河滩篝火等。

  NO.33名称:巴园子村

  所属区县:大兴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满风清韵耀京南,瓜甜果香弥巴园

  “一品”解读:巴园子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基于两个核心理念,一是满族主题民俗村,凸显满族文化,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传统吃农家菜、住农家院的农家乐旅游,又充分体现“满韵清风”;二是依托采摘园农业,建设更加全面、内容更为丰富的观光农业基地,让游客进行更为丰富的休闲活动。

  资源特色:以精品蔬菜和精品瓜果种植为主业,西甜瓜注册了“永定河”品牌;巴园子村户主均为巴姓,为满族镶黄旗之后,开发了“八碟八碗”满族风情宴;村里建造了长226米的文化长廊步行街,占地800平方米的古典式文化大院;建造了钢架大棚232座,发展了蔬菜水果采摘旅游。

  经典项目:一是满族文化旅游,满族风情表演、“二八席”满族餐饮、满族骑射体验、刺绣等;二是巨型大棚项目,建成集观光、采摘、餐饮、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棚;策划巴园子丰收狂欢节,在西瓜成熟时,游客与村民共享丰收的喜悦,同时可开展购物、品尝西瓜等活动。

  NO.34名称:西黄垡村

  所属区县:大兴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郊野休闲民俗村

  “一品”解读:在现有“农家乐”和“采摘园”的基础上,实现景观转变为生产资料、农产品转变为生产资料、农居转变为生产资料和普通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销售等四个转变,以四季不断的瓜果鲜蔬采摘、花卉观光和民俗体验为依托,以南瓜宴为特色餐饮,形成西黄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资源特色:整个村子被1600多亩的林木环抱,天堂河穿村而过,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里建起文化大院,村民自编自演小品、三句半、山东快书、京东大鼓等文艺节目;设施农业发达,有150个温室、900多个冷棚,四季都有新鲜瓜果蔬菜供应;鑫瑞庄园度假区,为四合院或别墅式乡村旅游接待区;南瓜宴独具特色。

  经典项目:古朴典雅的四合院群落——鑫瑞庄园游览;温室实施休闲化开发战略,增加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休憩、游乐等功能,为游客提供生态休闲环境、绿色有机食品、乐活体验方式;选择烧烤等参与性、娱乐性、家庭性强的项目,为游客提供农家菜DIY活动;原生态民俗文化表演等。

  NO.35名称:玻璃台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边关要塞,北国山寨

  “一品”解读:玻璃台村背依群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打造“边关山寨”是符合玻璃台村实际的最佳选择。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建筑布局已形成,房屋建筑风格统一。在此基础上,把玻璃台村整体包装为一个山寨,增加一些特色景观,从建筑装饰上进行统一筹划,即可营造出边关山寨的氛围。

  资源特色:一线天、天子谷、天台、南天门、牛头山、迎客松、翡翠湖等自然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的美誉;较好地保存着明初修建的长达3公里的玻璃台长城;玻璃台村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经过新农村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经典项目:边关要塞主题游,体验古代边关的防御体系,领略御剑神功、奇松迎客、翡翠明珠、天子绿谷、双峰魅影、皇封甘泉、长城古韵、登峰揽胜等山寨“八景”;山寨民俗主题游,体会策马沙场、英雄煮酒、夜幕篝火、烽火边关、山寨夕照、谈功论箭、文武寨主、美味山寨等“八绝”。

  NO.36名称:雕窝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北京乡土旅游的金凤凰

  “一品”解读:雕窝村是北京市发展较早的民俗旅游村,面临着升级的问题。今后将通过加强和完善景区配套设施、统一和美化乡村外观、充实和加强文化内涵、丰富和提升旅游接待要素、改造和提升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措施,将雕窝村打造成兼具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村,成为“北京乡土旅游的金凤凰”。

  资源特色:雕窝周边知名景区密集,毗邻石林峡、湖洞水景区,距飞龙谷、淘金谷、大溶洞、金海湖、京东大峡谷等均不到一小时车程;村庄本身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环境里,生态环境良好;“农家饭”富有特色,“烤全羊”知名度较高;大量文化名人聚集,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山水画家陈克勇,版画家叶友良先后在雕窝村搞创作、办画展。

  NO.37名称:挂甲峪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绿色挂甲峪,生态新农村

  “一品”解读:挂甲峪村固然有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但最大的看点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因此,其定位是“绿色挂甲峪,生态新农村”。这将突破原有的“京东生态第一村”、“休闲之谷”的思维定势,这样的定位,概括了挂甲峪山庄的历史与今天,突现“杨家将六郎挂甲”的历史文脉,再现了当代挂甲峪人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

  资源特色: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8000亩山场,林果品种繁多;挂甲峪村富含历史人文背景,相传曾是杨家将中杨六郞抗击金兵凯旋途经此地挂甲歇息的地方,于是留下挂甲村名,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经典项目: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观光游览,反映挂甲峪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史的村史馆,江泽民题写的“挂甲峪山庄”石碑、沙盘模型等;生态、疗养、温泉等度假产品开发;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现代科普知识普及、土特产品采购等;商务旅游、会议招待、自驾车旅游、登山旅游等休闲度假。

  NO.38名称:垤子峪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凤凰山庄,生态新村

  “一品”解读:垤子峪“凤凰山庄,生态新村”的定位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是,整体的规划设计上,垤子峪新村的鸟瞰图形状非常像传说中的凤凰;二是垤子峪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含义;三是新村的建设在理念上以“生态”为指导,在休闲环境、居住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打造上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资源特色:四面环山,景色秀丽,山场面积5800亩,野生柿子树、桃树、杏树、李子成荫成片,野兔、野鸡出没其中;属于平谷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俗接待村,所有设计依据高端和生态理念;毗邻金海湖、京东大溶洞。

  经典项目:集会议、餐饮、娱乐、康体于一体的商务旅游接待;山地自然生态游憩与生态园林景观休闲养生,体会“幽谷鸟鸣知己赏,空山径曲众花迎”的意境;凸显野味的野柿子、杏、李子采摘,体验自然生态下采摘的辛苦与乐趣;建画室、画廊等,为画家来此采风、交流、疗养休闲提供雅致、幽静的环境。

  NO.39名称:太后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市级民俗村

  “一品”定位:契丹民俗文化主题村

  “一品”解读:以太后村作为承天天后——辽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出生地”这一主要吸引元素,挖掘“辽文化”、“契丹文化”,以果品种植、民俗接待为基础,以“生态理念”、“绿色理念”为原则,发展以辽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生态养生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民俗旅游,形成北京市唯一的“契丹文化主题村”。

  资源特色:太后村群山环绕,乡风文明,历史文化悠久,《平谷县志》上有关于太后传说的记载:“辽国萧太后出生在本村的肖家院”;周边有京东大溶洞、桃花海、王辛庄镇绿谷水乡旅游区等;磨盘柿子、大枣等。

  经典项目:体现契丹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饮食“全驴宴”和以“冻梨、冻柿子”等为主的冰雪系列饮食;大小牛驼山和郊野公园登山康体休闲运动与宗教体验;为自驾车游客设计的“契丹寻梦”汽车营地;重现辽代战争演习、契丹民族节日庆典,契丹服饰、契丹绘画、竹马舞、骑马、射箭、击鞠等特色的契丹文化体验;果品采摘。

  NO.4名称:前吉山村

  所属区县:平谷区

  类别:民俗村

  “一品”定位:山前吉地·丫髻祈福

  “一品”解读:前吉山村位于丫髻山脚下,多年参与丫髻山道文化活动、具有丰富的庙会活动经验,道文化成为该村的“品”之所在。前吉山旅游发展的初期是依托丫髻山景区,重点发挥作为旅游景区配套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兼具自然生态、道文化民俗村,实现山上山下联动、北吉前吉联手,成为北京市独具道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资源特色:平谷十六景之一,丫髻山——丫髻祈福,在平谷区具有区域垄断优势;300亩果品种植,平谷的大桃、刘家店的大桃具有一定的特色影响力;西沟山地生态环境良好,是一条长达7500米的深山峡谷,山清水秀,自然景点众多。

  经典项目:以长生宴、特色药膳、绿色养生菜系、药酒等道膳为核心的丫髻祈福素斋,兼有农家土菜、民间特色小吃的特色餐饮;建设“八仙过海”、八卦主题的道文化主题民俗院、“养生院”,具有道文化的祈福之路和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初十“丫髻庙会”体验;西沟徒步穿越,果品采摘等。

  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北京市旅游局在对全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深入调研基础上,总结推出了八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并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该标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标准的推出在全国尚属首创。

  据介绍,为规范新业态的发展,由北京市旅游局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该系列标准是立足于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管理和服务水平而设置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一区一色、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推进依据,也极大地便利了乡村旅游的后期管理。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DB11T652.1-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DB11T652.2-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DB11T652.3-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DB11T652.4-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DB11T652.5-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DB11T652.6-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村(DB11T652.7-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DB11T652.8-2009)》、《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DB11T652.9-2009)》。

  目前,上述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并在相关区县进行试点,各部门的宣传推进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北京市将在上述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完成“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新业态聚集区”的创建,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升级,最终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城乡和谐发展。

  据了解,在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的推出是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为打造第二代乡村旅游而提出的崭新概念,在国内乡村旅游领域中尚属首创,这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现状,对于构建乡村旅游的全新品牌、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和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要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1、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风格迥异

  国际驿站(InternationalHomestead)是指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国际驿站是朝阳区重点打造的新型业态。它所接待的群体以国际游客为主,游客居住国际驿站可亲身体验当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可参与中国传统或当地传统节日及其它特色活动,参与人们日常休闲及娱乐活动,可观赏独具中国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纯中国乡土旅游体验。

  采摘篱园(pickinggardens)是指能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等休闲活动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具有观赏、采摘、学习和科普等综合功能。采摘篱园是大兴区重点打造的新型业态。

  乡村酒店(RuralHotel)是指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住宿单位,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能够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昌平区的乡村酒店聚集区,东起小汤山温泉大道,西至流村绿色走廊的百里山前暖带,分为温泉康复疗养型、特色餐饮型、体验农事型、餐饮会议型、采摘休闲型、田园风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风格建筑型等,典型代表有金利牡丹园、雪雅小庄、鲜果乐园等。

  养生山吧(WellnessMountainBar)指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从事颐养身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活动场所。养生山吧是房山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业态,它将绿色、养生理念融入于乡村旅游发展,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旨在调整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符合人体安全、健康的宜憩、颐养、健康的产品,并引导社会公众节约和环境意识,推动北京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服务建设。

  休闲农庄(LeisureFarm)是指占地100亩以上,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休闲农庄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创新乡村旅游业态的基础上,较好地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目前北京发展较好的休闲农庄有通州区禾阳休闲农庄、通州区天地和庄园等。

  生态渔村(EcoFishingVillage)指依托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村容风貌和渔业特色产业,以“鱼、渔”和水体景观为主题旅游吸引物,可提供特色餐饮、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服务的乡村旅游接待场所。因为有密云水库,密云是天然的生态渔村,冬钓的特色更是让很多爱好钓鱼的人特意前往。密云被定义成渔村的特色,自然是实至名归。

  山水人家(NaturalVillageHousehold)指具有一定规模,以自然山水景观为资源实质、以游山玩水为代表活动,能够为游客提供集观光、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水环境度假场所。山水人家是延庆县重点发展的新型业态。

  民族风苑(MinorityNationalityCulturalVillage)是指以少数民族建筑、服饰、风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与生产方式等为依托,集中展示少数民族风情,以提供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娱乐综合接待场所。民族风苑是怀柔区重点打造的新型业态,主要分布于七道梁正白旗村、项栅子正蓝旗村、老西沟镶红旗村。民族风苑以乡村旅游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为核心吸引物,突出对民族特色的挖掘和展现,将民族文化与旅游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对民族文化体验的需求。依托民族风苑,怀柔每年都举办满族文化风情节等节庆活动。

  2、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652.1–2009简介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1部分:通则》规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通用要素的评定条件及评定规则,从总体环境、住宿设施、餐饮设施、基础设施、安全要求、服务要求、社会贡献要求等七个方面对申评单位做出最低要求,并对评定组织与评定程序、复核程序与复核结果处理等事宜做了具体规定。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2部分:国际驿站》从环境景观与建筑、特色餐饮、乡村旅游活动、特色旅游服务、市场影响力五个方面对国际驿站做出了要求。国际驿站应当体现异域文化特色、使用多语标识、提供异国特色餐饮、增加异域文化体验活动等,并且服务对象50%以上为国际游客。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3部分:采摘篱园》从种植特色、科普解说与展示、采摘活动与服务、采摘品安全、节能与环境保护、市场影响力六个方面对采摘篱园做出了要求。采摘篱园在种植面积、景观效果、采摘品种、解说系统、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必须达到标准规定的水平。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4部分:乡村酒店》从环境景观与建筑、住宿设施、特色餐饮、旅游活动、市场影响力五个方面对乡村酒店做出了要求。乡村酒店应当采用乡村建筑材料、展示有乡村特色的建筑小品、提供30间(套)及以上的客房、增加乡村特色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5部分:养生山吧》从环境景观与建筑、住宿、餐饮服务、养生设施及活动四个方面对养生山吧做出了要求。养生山吧建筑物依山而建、空气质量达到人体养

  生标准、室外环境凸显其养生理念、住宿设施体现养生功能、餐饮符合养生要求、养生设施齐全、养生活动丰富。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6部分:休闲农庄》从环境景观与建筑、特色活动项目、住宿、特色餐饮四个方面对休闲农庄做出了要求。休闲农庄应有100亩以上的土地面积、景观营造凸显休闲特色、特色活动项目丰度上突出农业相关活动分值比例、客房数不低于20间、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7部分:生态渔村》从环境景观与建筑、住宿设施、特色餐饮、特色旅游活动、食品安全五个方面对生态渔村做出了要求。生态渔村景观及建筑凸显渔文化和渔家风情、住宿设施体现“生态”和“渔”文化特色、餐饮具有渔家风味特色、旅游活动具有渔民生活气息、食品达到生态和安全的要求。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8部分:山水人家》从环境景观与建筑、住宿设施、特色餐饮、特色旅游活动四个方面对山水人家做出了要求。山水人家建筑突出山水特色、植被覆盖率和负氧离子含量等高于一般乡村农家、庭院独立、住宿设施及餐饮突出山水人家特色、山水旅游活动丰富。

  《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第9部分:民族风苑》从环境与景观、建筑与标志牌、住宿、特色餐饮、民族特色体验活动、民族文化六个方面对民族风苑做出了要求。民族风苑建筑风格和外观装饰等直接体现民族文化、标志牌采用民族文字和符号元素、住宿设施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格调与氛围、餐具和菜品体现民族特色、民族体验活动丰富、民族服饰和民族技能等民族文化展示充足

  北京旅游业市场发展分析

  一、2008年北京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情况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市乡村旅游悄然兴起,但此时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自1998年后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在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北京市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形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区域特色、行业管理、业态创新、政府投资、社区营销、融资模式等乡村旅游“北京模式”。2009年7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乡村旅游大会上推广北京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

  明确功能定位

  推行标准管理

  引导行业自律

  在北京市首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指出,未来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树立大旅游观,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首都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旅游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遵照国家旅游局主张的:坚持以农为本、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的“三为本”原则;走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路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品牌主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旅游新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指出:“走特色发展道路,大力促进民俗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产业转型,提升郊区民俗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各远郊区县紧紧围绕自身资源特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旅游公司、专业酒店管理集团和职业经理人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把乡村旅游发展与山区生态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促进计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发展带动郊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区(县)一色

  实现13个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的清晰定位

  “一区(县)一色”是挖掘区域特色,形成错位经营的重要手段。深入挖掘北京郊区的乡村民俗文化,协调好区域分工,在研究现有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的空间战略,不同的空间板块吸引不同的市场人群,提供各有特色的吸引物,以特色吸引游客。不同区位的空间产品出现雷同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相互之间也并不冲突,针对这点问题,采取的态度是“求异存同”,满足市场的多方需要。明确区县旅游定位,实现“一区(县)一色”,提高了各区县的竞争力。

  各区县乡村旅游功能特色分别为:朝阳区为“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为“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为“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为“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为“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为“温泉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为“休闲绿谷”,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密云县为“渔乐圈”,延庆县为“国际旅游休闲名区”。

  一沟(带)一品

  构造26条乡村旅游沟(带)的聚合产业

  在土地、森林、山庄、湖泊、农田、农作物、观光园、民俗民风等各方面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增量,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农委调整农业产业(果、牧、林、农等)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规划、产业布置及公共设施等角度打造“一沟(带)一品”。通过“一沟(带)一品”的实现解决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

  2007和2008两年时间内,北京市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北京市的人才智力优势,委托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了26条“一沟(带)一品”乡村旅游沟(带)产品规划。包括:朝阳区的“温榆河运动休闲游憩带”,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温泉镇红楼名源乡村旅游带”,丰台区的“河西生态走廊乡村旅游”和“花卉旅游区”,门头沟区的“妙峰山镇乡村旅游示范沟带”和“赵家台沟域旅游”,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和“北线山野奇趣乡村旅游沟域”,通州区的“京东运河湿地文化休闲区”和“回族风情乡村旅游区”,顺义区的“旅游‘金光大道’(东北部浅山地区乡村民俗旅游沟带)”,昌平区的“‘阳光流村’山地休闲旅游区”、“叠翠燕平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和“温榆河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的“采育葡萄大世界”和“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平谷区的“‘桃花深处’国际乡村汽车营地旅游休闲度假区”、“‘金海17里’乡村休闲旅游沟域”和“‘桃源静谷’山地休闲度假区”,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和“汤河川满族风情体验区”,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和“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经济’”,延庆县的“妫河乡村旅游带”和“仓米古道乡村旅游沟域”。

  一村一品

  开展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

  民俗村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微观基础,长久以来处于单独生产和经营的状态,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这种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从2008年起,北京市旅游局以“以点带面、打造精品、提升品牌”为目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和典型示范区的建设,以现有民俗村为基础,选择旅游要素丰富、特点鲜明的民俗村落,共对30个特色乡村民俗旅游村进行了创意策划,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和“京西妙高文化·七王坟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生态养生休闲·韭园村”、“京味文化·水峪嘴村”和“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穆桂英故里文化·穆家口村”、“都市人的精神家园·水头村”和“养生山吧、创意空间·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和“盆景文化创意·大营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边城文化·长峪城村”、“原生态自然文化·东水峪村”和“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采育人家,葡萄酒坊·东营二村”、“梨花之乡,休闲庄园·梨花村”和“生态休闲,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乡土旅游的金凤凰·雕窝村”和“生态新农村·挂甲峪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栗花深处、休闲溪谷·六渡河村”和“青山、碧湖、农家·上王峪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寻访边关文化·古北口村”、“东极避暑、养生花园·花园村”和“京都游憩,渔味人家·口门子村”,延庆县的“奶牛风情,魅力新村·大柏老村”、“凤凰城、火盆锅、豆腐宴·柳沟村”和“妫水源·上磨村”。

  生态旅游度假区

  未来郊区旅游发展方向

  休闲和生态已经成为游客的两个主要旅游诉求,北京市旅游局以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根据200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所倡导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精神,北京市旅游局与环保局共同编制了《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并已通过了由乡村旅游行业专家、市环保局和市质监局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将申请成为地方标准,即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休闲度假游为重点,挖掘“都市休闲、山水休闲、生态野趣、温泉保健、民俗风情、养生健体、漂流历险、美食养生、红色经典”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延庆龙庆峡、昌平温都水城、丰台南宫、怀柔夜渤海、密云云蒙风情大道都在积极申报市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促进京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乡村旅游的产品品牌,“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正是建设新时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必由之路。“一区(县)一色、一沟(带)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了区县、区域、沟域、村镇四个不同梯度的产品层次,同时通过“旅游新型业态”塑造新产品形成了网状产品体系结构,并通过“生态旅游度假

  区”引领乡村旅游新方向,使整个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这一多层次、多业态、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并最终形成品牌,必将引导未来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北京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委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思路、谋求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

  2005年7月,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05-2010年)》通过专家评审;2008年12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乡村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走上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伴随着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一系列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逐步实现有序化发展。2002年,北京市农委和市旅游局联合制定推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标准(试行)》和《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户评定暂行办法》。2005年至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和《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2009年1月,北京市旅游局与市技术监督局制定《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规定了养生山吧等八个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地方标准;2008年5月,北京旅游局在率先制定《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2009年5月,北京市旅游局制定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通过专家评审。北京旅游局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标准从不同侧面指导着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全面推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

  北京市旅游局还组织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旅游的专项调研,为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升级规划的具体实施、乡村旅游规范标准的落实提供了智力支持。

  部门联动,政策集成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支持力量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主要涉及:旅游局、农委、发改委、园林局、国土局等十几个部门,这种多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状况,使得乡村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旅游局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前瞻性地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部门联动制度,即:旅游局牵头,农委、发改委、园林、国土、卫生、工商、税务、公安、民政、环保、妇联等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村旅游的指导、监督、管理,以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北京发改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酒店和乡

  村旅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北京市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市水务局制定了《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了乡村环境;北京市园林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加强了对山区生态林的建设与管理,实现了山区农民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促进了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此外,还启动了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建设,大力进行绿化,打造了一大批天然氧吧和郊野公园,初步形成了环绕北京城市的森林景观;北京市环保局深入开展污水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工作,整治了乡村旅游环境,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干净的服务、接待环境;北京市科委实施“太阳能照亮百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照明状况和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成立了34个“巧娘工作室”,参与北京乡村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大赛,推进了乡村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制作,完善了乡村旅游产业链。

  景观保护,社区参与

  乡村景观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乡村景观的保护。北京市旅游局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优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用,实现北京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率先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建立了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的协同机制,使北京市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不仅强调单体的、有形的、物资性(如建筑等)的遗产保护,更重视无形的、非物资性(如艺术、民俗等)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分别从村落景观保护、田园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景观保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加强民俗旅游村的规范自律治理,使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促进民俗旅游村落风貌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创造环保、整洁、优美的北京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环境。

  《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公约》体现出乡村景观保护中的保持传统文化继承性、建立高效生态系统、保持自然景观完整性和多样性、资源合理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原则,使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保护有章可循,促进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北京市乡村旅游的行业规范管理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形成了规划引导、标准管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景观保护、社区参与的北京模式。

  二、未来五年北京旅游业项目投资状况

  推出的82个项目中,旅游文化创意类项目20个,旅游景区建设类项目37个,古镇乡村旅游类项目7个,特色街区类项目7个,生态恢复类项目1个,其他类项目10个。按照“一区一色”的原则,23个项目作为重点推荐,总投资额达到780亿元。

  三、“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一、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北京市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之一。尤其是以文化观光旅游资源集中为特色,特别是拥有6处文化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而且北京具有比较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北京旅游人力资源充足,多数训练有素,服务意识较强,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

  二是入境旅游增长乏力。北京入境旅游发展不但落后于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主要入境目的地,也落后于全国平均速度。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的比重从1990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10%。

  三是国内旅游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重视首都国内旅游市场引导,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三分之二,北京市民在京游客大致占三分之一。国内旅游收入的主体来自外省市来京游客。北京市民在国内的出游活动特别是京郊旅游发展迅速。

  四是出境旅游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北京市是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最高的几个地区之一,居民具有较强的出境旅游能力,因而是出境旅游重要的客源地。北京市民出境旅游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增多,赴港澳游便利措施的出台,北京市出境旅游在“十一五”期间还会有显著增长。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的主要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低。北京的饭店业、旅行社业、景区景点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品牌化、连锁化还处于起步阶段,90%的饭店仍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旅行社业、景区景点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恶性竞争的结果往往是造成行业整体利益的下降,服务质量的降低。

  旅游业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些旅行社不规范经营,导游员私拿回佣、索要小费,降低服务质量标准、擅自增减旅游项目、延误变更旅游行程等;“黑车”、“黑导”、“黑旅游公司”等问题;一些郊区景点及周边地区购物、住宿场所秩序欠佳,存在滥发“小广告”、强买强卖、价格欺诈、欺客宰客等行为。

  旅游及相关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北京市旅游相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旅客对首都旅游业的评价;在交通方面,“乘车难,出行难”已成为长期困扰北京的“老大难”问题,给旅游者带来了很大不便。

  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北京市旅游信息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北京市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北京市信息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信息技术在旅游部门和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不甚理想。目前,网上缺乏影响广泛、服务全面、内容详尽的北京旅游网络站点;在传统媒体服务方面,也缺乏对北京旅游资源的系统介绍。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北京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居于中下游,甚至在国内城市中也位居后列。例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生态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城市噪音、景观水域水质等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北京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

  旅游供给难以很好地适应旅游需求的发展。核心旅游景区长期没有实现量和质的突破,仍然处在“卖景点、卖资源”的“吃老本”阶段;缺乏综合性、高规格的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康乐、休闲旅游产品,与北京作为首都和奥运举办城市的功能相比不相称;城郊度假休闲设施处于较低档次。

  旅游产业竞争力下降。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入境旅游,表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下降、在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一再下滑。直观现象是北京市旅游人数和经济产出总量在自身增长的同时,在全国的地位逐年下降。

  三、“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思路目标

  发展定位。旅游业是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是具有显著综合带动作用的、符合北京城市性质的、能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城市可持续发展、兼有生产和服务双重功能的的重要产业;是服务于奥运战略实施的重要配套产业。

  具体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入境旅游人数突破400万人次,旅游创汇突破4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3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

  四、北京旅游发展措施

  一是要完善北京旅游形象。从“大北京”到“美丽北京”、“美丽首都”;从资源形象向服务形象努力,构筑“安全北京”、“诚信北京”、“温馨北京”的服务型旅游形象。

  二是做好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完善与创新。北京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文化性观光旅游产品。争取大型康体、休闲项目的突破。重点开发文博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城市休闲旅游,根据市场需求和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基础,还可以适时提出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如:节事旅游、均是旅游、美食旅游、购物旅游、摄影旅游、蜜月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综合城市优势,发展城市旅游。

  三是做好旅游发展配套设施和相关行业发展。必须建立起“游客优先”的城市交通旅游功能和服务形象,加强核心景区周边交通疏导;旅游住宿设施要着眼北京奥运战略的事实,制定北京旅游饭店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后奥运”北京旅游住宿设施的发展规划;根据客源与市场对应关系逐步调整旅游饭店发展结构,主要是在改造现有高星级饭店,提高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几家能够代表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又能体现古都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型的旅游饭店;适应北京市民成郊游发展较快的特点,中低档旅游宾馆在郊区县可以适度发展,突出度假休闲功能。

  五、北京市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成果,结合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的原则和最近北京市关于旅游发展空间布局的调整设想,北京市的旅游发展空间总体上分为四个区。

  一是中心城区文化观光、都市游览、商务旅游区。包括中心城区历史古迹、商务旅游和现代都市休闲旅游圈,西北皇家园林文化游览圈,东南部都市娱乐休闲商务旅游圈,西南大众娱乐运动休闲圈。

  二是近郊度假休闲带。第一是东部康体休闲度假区,包括顺义潮白河沿岸高档次康体休闲度假圈,通州大运河娱乐度假圈;第二是东南部观光农业区,包括大兴沙地郊野农业观光旅游圈,朝阳都市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圈;第三是近北浅山平原古迹观光度假区,包括十三陵观光游览圈,海淀山后娱乐度假旅游圈;第四是东北山前山水游乐度假区,包括是红螺雁栖慕田峪娱乐观光旅游圈、平谷金海湖北山度假观光旅游圈、密云白河黑龙潭游乐圈;第五是西南山地自然文化观光度假区,包括古文化遗址和西山溶洞游览圈和十渡自然风景观光度假圈;第六是京西历史胜迹游览度假区,包括古刹名迹游览圈和灵山百花山避暑度假与生态旅游圈。

  三是远北山地古迹、自然、观光避暑度假区。包括延庆自然风景和娱乐度假旅游圈、怀柔北部自然风景观光旅游圈和密云长城古迹和云岫谷游览观光圈。

  四是平原农业旅游区。包括近郊都市农业旅游区和远郊观光农业及民俗旅游区。

  六、借势奥运,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旅游产业是奥运战略实施的重要配套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要着眼于服务于奥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的实施实行全面对接。在旅游产品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形象推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都按照奥运战略实施的要求加以规划发展,通过奥运战略的带动,把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行列。

推荐访问: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一村一品”彰显个性特色 彰显 一品 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