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完整版】

时间:2022-10-24 15:20:0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完整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 2019.09 修订 中医病名:痫病 BNX080 西医病名:癫痫 G40.901 一、概念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 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 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 4.1.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甚者继而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喉中痰鸣或口吐涎沫,移时苏醒,头晕如蒙,静而少言,或神情呆钝,智能减退,胸部闷塞,胁肋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2、痰火扰神证:发时或咀嚼、吞咽,寻衣捻物,或视物颠倒,或狂乱无知,狂言妄走,或猝然扑到,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平素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头疼失眠,口臭口苦,溲赤便干,或咯痰粘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3、瘀阻脑络证:可有跌仆损伤史,发时或咀嚼、吞咽,寻衣捻物,或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或猝然昏仆,肢体抽搐,缓解期兼见头部或胸肋刺痛,肢体麻木,神情恍惚、健忘、心悸、寐多噩梦。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4、气血两虚证:痫病久发不愈,发则神情恍惚,或咀嚼、吞咽,寻衣捻物,口眼颤动,或颈软头垂,或手足蠕动,或猝然扑到抽搐无力,或两目瞪视,或口吐白沫,或口噤目闭,二便自遗。平素可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眩晕时作,食欲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或少苔,脉细弱。

 5、肝肾阴虚证:发则神思恍惚,或咀嚼、吞咽,寻衣捻物,或言语噻涩,或耳鸣如蝉,或妄见妄闻,手指蠕动,甚则猝然晕仆,肢搐,平素面色潮红,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6、气郁热扰证:发作时昏仆倒地,不省人事,两眼上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发作后,胸胁苦满,胆小恐惧,遇事易惊,饮食如常,本病多因惊而发。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沉弦。

 (三) 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中风病:典型发作痫病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但痫病有反复发作史,发时口吐白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可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中风则仆地无声,昏迷时间持续长,醒后常伴有半身不遂后遗症等。

 (2)厥证: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口吐白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或作怪叫之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2、西医鉴别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呈发作性的局限性抽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或猝倒,应与部分性癫痫及失神发作相鉴别。TIA 通常发病年龄较大,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增高等心血管性疾病,脑电图多无痫性发作波。

 (2)癔病:临床症状与癫痫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癔病性抽搐发作时意识清楚或朦胧,发作形式多变,往往有号哭或喊叫,面色潮红,瞳孔正常,一般无自伤、失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发作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二、 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风、痰的病理因素贯穿痫病始终,故化痰、熄风之法适用于本病的治疗全过程。

 1、风痰闭阻证

 主症:发则卒然昏仆,目晴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天麻 12g

 全蝎 10g

 僵蚕 10g

 川贝母 15g 胆南星 15g

 姜半夏 10g

 竹沥 10g

 菖蒲 20g 琥珀 3g

  茯神 20g

 远志 15g

 茯苓 20g 陈皮 15g

 丹参 12 加减:眩晕、目斜视者,加生龙骨 20g、生牡蛎 20g、磁石 20g、 珍珠母30g 重镇安神;痰浊盛而恶心呕吐痰涎者,加胆南星 15g、瓜蒌 20g;便溏者,加薏苡仁 20g、炒扁豆 20g、炮姜 15g;脘腹饱胀,饮食难下者,加神曲 20g、谷芽30g、麦芽 30g。

 2、痰火扰神证 主症: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 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龙胆草 15g

  青黛 3g

  芦荟 15g

 大黄 10g 黄芩 10g

  栀子 10g

 姜半夏 10g

 胆南星 15g 木香 10g

  枳实 10g

 茯苓 30g

 橘红 15g 菖蒲 15g

  麝香 0.5g

  当归 10g

 加减:有肝火动风之势者,加天麻 12g、石决明 30g、钩藤 15g、地龙 10g、全蝎 10g,以平肝熄风;大便秘结加生大黄 10g、枳实 12g、厚朴 15g、芒硝 10g;彻夜难眠者,加酸枣仁 30g、柏子仁 15g、五味子 6g 养心安神;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3、瘀阻脑络证 主症:发则卒然昏仆,瘛瘲抽搐,或单以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麝香 0.5g

 桃仁 10g

 红花 10g

 赤芍 15g 当归 15g

  川芎 15g

 川牛膝 20g

 生牡蛎 20g 全蝎 10g

  僵蚕 10g

 地龙 10g 加减:痰涎偏盛者,加半夏 10g、胆南星 15g、竹茹 15g;肝阳上亢者,加钩藤 12g、石决明 30g、白芍 12g 以平肝潜阳;乏力纳差,少气懒言、肢体瘫软者,加黄芪 20g、党参 20g、白术 15g 以补中益气。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血塞通软胶囊等 4、气血两虚(心脾两虚)证 主症:久发不愈,卒然昏仆,或仅头部下垂,四肢无力,伴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人参 15g

 黄芪 20g

  白术 15g

 茯神 30g 陈皮 15g

 姜半夏 10g

  当归 15g

 酸枣仁 20g 远志 15g

 五味子 10g

  生龙骨 20g

 生牡蛎 20g 炙甘草 6g

 加减:痰浊盛而恶心呕吐痰涎者,加胆南星 20g、姜竹茹 15g、瓜蒌 20g、菖蒲 15g、旋覆花 6g 化痰降浊;便溏者,加焦米仁 20g、炒扁豆 15g、炮姜 10g等健脾止泻;夜游者,加生铁落 20g 等镇心安神。

 中成药:归脾丸。

 5、肝肾阴虚证 主症:发则卒然昏仆,或失神发作,或语謇,四肢逆冷,肢搐瘛瘲,手足蠕动,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熄风安神 方药:大定风珠 熟地 15g

 山茱萸 12g

  枸杞子 15g

  当归 15g 杜仲 20g

 山药 15g

  党参 15g

  鹿角胶 10g 牡蛎 20g

 全蝎 10g 加减:神思恍惚,持续时间长者,加阿胶 10g 补益心血; 心中烦热者,加焦山栀 10g、莲子心 10g 清心除烦; 大便干燥者,加玄参 12g、天花粉 20g、当归 12g、火麻仁 15g 以养阴、润肠通便。

 中成药: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临证参考:本证患者常反复发作,多伤于先天之肾,故治疗当始终顾护肾脏之精血,不可过用刚燥之品。若形瘦体羸,久病不复,为阴精气血俱虚,宜常服河车大造丸以补精血。

 6、气郁热扰证:

 主症:发作时昏仆倒地,不省人事,两眼上视,四肢抽搐,口吐 白沫,发作后,胸胁苦满,胆小恐惧,遇事易惊,饮食如常,本病多因惊而发。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沉弦。

 治法:开郁下气、镇惊宁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 15g

  黄芩 12g

 半夏 9g

  茯苓 20g

 生龙骨 30g

  生牡蛎 30g

 酒大黄 6g

  党参 15g 桂枝 6g

  僵蚕 12g

  炙甘草 12g

  加减:发作频繁,抽搐严重,加天麻 15g、钩藤 15g、全蝎 12g;失眠加酸枣仁 20g、连翘 12g。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痰火扰神证可选用清开灵、复方麝香、醒脑静注射液;另外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使用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红花黄色素、疏血通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三) 针灸治疗 根据辨证,归经取穴。

 1.风痰闭阻证 取穴:百会、人中、太冲、丰隆、膻中。

 操作:毫针刺,针用泻法,每日 1 次或隔日 1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2.痰火扰神证 取穴以任、督两脉和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主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足三里、通里; 配穴:发作时加水沟、颊车、素髎、神门、涌泉、内关强刺激不留针。夜间发作加照海,白昼发作加申脉。

 操作:毫针刺,针用泻法,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

 3.瘀阻脑络证 取穴以督脉穴为主。

 主穴:水沟、上星、太阳、风池、阳陵泉、筋缩、血海、膈俞、内关。

 配穴:头痛者,在其局部以梅花针叩刺微出血。

 操作:毫针刺,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4.气血两虚证 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脘、足三里、心俞、脾俞、内关、阳陵泉、通里。

 配穴:发作持续昏迷不醒者,可针补涌泉,灸气海、关元。

 操作:毫针刺,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

 5.肝肾阴虚证 取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主穴:肝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通里、鸠尾、阳陵泉、筋缩。

 配穴:神疲面白、久而不复者,为阴精气血俱虚之象,加气海、足三里、百会。

 操作:毫针刺,针用补法,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

 6. 气郁热扰证: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主穴:太冲、三阴交、中脘、足三里、脾俞、内关、气海。

 配穴:气郁积较重伴热象明显者,可行间、太冲放血。

 操作:毫针刺,针用平补平泻法,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一个疗程。

 (四)内科基础治疗 癫痫最主要的治疗是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治疗原则:按照癫痫类型选药;尽量单一用药;服药剂量适当;定时定量服药;坚持连续服药;观察不良反应、慎用其他药物。

 (五)其他非药物中医特色治疗 1、风痰闭阻证:

 药棒按摩:药棒用生姜汁浸泡,按摩足三里,丰隆,脾俞、太冲

 艾灸:中脘 穴位敷贴:涌泉穴 撳针:内关 耳穴压豆:肝、神门、皮质下、脾 2、痰火扰神证:

 药棒按摩:药棒蘸风油精,按摩太冲、行间、风池、丰隆 穴位敷贴:肝俞、胆俞、涌泉 撳针:风池、太阳 放血疗法:耳尖、大敦、关冲 耳穴压豆:皮质下、神门、内分泌、肝 3、瘀阻脑络证:

 药棒按摩:药棒蘸红花油,按摩三阴交、血海、足三里 艾灸:气海穴、神阙穴 放血疗法:耳尖、大敦、关冲 耳穴压豆:皮质下、神门、内分泌、心、肺 4、气血两虚证:

 艾灸:神阙、百会、关元 药棒按摩:药棒用生姜汁浸泡,按摩足三里,肾俞,脾俞 穴位敷贴:气海、涌泉、神阙 撳针:关元、气海 耳穴压豆:脾、胃、皮质下、神门、内分泌 5、肝肾亏虚证:

 艾灸:神阙、百会、关元、命门

 药棒按摩:药棒用花椒汁浸泡,按摩太溪、复溜、筑宾、肾俞。

 穴位敷贴:涌泉、志室、神阙 撳针:关元、气海 耳穴压豆:肾、肝、皮质下、神门、内分泌 中药熏蒸、热奄包、中药封包:命门至腰俞 6、气郁热扰证:

 药棒按摩:药棒用生姜汁浸泡,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穴位敷贴:神阙、涌泉 撳针:气海、血海 耳穴压豆:肺、肝、皮质下、神门、内分泌 (六)调摄护理 1.对患者进行痫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痫病的基础知识,消除患者对痫病的不正确观点和认识,解除心理上的负担,避免外界的不良因素刺激。应积极寻找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防治诱发本病的发作,要坚持正规、长期、合理用药; 2.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应清淡有节,结构合理。戒烟酒,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 4.患者应注意不宜从事高空、驾驶及水上工作,亦应注意原理火源、水电、电源。避免意外;外出时应以 2 人同行为宜,以避免突然发病时发生危险; 5.适度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发作。

 6.发作时注意观察神志的改变,抽搐的频率,脉搏的快慢与节律,舌之润燥,瞳孔之大小,有无发绀及呕吐,二便是否失禁等情况,并详加记录。对昏仆抽搐的病人,凡有义齿者均应取下,并用裹纱布的压舌板放人病人口中,防止咬伤唇舌,同时加用床档,以免翻坠下床。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标准:

 通过《痫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采用计算公式:[(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2、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且<100%; (2)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且<75%; (3)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 (4)恶化:发作频率增加。

 (二)评价方法 在患者不同门诊就诊时间:第一次就诊、第 1 个月、第 3 个月、第 6 个月时分别选用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进...

推荐访问:标签 癫痫 诊疗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