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外语政策规划8篇

时间:2022-11-15 08:55:04 浏览量:

外语政策规划8篇外语政策规划  试论英语全球传播背景下的英语教育——从外语教育规划视角  贾振霞【摘要】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需要国际通用语的存在,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一角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政策规划8篇,供大家参考。

外语政策规划8篇

篇一:外语政策规划

  试论英语全球传播背景下的英语教育——从外语教育规划视角

  贾振霞【摘要】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需要国际通用语的存在,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一角色,是传播最为广泛的语言.多种英语变体共存,英语多元发展成为主要特征.在分析英语全球传播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尝试从外语教育规划视角探讨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91-94,103)【关键词】全球化;多元化;外语教育规划;英语教学【作者】贾振霞【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17世纪以来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20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优势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使得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英语多元化成为主要特征之一。国内外语学界对此已有所关注,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语用能力等方面阐释英语的多元化所带来的变化(胡晓丽2012,文秋芳2014,孔文2014,冉永平2015,张伶俐2015等),但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似尚对其重视不足,且缺乏从外

  语教育规划视角的探讨。本文拟分析英语全球传播的现状、原因,及由此带来的观念变化,最后从外语教育规划视角探讨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对于当前英语在各领域的使用状况,Crystal(1997)总结到:国际组织方面,在“1995-1996UnionofInternationalAssociations’Yearbook”里所列出的12,500个国际组织中,大约有85%的组织都指定英语为官方语言。出版方面,用英语出版的书籍比用其它任何语言出版的书籍都要多。通讯方面,大约80%的电子存储信息是英语。教育方面,许多国家里英语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2009年11月4日发布的《2009世界大学排名》表明,排名前10强的大学中,8所为美国大学,前100强大学中,美国大学达到55所,以英语为母语的共有70所,占70%(郭黎明2009)。传媒方面,世界上1/3的报纸是英语国家出版和发行的;美国控制了大约85%的世界电影市场;在“ThePenguinEncyclopediaofPopularMusic”列出的流行乐队当中,99%的乐队的工作语言完全是或者主要是英语。国际贸易方面,美国是旅游收入与支出的重要大国。跨国公司中,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占1/3,前500家机构中,85%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李少华2006)。英语在全球的流行带来的趋势之一是英语不再统一,而是越来越多元化。受母语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发音带有母语口音。即使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人们的发音也有明显差异,各国的语音语调不同,各国家内部还存在多种方言。在不同的国家,同一个英文单词或有不同的含义。而且有本国特色的表达越来越多,且获得普遍接受,甚至已经被词典收录。如完全汉语化的表达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是对中式英语的自嘲,现在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正常使用。各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如意大利的意大利语,西班牙的西班牙语。英语

  起源于5世纪中叶的不列颠岛,是其民族语言。为何是英语一枝独秀,几乎渗透到了世界各地,各个领域?这主要源于该语言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实力。17世纪至19世纪,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地开拓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所到之处,通过实施语言同化政策,使英语获得空前的传播。自20世纪以来,英语的全球传播则主要源于美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领先地位。RobertPhillipson于2015年11月5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讲座中指出:英语的传播是英美强大的经济、文化、军事影响力所致,亦是英美的战略目标,即通过推动英语在全球的传播,打压并使其他语言日益边缘化,从而确保其国际竞争优势,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贾振霞2015)。英国前首相WinstonChurchill于1943年9月6日在哈佛大学演讲中也提到“控制语言比掠走土地带来更多的价值。未来的帝国将是能控制别人思想的帝国。”印度学者Kachru(1986)把全球英语的使用与分布情况描述为三个同心圆圈:内圈、外圈、扩展圈。内圈是传统的英语国家,即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口约5亿;外圈在内圈之外,指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主要是英美等国的前殖民地国家,如印度、尼日利亚、菲律宾、肯尼亚等,人口约1.5到3亿;最外面是扩展圈,指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人口约10亿。外圈与拓展圈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内圈的英语本族语者。Kachru(1985)等世界英语倡导者主张,英语不仅属于本族语者,也属于世界上说英语的每一个人。因此,作为二语或外语的英语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都是英语的变体,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应享有同样的地位。用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规范去评判其他英语变体的做法有失公允,是语言隔离和歧视的表现,是少数国家试图利用语言从文化上控制他国的霸权主义体现。Jenkins(2006a)强调在拓展圈国家内部英语使用很少,人们主要通过英语进行国际交流,是“不同母语人之间交流中使用的一个接触语言!”因此英语的使用并不

  一定要发展到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语言规划是通过制订语言计划、语言政策达到解决语言问题的目的(Cooper,1989)。对其类型有不同观点,最普遍的是划分为地位规划(Statusplanning)和本体规划(Corpusplanning)(Kloss1969)。地位规划是确立一种或几种语言的相对地位,使其成为官方语言或媒体、教学语言等。本体规划是指关于语言使用时语言元素的选择,如语音标准化,语法规范化(Spolsky2004)。在此划分的基础上,Cooper(1989)提出了习得规划,指的是在正式的教育系统中对语言的学习和教学进行规划。我国学界习惯上称之为“语言教育规划”,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使被教育者获得特定语言能力的行为,是国家语言规划总目标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赵蓉晖2014)。我国的语言教育规划的内容是汉语、民族语言、外语的教育问题。KaplanandBaldauf(1997)认为语言教育规划应包括6个方面:(1)决定教授何种语言;(2)决定教师的数量与资质;(3)融入地方社区;(4)决定在教学大纲中使用什么材料以及如何使用;(5)建立国家与地方的评估体系;(6)决定财政投入。英语的全球传播和变体的发展会改变人们对变体的态度,提升变体接受度;英语教学会更重交际,轻语言标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英语本族语者并非英语教学的最佳选择,要摒弃盲目推崇英语本族语教师的做法;教学材料和评价标准也会作出相应改变。具体讨论如下:一直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都是以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为标准的,称为标准英语。从语音到词汇搭配到语法各个语言层面均崇尚标准英语。以语音教学为例,教师往往花很大的气力纠正学生“不地道”的发音,学生更是因为自己的母语口音而不敢开口说英语。对名人英语发音的嘲笑,网络上模仿国人中式英语发音视频的火爆,都证明国人对非标准英语发音的介意。就目前对各种英语变体还缺乏准确描述,对英语通用语还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英语专业学生追求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发音是正常的。而对于广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改变观念,以标准英语为规范,但

  不强求必须达到规范,学生对英语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高,从而能够更主动的开口说英语。学习目标不主要是英语的某些“共核”语言特征,而是整合各种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即communicativecapability(Widdowson2015)。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行之有效的、以恰当的方式达到交际目的,而不是必须使用标准英语。甚至在交际中不局限于英语一种语言的运用,语码转换、“跨语言”的表达、多模态等各种形式都是常用的、可接受的。这会大大减轻教学任务和学习负担。无论在科技领域还是在商业领域,除了英语还有许多语言在使用,如西班牙语、德语、法语等,汉语的国际传播也不容小觑;即使在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欧盟,28个成员国就有24种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而在我国,英语一家独大,外语基本意味着英语,“英语是世界通用语”已是人们的普遍共识。外语语种单一,英语“一枝独秀”问题也是国内外语界普遍关注的,多名专家曾撰文提出中国的外语语种储备不足,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十分需要的许多非通用语种人才稀缺,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规划外语语种。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们更需要意识到我国不仅需要英语人才,还需要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各种语言的外语人才(沈骑2015)。正如南非前总统Mandela所说,“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可以传递到他的大脑;如果你用他的母语与其交流,可以传递到他的心灵。”许宏晨、高一虹(2014)对四次大型国际活动前后大学生志愿者的考察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对本土英语变体以及美、英“标准变体”的总体识别水平较高,对其他“非标准变体”的总体识别水平较低。对英语本族语者“标准变体”评价大大高于其他英语变体。其他学者也得出过类似结论(王志欣,王京2004;Bian2009)。英语通用语尚没有清晰一致、可以被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理论模式,也还未成为具有整套独立理论和方法的成熟的研究范式。但它是一种明确的视角、态度、信念。

  英语的使用和学习,不再以英美本族语者为标准;教学注重交流的有效性,而非语言形式。发挥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是培养恰当语言态度的有效途径。以目前国内的考试为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大部分试题材料的作者都是欧美等英语国家的作者。可以适当增加非英语国家作者的材料。如果必须进行语法考试,应考查对句子理解起重要作用的语法点,否则考点无太多实际意义。在语法试题的设计过程中,命题者要对英语通用语的发展有所了解。Jenkins(2006)等研究者发现外圈和扩展圈的英语变体已逐渐形成一些与标准英语不同的规律,如第三人称动词单数现在时“s/es”的省略、冠词的省略等。在评分标准中弃用“本族语者”或“标准英语”等措辞,用考生能做什么或者是否达到交际目的等标准来评判考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技能。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本族语教师是理想的语言教师。社会上不少外语培训机构以“外教”为卖点,获得了更多的生源,这一社会现象正是人们对本族语教师存在盲目崇拜心理的写照。桂诗春(2015)指出“师德才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从理论上说,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的语言并非任何一群说话人所特有的;NEST(本族语英语教师)和NNEST(非本族语英语教师)都有很负责或很不负责的教师,不能一概而论”。RobertPhillipson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座中指出,优秀的非本族语教师不输本族语教师。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水平,与教师是否是本族语者没有关系。即使是本族语者,未必有关于该语言的语音、句法、语用等语言知识,未必熟悉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未必了解学生所属文化的学习传统,自己也未必有外语学习的成功经验(贾振霞2015)。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外语,对外语教师的需求数量巨大,要聘用大量的NEST是不现实的,再加之NNEST有NEST不可比拟的优势,如经历过同样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特点、需要、学习方式,容易有的放矢。当然,我们的NNEST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和巩固自己的语言、语用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未来英语的使用不仅发生在有英语本族语者存在的场合,操不同母语的非英语本族

  语者也会使用英语这一目前传播最为广泛的语言。人们更加关注交际效果而非是否

  使用“标准英语”,这一发展趋势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范式。观念的改变将最终

  促成评价标准的改变,进而影响到英语教与学的各个方面。

  【相关文献】

  [1]Bian,Y.M.ChineseLearners’IdentityinTheirAttitudesTowardsEnglishPronunciation/Accents[J].CELEAJournal,2009(2).[2]Cooper,R..L.LanguagePlanningandSocialChan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3]Crystal,D.EnglishasaGlobal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4]Jenkins,J.CurrentPerspectivesonTeachingWorldEnglishesandEnglishasaLinguaFranca[J].TESOLQuarterly,2006a,40(1).[5]Jenkins,J.TheSpreadofEIL:aTestingTimeforTesters[J].ELTJournal,2006b,60(1).[6]Kachru,B.B&Smith,L.E.Editorial[J].WorldEnglishes,1985(2).[7]Kachru,B.B.ThePowerandPoliticsofEnglish[J].WorldEnglishes,1986(5).[8]Kaplan,R&Baldauf,R.LanguagePlanningfromPracticetoTheory[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1997.[9]Kloss,H.ResearchPossibilitiesonGroupBilingualism:AReport[M].Quebec:InternationalCenterforResearchonBilingualism,1969.[10]Spolsky,B.2004LanguagePolic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1.[11]Widdowson,H.CompetenceandCapability:RethinkingtheSubjectEnglish[J].TheJournalofAsiaTEFL,2015(12).[12]郭黎明.到哪里攻读硕士博士[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13]桂诗春.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实践篇[J].现代外语,2015(10).[14]胡晓丽.世界英语变体发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6).[15]贾振霞.中国外语教育不能盲目跟风英美[EB/OL].光明网-学术频道,2015-11-16.[16]孔文,伊咏.全球化时代的L2测评:挑战与思考[J].外语界,2014(5).[17]李少华.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18]冉永平.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J].外语界,2015(5).[19]沈骑.“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战略转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0]文秋芳.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2014(16).

  [21]王志欣,王京.大学生对四种语言变体的态度[A].载高一虹等(编)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2]许宏晨,高一虹.四次大型国际活动前后大学生志愿者对世界英语的态度[J].外语教学,2014(1).[23]张伶俐,汪卫红.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7).[24]赵蓉晖.中国外语规划与外语政策的基本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篇二:外语政策规划

  22增强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众所周知在当前客观形势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具有稀缺性和特殊性同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小语种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小语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因此小语种人才身上往往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商业色彩而暴露出人文素养的缺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作者:刘光胜何明清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外语语种规划也需进一步深化,要求改变现在大学外语教育英语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促进我国小语种教育的发展,需要确立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提高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加强我国小语种教育软件、硬件建设。

  关键词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现状

  1.1大学英语教育“一统天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其中,在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979年,教育部发布专门文件,提出要加强外语教育,并且语种布局要有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在大力发展英语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提升俄、德、法、日等语种的比重。至今,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大力发展英语教育”这点可以说是很好地实现了,我国外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大学英语几乎是大学外语的代名词。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关键词“大学外语”(1979-2013)检索到的1009篇研究文章中,99%都是关于大学英语的研究。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一统天下”的现状。我国在轰轰烈烈开展大学英语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了许多问题。对于普遍接受了至少从小学到高中9年以上英语教育的大学生来说,英语的比较优势渐渐失去,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更多是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在机械地执行。甚至在一些学校,大学英语实际上成了一种教学行政命令。学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形成了一种获得学分以求毕业的消极懈怠心理,或是由于考研升学的需要,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对此,胡文仲先生在《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一文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如果说在五十年代,语言规划方面的失误是因为夸大了俄语的重要性,把比例提到了不恰当的程度,使得英语教学水平大为下降,那么,在今天是否又有以英语代替一切外语的倾向?

  1.2教育行政部门正在着力改善大学外语教育局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可喜的是,有关教育教育部门正致力于改革“英语大一统”的局面,比如,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关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我国的语言政策属于行政行为,是国家宏观调控语言使用的主要方法,语言政策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关系、国家安全等方面。因此,在当今现实情形下,我国在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充分了解外语教育的现实。毫无疑问,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在优先发展英语的同时,还要兼顾多元化发展的策略,适当发展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活动分工的不断细化,外语语种规划也需进一步深化、细化,要求对各专业领域语言有更精确的把握,这使专业外语教学面临无法承受之重,势必要求大学外语教学有更多的担当。

  1.3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方兴未艾

  小语种,就是指相对汉语、英语等使用面广、使用者多的语言而言,在少数地区或国家使用的语言。当前,在我国能把小语种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才较少。这种现状跟当前经济区域化、全球化、一体化的现实很不融洽。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不断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国的交流合作。高校的小语种培训、专业越来越受青睐。云南省在“十二五”人才专项规划中,特别关注小语种培训和培养,确保省财政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助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是较早开设东南亚语种专业的学校。早在1993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就首先在云南省开设了缅、泰语等东南亚语言专业,后于2003年成立了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06年发展成为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经过20年的发展,云南大学现已开设缅、泰、越、柬、老挝和马来西亚语等6个本科专业并拥有了“亚非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云南大学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评为“非通用语种群”国家特色专业。云南大学小语种专业近4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供不应求。由此可以看出小语种人才在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云南大学历届毕业生中有的进入云南省市及各地方政府的外事部门、边防武警、公安部门、科研单位等政府事业单位,有的进入有涉外业务的大中小型企业,还有的在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云南大学东语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小语言专业重要的师资来源。

  2我国大学外语小语种教育发展策略

  2.1确立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语言能力是桥梁,是中介,桥梁固然重要,但如果桥梁本身不能承载实际内容的话,桥梁就成了一幅空架子。

  例如,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没有储备专门的小语种工作人员,当需要小语种工作人员时,每次都是临时去翻译公司聘请。而由于临时聘请的小语种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未能得到预期的工作效果,还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真可谓吃力不讨好。如果高校培养出的小语种复合型人才,既可以在企事业单位胜任文员、秘书等职,又具备处理企事业单位日常事务的能力,在与有关单位涉及小语种业务洽谈时,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小语种专业的优势。

  因此,高校在创建发展小语种专业的时候,首先要确立符合就业市场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将小语种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小语种语言能力与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学术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

  2.2增强我国小语种人才的人文素质

  众所周知,在当前客观形势下,我国小语种人才具有稀缺性和特殊性,同时,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小语种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小语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因此,小语种人才身上往往容易表现出强烈的商业色彩而暴露出人文素养的缺失。

  美国高校向来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传统。在北京大学校庆典礼上,关于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如是说:“首先,请允许我说明我们称之为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成功和更具有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具有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因此,在哈佛,我们正在复杂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保持这种我们称之为开化教育传统。”近些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将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逐渐提升到与科学教育一样的重视水平,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纷纷开设了许多人文课程和人文讲座。

  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过程中,有多种途径可以渗透人文学习。从高校自身来说,可以定期开展人文教育讲座和开设素质教育选修课,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并把这一思想贯彻到学校的总体建设思路上来,渗入到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中,鼓励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加强我国小语种教育软件、硬件建设

  创办小语种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小语种师资建设。努力提升小语种教师自身素质是办好小语种专业的关键。高校在发展小语种专业的进程中,要想方设法解决小语种师资这一发展瓶颈,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之上合理建设教师队伍,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通过进修、海外学习及到相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教师队伍,努力将教师培养成为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优秀教师。

  创办小语种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开展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小语种教材建设,为小语种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语言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取得飞跃性发展。因此,联合国外高校共同培养小语种人才尤其重要。例如,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2+2模式,即在国内培养两年后,再送到国外的合作学校培养两年。按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其小语种专业能力与素质,必将相对突出。

  总的说来,近年来我国在小语种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绩突出。然而随着形势的飞快发展,小语种教育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语种教材与小语种教学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小语种教材成了小语种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能完全适应小语种教学的需要。小语种教材应该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创设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综合性教材。跟随社会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包括纸质教材、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软件、教学网站、试题库等内容的教学资源。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1YB177)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2]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

  

篇三:外语政策规划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兼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

  蒋咏梅【摘要】中国是外语教育大国的事实毋庸置疑,但如何从外语教育大国迈向外语教育强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文献分析法,文章首先对外语教育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的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他们都有导向性明确的宏观外语教育政策;其次回顾我国百余年的外语教育发展历程,梳理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演变路径;最后分析得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在理念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一些想法.【期刊名称】《成才之路》【年(卷),期】2016(000)034【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国外外语教育;外语教育政策;外语人才;导向性;沿革;问题;对策【作者】蒋咏梅【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9.3;G652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对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主要体现在外语教育普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重视程度高。

  自我国2001年秋在全国城市及县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起,学外语的人数节节高升,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学外语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口总和。但我国还不是外语教育强国,表现为国民外语整体水平不高、外语运用能力较差、外语运用意识不强、外语教育规划有时缺少系统性、宏观导向性政策不明确、师资队伍层面问题众多等。目前国内的外语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外语教育的关注逐渐增多,但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多,即外语教学是研究焦点,介绍、探究他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文章凤毛麟角,比较深入的多国别多角度的对比研究还没有形成。谢倩(2014:10)认为外语教育政策既指显性的国家正式规则,如各国政府颁发的战略、工作计划、白皮书、行动计划等正式政策文件,也包括隐性的非正式规则,如文化理念、价值观、实施机制等软性行为规范。目前,我国仍行走在制定适合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的道路上,以前只发布过一些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文件,完全适应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仍在孕育之中。此外,教育部门下设的研究机构虽众多,全面系统研究各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部门却仅有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致力于研究十多个非英语国家的外语(尤其是英语)教育进展情况。造成有时外语教育政策缺位、宏观教育理念淡薄、教育思路模糊、教育管理不得力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文化因素的制约、有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理念的影响、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因素。此外,外语教育教学历史短暂、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相对滞后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实现由外语教育大国变成外语教育强国的质变,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众说纷纭,但“师夷长技”一定是较快见效的做法之一。了解其他国家外语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科学借鉴,是发展外语教育的捷径之一,有利于实现外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文化传承。教育既是自下而上实施的过程,即学生——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国家,也是自上而下政策贯彻的过程,两者同时运行,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教育若缺少执行者,则无以为继。同样,任何一种教育若缺乏国家纲领性政策的指引,则不成体

  系。外语教育亦然。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我国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薄弱源于教师,教师交际能力的薄弱源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源于以前缺少国家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指南。因此,应从政策层面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这样,外语教育成效才能提高。研究中发现,各外语教育强国在外语教育规划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经验,值得参考与借鉴。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开展外语教育的导向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提升个人价值,如外语学习兴趣、就业、跨文化交际等,也有的是出于社会价值的考虑,如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全球化等。但出奇一致的是,各外语教育强国的宏观外语教育政策导向性非常明确。秦杰(2014,1:124-125)认为目前全球范围外语教育政策走向体现在两个方面:英语全球扩展和多元语言政策。经历过外语教育发展的低迷时期及自食恶果之后,美国以语言战略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实现美国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最大化、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一理念的形成,与美国教育部门眼光长远、多种族性、安全意识及历史教训密不可分。经过9·11等事件之后,美国把外语的战略地位上升到国家安全。美国移民社会的多种族性和语言多样性,促使美国国家语言政策发生质的改变,英语中心主义的单边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政策运行亦愈加顺畅。从立法和行政的高度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外语教育目标5C》(5C: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Comparison,Community),充分体现“能用外语交际、体验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征、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的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思想。英国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遍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导致英国外语教育出现落后的局面,也开始影响英国的经济发展。痛定思痛,英国重新审视外语及外语教育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和价值,提出顺应时势、适应国情的外语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激发全体国民学习外语的热

  情和动机,从而实现全面提高本国国民的外语素质、推动经济复苏、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教育部门推出了系列重要文件《语言学习》《全民的外语:生活的外语——外语教育发展战略》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有效的外语教育政策来推动英国民众的外语学习,提高全民外语水平。澳大利亚在制定多元化外语教育政策时,对国家众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历史上长期推行单语制带来的严重弊端、19世纪以来的移民潮带来的语言多样性、外语教育的精英化向普及化的转向、国家的行政特点、国际地理位置、国内复杂的语言人口分布、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的特点等。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语言政策》、90年代的《亚洲语言发展策略》《非英语语言教育申明》及本世纪初的《学校外语教育计划2005-2008》等系列纲领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从国家政策层面保障了多语种外语教育及外语教育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欧盟有27个成员国,4亿9千多万公民,说六十多种语言。独特的地缘特点、社会历史、政治需求、文化维护等造就了多元化的欧盟外语教育,可以说欧盟外语教育是教育多元化、语言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理念的典范。“强调外语学习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促进欧盟民主公民权的教育和社会融合,致力于个人多语能力的终身发展”是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推动学习欧洲各国的语言,加强欧洲意识,培养欧洲公民”的理念,是伴随着欧洲联盟诞生及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应运而生的。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教育白皮书《教育和训练: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要求公民掌握三种共同体语言,强调了多语种态势的必然性。《欧洲语言学习基本标准》及《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框架性共同标准》,整体提高和保证了欧洲外语教学的水平与质量。经过多年的潜心发展,欧盟的外语教育政策实现了从注重语言教学方式向注重语言教学内容及语种多样性的转变,为欧洲公民的人文素养、民主和宽容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巨大作用。

  亚洲诸国及地区也积极致力于推进外语教育的发展。在新世纪伊始,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在政府资政报告中,公开阐明本土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关系(转引自沈骑2011,9:65),其“开展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思想不言自明。21世纪日本发展外语教育的思路愈加清晰,一方面强化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顺应国际大势致力于发展多语种外语教育。韩国则把外语教育放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加大对外语教育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旨在培养具有多元语言文化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外语教育政策,有效地推动外语教育开展,以适应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蒙古于2001年出台《提升外语教学质量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决心和责任。《泰国国家语言政策》明确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除了母语教育之外,泰国还必须加强交际范围更广的外语语种的教育,充分培养国民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把外语教育从个人能力提升层次上升到国际交流层次。新加坡在语言政策确立后制订了语言计划,其规定重点学习四种语言,即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几种语言的地位始终跟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以上国家采取的外语教育政策,都是从本国实际出发,本着国防安全、民族和谐、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际竞争、个人提高、时代发展、民主公平等目标而制定的。它符合国家利益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政策客观科学,国家、社会、个人诉求得到全面体现,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了起来,因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外语教育政策制定,是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国防、教育、文化以及国际地位的大事(胡文仲,2009,5:15)。我国外语教育自京师同文馆成立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外语教育政策,但外语教育政策始终深受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上半期,俄语教育迅速发展。1958-1966年作为第一外语的英语教育逐渐恢复,上世纪80年代重视科技英语,上世纪90年代重视实用口语,现在“全民学英

  语”。外语教育的地位、外语语种的选择,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面临着技术革新、知识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进步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素质教育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即强调个人发展、创造性和探索性。在1992、1993、1996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水平被看作素质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如Adamson博士在《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教育史》中所言,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交互作用与制约的过程(张沉香2012,4:159)。由上可见,外语教育政策一直随着国家发展的预期目标和动态局势而调整,但总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从过度强调外语教育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到重视其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功能,再到关注海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寻求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简言之,外语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着,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是时代的呼唤。1.理论层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任何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都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社会价值的取向。在世界各国的语言政策中,荷兰强调满足经济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的特点尤其显著(施健、余青兰2008,7:159)。1988年开始确立的“荷兰国家行动计划”,更是世界各国外语教育政策的集大成者。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一直是荷兰语言政策制定的风向标。在早期的拉丁文学院,为了避免走向衰落,同时满足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对语言能力的需求,开设了外语等实用性强的科目。为了满足外贸和航运业的需求,荷兰政府和工商界比任何其他欧洲国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外语人才的依赖,社会上自发地形成重视外语教育的风气。在重视外语教育政策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还要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纵观外语教育历史,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有时偏于工具性,是工具理性主导下的价值取向(张沉香2012,4:159)。教育的本质最终是指向

  人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外语教育政策应把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放在同等地位上。2.操作层面——统一管理与长期规划并重操作层面上,对外语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地位和作用有时不够重视,外语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有时缺乏统一的管理和长远的规划。外语教育在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教育实践探索的点滴成功并不是诠释一国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尺,还需要国家层面的高瞻远瞩的规划。未来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管理或是协调外语教育事业的机构,需要积极研究外语教育的应有地位(李宇明2010,1:2)。统一管理的缺失和长远规划的匮乏,必然使外语教育的社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外语教育的多样性、和谐性、有效性和目的性有时难以实现,不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3.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李宇明认为,当前影响外语教育规划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国家开放和信息化。他认为中国正经历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的转变,外语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来到中国、履行大国国际义务的必要条件。应当进行外语教育改革,融入世界大家庭,消除语言障碍,加强国际沟通,从而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密切、更广泛地相互交往,同步实现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张正东(2005,12:16)提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即综合考虑国情特点,外语语言的特点,外语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教学管理专门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育公平,国家安全等因素。这一提法,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开启了思路。总之,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奈乌斯托布尼认为,外语教育有维持体制、兴趣与爱好、象征、技能训练、了解异国文化、交际等六项功能。但这些作用的实现,需要政策的保障。外语教育政策不仅关系到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更是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层面的大事。

  制定合适的外语教育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要植根于本国的外语国情

  和发展需求,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逐渐丧失本土文化特色;其次,要从理念层面到

  操作层面多方位地权衡利弊;再次,借鉴外语教育强国的先进经验也不能小觑;最

  后,外语教育规律也是制定恰当的外语教育政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正确的外语教

  育政策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出发点,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

  文化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大量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良好外语素养及宽阔国际

  视野的各类人才。

  【相关文献】

  [1]DONGHai-lin,WANGXiao-ling.AComparativeStudyonthe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oliciesofChinaandOtherCountries[J].CanadianSocialScience,2010(06).[2]KobayashiYoko.EuropeversusAsia:foreignlanguageeducationotherthanEnglishinJapan’shighereducation[J].HighEduc,2013(03).[3]JOHNLOWE.EDUCATIONANDEUROPEAN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1992(06).[4]GUANGWEIHU.ENGLISHLANGUAGEEDUCATIONINCHINA:POLICIES,PROGRESS,ANDPROBLEMS[J].LanguagePolicy,2005(01).[5]曹春春,周青.国外外语教育发展趋势与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6(06).[6]傅荣,王克非.欧盟语言多元化政策及相关外语教育政策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01).[7]胡文仲.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05).[8]胡壮麟.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有感[J].中国外语,2009(09).[9]李雯雯,刘海涛.近年来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变革[J].外国语,2011(01).[10]李雪,刘文洋.西方五国外语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借鉴[J].教育探索,2012(07).[11]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外国语,2010(01).[12]梁中贤.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J].外语界,2002(02).[13]林津石.中美外语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09).[14]彭伟强.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2(01).[15]沈骑.当代东亚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战略特征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09).[16]施健,余青兰.荷兰外语教育政策发展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07).[17]束定芳.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2010(12).[18]张贞爱,王克非.韩国外语教育国际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9).

  [19]谢倩.外语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0]张沉香.东西方外语教育政策的殊途同归[J].教学与管理,2012(04).[21]张正东.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漫议——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特点[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2).

  

篇四: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

  孟臻

  【期刊名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不单单局限于学校教育,它同时也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研究。有文献资料和数据显示,全球化背景下各发达国家在外语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有较多举措,如确立长远外语教育发展战略、重视和强化外语教育、加大外语教育投入、执行多元外语教育政策、加强师资培养和重视外语教育研究等。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孟臻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0.1

  【相关文献】

  1.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r——兼论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启示[J],蒋咏梅2.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孟臻;3.澳大利亚外语教育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启示[J],赵晓燕4.发达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锦芳5.美国外语教育政策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启示[J],刘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教育政策指导下的普通高校外语教育改革

  摘要:外语教育是国际交往的产物,其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日显突出,世界各国都根据国情制定有相应的外语教育政策来指导外语教育。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未逐步完善了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提高了政策本身的适应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这为我国普通高校的外语教育改革提供了社会和理论基础,也将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创造较为优越的条件。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改革;外语教学

  一、国内外20世纪80年代后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对比分析

  外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国际活动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决定在特定的时期准许何种外语以多大的比例进入本国的教育体系,叫做该国制定的该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一般地,一个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中期或短期的行为,在政策制定完成后将大体保持不变以保持外语教育的稳定发展。同时该国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对其给予有机调整以保证其灵活的适应性。科学的外语教育政策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满足国内各个学科人才外语学习的需要;保证与外语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1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概述

  (1)英国。自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英国教育领域经历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其中《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了国家课程,分为核心科目和基础科目,现代外语被提升为与历史、地理、技术、音乐、艺术和体育同等重要的基础科目。但是外语不属于核心科目,政府也未对外语教育进行阶段性的强制规定。(2)日本。1984年直属于日本首相的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教育改革的最终建议:尊重个性教育原则;推进教育国际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为改革高等教育,临时教育审议会还专门成立了大学审议会。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高校改革越来越重视教养和教育相结合。1991年文部省通过大学审议会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报告,对大学提出新的设置基准:不再将本科课程分为一般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类,亦不将其截然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各大学可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办学方针和思想,并可自主进行课程设置,在开设专门学科的同时必须适当考虑开设培养宽广深厚教养和综合判断能力以及丰富人性的课程。基于此,高校的科目不但没有强化,相反学生得到了更灵活

  更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就外语教育改革方面,到1998年大多数学校已将其编入教育教养课程,实行“四年一贯制”,课程分为两种类型:组合区分型(即将外语与一般科目组合再进行区分)和讲座区分型。以英语为主要外语进行实用英语、英语表现法、科技英语等的教学。各专业学部可以根据本专业特点自主选择,并与本学部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组合,编制教学计划,实现教养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在提供外语学习机会和鼓励学习外语的同时,学校规定外语30学时为1学分,低于一般学科讲授课程30学时2学分,以便引导学生合理处理各学科的关系。(3)美国。从1993年起,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ACTFL)、美国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师协会在美国教育部和国家人文捐赠基金的资助下,组织专家学者成立了“全国外语教育目标课题组”。1994年,美国教育部在《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案》中开始将外语列为核心课程,1996年,美国教育部出台了一部国家级课程标准《外语学习标准:为2l世纪做准备》(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andards: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1999年又发表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forFLLinthe21stCentury)。1999年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分为五个内容: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沟通(culturc)、相关知识(connection)、比较能力(comparison)、社团活动(community),即“5C”,明确提出美国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外语。1998年美国大学生选修外语课的比例为7.9%,比1995年提高了4.8%。就俄勒冈一个州而言,1986年该州高等院校学生选修外语的人数为18500人,1997年增加到30651人,比1986年增长了66%。美国高校所开外语语种共计153种。这些数据表明:①美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外语学习具有终身意义;②学生选修外语的自由度较高。(4)世界其他国家。澳大利亚教育部《语言问题国家政策》(1987)对外语教育规定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和提供学习第二语言的机会。1997年澳大利亚将80年代确立的汉语、日语和印尼语三种关键外语扩大为汉语、日语、印尼语和韩语四种。卢森堡是欧洲的小国。卢森堡语在国内就业和国际交流上都有严重的局限性。因此该国制定有完整的外语教育政策,十分重视外语教育。外语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体制中,德语和法语不仅作为课程独立教授,而且在不同阶段作为一些课程的教学语言,国民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先后掌握德语、法语、英语和其他外语。国际公认卢森堡是双语教学的样板。

  2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

  1979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语种分布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其方针是: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到目前除东三省和内蒙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所学外语主要为英语。1985年制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本科用,1986制定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1992年高教改革提出一要改革教

  育体制,二要改革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994年大庆会议上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进行准备。1998年指委会在武汉会议上推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2004年1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教厅[2004]1号文件“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下文简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更明确地将大学英语教学定性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至此,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引导下的外语(尤指英语)教学经历了1979—1985年的恢复阶段、1985—1994年的发展阶段及1994年以后的提高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阶段性强,各阶段联系紧密,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进行总结并提出新要求;②目标性强,各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均以英语为基础外语,以大纲为依据指导外语教改,适应国家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以上各国出台的一系列外语教育政策尽管对外语重视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体制,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但存在于这些外语教育政策背后的本质是相同的——外语教育政策是根据国情制定的,体现了国家和公民的需要。

  

篇六:外语政策规划

  六通过语言政策来保障母语的卓越性地位从外国的语言政策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大与其对母语对地位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母语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而该民族只有有了一定的凝聚力经济才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动力

  语言规划与政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我国的语言规与语言政策百科全书将“语言规划”(LanguagePlanning)定义为“政府或其他权威机构通过制定某种语言政策而试图控制某一语言的使用、地位以及结构的行为”。自该术语出现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解读。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成果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也成为各国政府和机构制定、实施语言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语言基本政策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以下两条规定中:“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观察我国外语教学政策的变化不难发现与当时所处时期紧密相关。20世纪50年代时期,当时外交政策“一边倒”地倾向于苏联,于是俄语成为我国的第一外语。1953—1954年间,国家出台了几项规定都是在缩减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这些规定导致了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猛且供大于求,而英语教育规模减小且水平下降。60年代初,由于和苏联关系恶化以及我国与西方、亚非拉等国家外交和贸易的良好发展,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上升。在此大背景影响下,国家在外语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新设立了几所独立的外国语学校,为优秀的

  外语人才提供良好生源。[2]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实施,英语教

  育的发展更加迅猛。1979年3月教育部指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如下语种方针:“当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但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其他通用语种的教育。”[3]

  而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英语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外语,隐约有超越母语的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后,掌握英语的人才剧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优秀的英语人才还是缺乏。因此,国家提出培养优秀英语人才,培养学生外语综合能力,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更加注重人才实用性。

  由此可知,影响我国外语教育的各阶段语言规划与政策都和当时所处历史阶段息息相关。

  二、外国的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美国强调语言一致性,但与此同时特别注重英语的突出性,并降低其他语种的影响力。蔡永良指出:美国语言的一致性不仅体现了其整个殖民时期英语殖民者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是贯穿于美利坚合众国建国甚至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始终的理想和追求,它一直是美国语言态度和政策的准则。[1]从中不难看出,美国的语言政策是保护母语。澳大利亚的外语教育政策。澳大利亚语言规划主要注重以下四点:第一,确保澳大利亚标准英语处于主导地位的同时巩固其

  主导性;第二,注重土著语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加强其他语言的教学,且对语言的选择有明显的经济倾向;第四,注重提供多语言服务。

  法国的外语教育政策。随着美国在二战后的不断强大,英语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由此,法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护法语和法兰西文化。且斥巨资以多种方式来推广法语,和多国大学机构建立了语言合作等项目。

  三、启示及建议从对国内外语言教育政策的解读,不难看出我国外语教育中存一些问题,如:英语人才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外语单一化严重但人才需求多样;外语学习实用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以立法的方式确立语言教育政策借鉴法国和新加坡,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保汉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强制性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这样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还可以立法来确保外语的学习及语言地位;法律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以及意义。(二)外语语言政策要促进多元化外语教育的发展50年代以俄语为第一语言以及自70年代起至今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这造成了我国外语学习的单一性。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习英语,而只有在进入大学时,才有机会接触到其他语言,造成了小语种人才匮乏以及区域分布不合理的情况。由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可以得

  出,如果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使得语言学习者更快地通过语言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外语学习的长期实用性大部分人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一毕业,英语全忘光了。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英语的有用性也越来越大,应该大力提倡长久学习英语。同时,在学习英语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只有成为这样的多方面人才,才能更受市场的欢迎。(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9页)(四)注重高级语言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国民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但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还是少之又少,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高水平以及具有高专业素养的翻译人才还很缺乏,数据表明: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大约只占总数的5%,而其中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少之又少了。[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外语教育水平目前还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五)外语语言政策宜粗不宜细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还需要注意坚持宜粗不宜细的大原则,即在规定外语学习的总制度下,对于每个个人学习什么外语以及外语学习到何种水平,应该根据个体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需求来决定。对于有其他语言天赋的人,更不能用只学英语的政策来影响其发展,使人才战略蒙受损失。

  (六)通过语言政策来保障母语的卓越性地位

  从外国的语言政策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强大与其对母语的

  绝对地位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母语可以代表一

  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而该民族只有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其经济才

  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动力。所以,当我们大力提倡外语学习时,还需

  要维护我国汉语的主导地位。甚至于可以学习法国的政策,在我国

  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良好前提下,

  全力推动汉语的学

  习,同时增强汉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

  全球化。

  四、结语

  语言政策和规划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语言政

  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政治因素,而且还

  得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只有这样,语言政策才能有不仅利于我国外语

  教育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全方面发展。

  

篇七:外语政策规划

  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一、我国外语教育史

  到了20世纪60年代,顺应当时中苏矛盾激化和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交往加深的背景,教育部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做出了外语教育的改革,如专业外语教育与公共外语教育并进、重新建立一批外语院校、聘请外籍老师、选派留学生等。这些政策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才被迫停止。但是那一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失误是显而易见的,俄语人才过剩,但是其中有很多又满足不了社会对专业的要求,比如翻译,工程等,而英语等其它外语人才缺口巨大。

  改革开放以后,外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其中的英语教育取得了巨大进展。197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外语教育的通知中提出,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也要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语被纳入高考范围,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到20世纪90年代,英语已成为与语文、数学并驾齐驱三大主课之一。另外,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被引进和启动,各种民办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市场、教材等纷纷出现。

  二、外语教育现状

  我国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在轰轰烈烈开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而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反映出长时间积累的一些问题。例如,各种外语重要性应如何排列,各自应占什么比例,培养多少学生,应如何连贯成一体等。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

  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这标志着我国的英语教学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近几年来,我国城乡中小学在课时安排上,已经把英语与母语置于同等地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课设置为每周4~5课时,每课时40分钟。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接触1200个单词,会拼写450个左右)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课为每周四课时,目标定为: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头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的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高中英语总课时量为384课时,周课时累计为12课时。而且,整个中学英语学习的六年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给出了不同等级的评价。于1998年12月正式通过了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日渐成熟的教育体系确定了英语在中国社会上的重要地位。

  教育家Graddol认为在现今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同时,世界范围内英语的地位正在经受着冲击。“英语已经失去了其唯一地位”,一些其他的语言,特别是汉语、西班牙语等已经在一些国家显示出优势。在英语强势地位的对比之下,我国小语种的教育发展相对社会的需求发展是缓慢的。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只有几十所高校真正有成系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经验。而且这些人才的流向比较固定。根据对我国小语种人才培养有影响

  力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项调查,该校小语种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已经全部落实去向,除了选择上研究生之外,大部分选择了外交、国防、经济、教育等国家机关,少部分从事广播、出版、宣传等工作,真正去企业或从事社会教育的很少,这就造成了小语种人才的相对短缺。

  三、外语教育的问题讨论与构想

  语言政策属于政府行为,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当今情况下,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既要考虑到社会各个层面,又要充分认识到外语教育的现实问题。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考虑到英语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国家外语教育政策应确保英语的优先发展地位,同时兼顾多元化发展的方针,可以将与国家对外交往、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外语如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列为优势语言。另外,希望设立全国性、权威性的外语教育咨询机构,由其负责全国外语教育的指导工作,制定统一、连贯的外语专业的教育标准;协调和统筹各个层次的外语教育,为政府制定教育规划和政策提供咨询。针对目前外语考试五花八门,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比较性的现状,设立统一的权威考试机构,举办统一的外语水平考试。考试可分为若干等级,由考生根据自身外语水平和个人需要自由报考,考试机构颁发经过认证的、国家承认的证书。这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真正提高外语教育水平。

  回顾我国外语教育的历程,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外语教育政策应该既要确定一个与时俱进的目标,又要致力于解决我国外语教育确实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可以说是全民性质的,开始于幼

  儿阶段,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外语教育分成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两大块,各有各的教学思想,很少切磋。另外,虽然各阶段都开设英语课,但教材衔接性很差,很多在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在以后还在不断重复,而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又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不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导致了外语学习数量和质量上的矛盾。而小语种人才短缺问题也考验着我们外语教育政策上的导向,是坚持英语的第一外语,鼓励全民学英语,还是英语教育和其他外语教育在比例上调配合理,都是我国外语教育应该研究的问题。

  

篇八:外语政策规划

  国家利益视角下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探究摘要:从国家利益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可知道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经历了国家政治利益优先、经济利益为重和文化利益凸显的三大阶段。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政策仍面临政策目标迷失、政策制定机构不统一、制定过程不合理等现实困境,为此我们应采取明晰政策目标、建立外语教育政策统筹协调机构、完善政策制定过程等对策,以使其完善。关键词:外语教育政策;国家利益;完善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77-03在全球化时代,外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语已成为国家谋取利益的手段之一,而外语教育政策作为政府解决外语教育问题所采取的行为和举措,是国家指导和干预外语教育的主要手段。外语教育政策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并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终极文化目标指向。一、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深层关系谈到国家利益,西方经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曾指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国内学者阎学通提出,

  “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国家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本文认为,国家利益是满足和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指国家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而精神利益是指国家文化利益。国家安全利益是保证一个主权国家独立与生存的重要基础,国家经济利益是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家政治利益是保证国家主权和人权的重要手段,国家文化利益是保护本土文化以及增进本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与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家文化利益正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

  由于国家利益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尽全力去维护国家利益。语言作为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是各国谋取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语言好比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其露出海面的一角,更大的冰体潜伏在海底,那是依托语言的文化构件”。可以说,当前世界各国语言之争的背后是语言文化权力和国家利益的争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价值理念和它所负载的政治文化,因此,语言可以称之为一种“软权力”。具体来说,语言对内有凝聚力,可促进民族身份的认同;语言对外有影响力,可传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正是通过语言的“软权力”特征去实现国家利益的。当前我国国民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

  收了部分西方的价值观念,但更多的应该是利用外语使国人更加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二、当代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历程之国家利益审视由于语言(外语)与国家利益的密切关系,使得推动外语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显得至关重要。而外语教育的规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行为,每一项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国家利益。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库珀(robertcooper)提出的语言规划行为的分析模式有助于我们分析我国每一历史时期外语教育政策的国家利益取向。库珀的语言规划分析模式包括:谁是规划的制订者,针对什么行为,针对哪些人,要达到什么目的或出于什么动机;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通过什么决策过程,效果如如何。根据此模式,我们可以对我国当代外语教育政策进行国家利益的审视。1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政治利益优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这种舆论影响下,国家全面压缩英语教育,大力推行俄语教育,培养俄语人才。1950年8月1日,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规定;初高中须设一门外语课,如有条件(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从这个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国家要积极推行俄语教育的决心。从1949年至1951年短短两年间,全国设立俄语系和科的大学就从13所增长到34所,国家还成立了规模较大的俄文专门学校7所。1952年3月10日,政务院颁发的《关于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大力培养俄文干部。从1952年起,我国的俄语教育有了迅速发展,社会上形成学习俄语的热潮,学习俄文的人数已相当可观。但是,由于过度强调俄语教育,没有全面均衡地对外语教育进行规划,致使“外语教育片面发展,俄语发展过于迅速,超过实际需要,而英语教育不仅规模大为缩小,而且水平下降”。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与苏联开始出现分歧,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和核威慑,我国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及时调整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与西方国家以及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更多的外交关系。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我国政府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把英语提高到学校教育中第一外语的地位,并建立了一批外国语学校。但是,由于“文革”的到来,《纲要》并未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在“文革”时期,在“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谬论影响下,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外语教育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语教育陷于停滞状态,这也是符合当时政治需要的。

  毋庸置疑,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语教育经历从重视俄语、削

  弱英语,到恢复英语教育,再到外语教育受到重刨四个阶段,这些都是由于缺乏连贯性与整体性的外语教育政策导致的。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从国家政治利益出发而制定的,是与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理想主义政治利益观紧密联系的。

  2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外语教育政策:国家经济利益为重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经济利益在党和中央政府的决策中得到了高度重视。1979年10月,邓小平说道:“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取向也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优先考虑的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教育部于1978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此次会议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国领导人摒弃了国家利益认知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务实地从国家自身利益的发展出发来处理国与国的关系。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考虑

  

推荐访问:外语政策规划 外语 规划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