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4篇

时间:2022-10-22 14:55:03 浏览量:

篇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篇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这是一次互相启发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集体学习活动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不仅注意在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点问题还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收集也可以在家庭社区中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增强探索动物过冬方式的积极性而且在与同伴成人不同程胆参与讨论尝试归纳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科学语言社会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一、什么是案例?

  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 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 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 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案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析。

  案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 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

  幼儿园开展教学案例活动的意义?

  1、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 2、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之一。

  3、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详 实的第一手资料。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案例分析备受教师的关注,(优势)它贴

  近教师工作实际,教师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 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展的最佳手段。

  精品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接受的各种理论与学说,只有在与教 学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这需要活动案例,它是我们从教育行为的剖 析评价和反思中提升理论认识的载体,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反思总结 经验和教育规律,失败的案例中我们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去分析问题 的症结、找出偏差。这就是案例的评析,通过评析得来的经验和教训 (评析)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又用与指导教育实践、调整教育行为。

  所以这个过程既是调整完善教育行为的过程,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 程。

  三、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1、 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正确

  的教育观念的引领,评课也一样。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发展 观。新纲要颁布以来我们在教育观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以 幼儿的发展为本。孩子是课堂的主体。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 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 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 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幼儿的学服务, 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幼儿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 准就该看孩子有无进步或发展,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总 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要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精品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内容、目标,准备、过程、效果, 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关注幼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 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师生 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 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幼儿在课堂 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幼 儿的行为表现,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 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幼儿思考、讨论、引导孩 子去操作、探究、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等,以此来评价 教师课堂行为表现 (1)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 内容。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 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 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2)、看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洽。

  (3)、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精品

   1)看教态: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 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 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弹唱)。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什么样 的要求?这既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是我们评析教学活动的依据,是 我们评课的基本的思路和内容。

  下面我们针对以上几个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别进行评 析。

  一. 关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内容也就是选材 1、选材内容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生活 2、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

  3 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 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 法。)

  精品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及到活动 的难易程度。是教学、教育活动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新《刚要》提出的三大教育目标是: 认知,情感,能力的目标,对于 过去习惯了按照文本写教学目标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既要完成教育目 标又要考虑儿童的发展;既要考虑情感、态度的发展、形成又要注意 知识、技能的学习;既要思考各领域的各自特点又要考虑综合性、全 面性即各领域之间的渗透…… (一).目标的表述方式可以是教育性的也可以是发展性的,要 体现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如:案例 1:

  小班教育活动“小鸟飞”(韵律活动)的活动目标 一为:“熟悉乐曲的旋律和 ABA 的结构,听辨鸟飞(A 段轻柔、连 贯)、鸟吃食(B 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学习走小碎步,知道走时应将 前脚掌踞起轻轻移动,并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现出两段音乐的 不同。” 二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动动 作,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为:“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 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 上述三条目标清楚的表明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要做什么和应 做到何种程度。同时,也间接地暗示了教师在活动中应怎样要求幼儿 以及怎样帮助幼儿达到要求。

  精品

   该活动在提出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时,突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 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情感与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除了要求按照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 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这一顺序撰写以外,在具体陈述时,还注意以 下几点:

  第一:必须统一行为发出的主体(幼儿或教师),在表述目标时 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克服思维的混 乱。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如前述例子“小鸟飞”中的三条目标均是以幼儿作为行为发生的 主体的,其中“听辨”、“体验”“表现”、“探索”、“学习”等行为都 是幼儿发出的。尽管作为主语的“幼儿”两字在文中并未出现,但三 条目标所用的主语是统一的,意思是清楚的。

  第二: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须时刻补充该行为是属于哪一类 发展目标。如前述例子中的目标陈述清楚地表明:幼儿听辨、体验、 表现的是乐曲“小鸟飞”中两个段落在性质上的差异;

  幼儿学习的 是 基本舞步“小碎步”和做动作时不与他人挤在一起货相互碰撞;

  幼儿探索的是怎样通过手臂的方位变化里表现不同形式的鸟飞的动 作。

  第三: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 的限定语。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尽量”等,表明幼 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很可能是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和熟练性的,教师要

  精品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于孩子以指导和帮助,同时,允许他们尝试 和发生错误。

  自贯彻《规程》、《纲要》后,幼教一线工作者,往往采用着发 展目标的表述方式,但常常又混淆不清。

  例三: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 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 展目标) (2) 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 目标) (3) 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 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二).目标的指向应突出重点、兼顾多项 对于儿童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诸如:情感、态度、认知经验、技能以及观察力、想象创造等。但是 作为一个具体活动来说,由于时间的短少,涉及领域的不同,我们应 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和本次活动的重点,筛选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 使每次活动具有本身的特质,才能为儿童的发展构造一个一个不断前 行的阶梯。

  例四:目标(1)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动脑筋 的形象特点;

  目标(2)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并初步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精品

   例五:目标(1)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

  目标(2)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六:目标(1)初步学会唱歌《为什么》,会用提问的语气唱;

  目标(2)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目标(3)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析:从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虽然都是围绕小问号、 提问题等活动开展的活动,但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的活动。例四是语言 活动,例五是美术活动,例六是音乐活动。因为每个案例表述的目标 都清楚地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目标,当然又同时分别涉及到兴趣、能力、 社会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应该重点突出。

  (三)目标的文字叙述应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作为任何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增强目标意识,每个活动的 目标越清晰越具有教育价值,越能促进幼儿发展。

  例:中班综合活动《会变的脸》的目标: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现高兴、伤心、害怕、生气、愤怒等情 绪变化

  (2)能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或泥塑的方法表现某种情绪,注意眼 睛、眉毛、嘴巴等细节的变化

  (3)体验表现成功的喜悦 析:本目标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在社会(情绪 变化)、艺术(表现技能)等领域的发展程度。

  精品

   例:小班绘画《美丽的鲜花》目标:

  (1)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

  (2)培养幼儿耐心细微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修改:

  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四).目标应兼顾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

  另外,在目标表述时亦应尽量改变过去那种喜欢把活动途径、 方法写进目标的现象。诸如“通过活动”、“通过看看、说说、讲讲……”“在 采集、分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交 通安全的知识……”“引导幼儿欣赏和写生花瓶,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 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为 达成目标服务的,但它们自身不是目标,因而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目 标中呈述。

  精品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互动中得以主动

  发展的过程,因而任何一次教学,教师都必须根据课题目标、课题内 容作认真的准备。

  (一)教学准备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

  教学准备应该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部分。经验准备是教师 在备课时对儿童已有基础的分析。教师要树立过程意识,即幼儿的学 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 织任何教学时都要反复“思前”、“顾后”,使每一次教学成为幼儿一步 步成长的阶梯、一个个发展的平台,实现教育的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结 合。

  例二:小班科学活动《黄豆爷爷找宝宝》 准备:黄豆、各种豆制品、磨豆浆机、餐盘和勺子等

  (二).物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 物质准备是对于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材料、 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物质准备还要努力从便于儿童的活动、便于教师的组织,利于儿 童的整体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许多活动,如科学、音乐、体育等还要 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物质材料、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调整……,教师细致

  精品

   的考虑和合理安排可以减少儿童的等待、减少组织环节的混乱、减少 不良行为发生的机率。

  例四:中班科学活动《妈妈的小帮手》,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供剪 刀、锤子、餐刀、磁铁等工具和青菜、黄瓜、小玩具、沙子等物品, 还要仔细考虑每组的物品怎样摆放、垃圾放哪…….如果应该准备的、 必要的物品没有准备充分,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如帮妈妈摘青菜小 组,既要有放着没有摘的青菜的筐子,还要准备放剪了根、摘好了的 青菜的筐子以及放青菜根的物件,特别是放菜根的东西如果没有准 备,孩子们就会乱丢,又怎样自然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三) 努力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新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习 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内而外的不断“生长”。所以教师在思 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让孩子在参与 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提问、积累、 尝试解决问题、与别人交流等等。

  例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准备:1、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

  2、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等资料。

  3、物质准备……(本文略)。

  析:这是一次互相启发、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集体学习活动,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不仅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 过冬的话题”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点、问题,还“与幼儿共同

  精品

   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收 集,也可以在家庭、社区中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 增强探索动物过冬方式的积极性,而且在与同伴、成人不同程度地自 主获得相应的知识。事前有准备,教学过程中儿童才能积极思维、大 胆参与讨论、尝试归纳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 到科学、语言、社会、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四).教师自身作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临时的需要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幼儿情感、引导幼儿思考、支持幼儿实践、 提升幼儿认知和能力、促进幼儿诸多发展的师幼互动过程,在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创造,……. 因而教师必须为教学认真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和充分的物质准备,使 教学更加有效。

  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就是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力求了解 儿童文化,尽量缩短成人和儿童的心理距离,实现教师和儿童的有效 沟通。先人告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在信息 社会儿童有多渠道自主获得沟、川、江、河、湖、海“水”的机会,因 而教师必须拥有“纳百川而成河海”的浩瀚之水。

  例九:大班主题活动《卡通俱乐部》为了进行好这个主题,教师 不仅拥有原有的《西游记》、《猫和老鼠》、《唐老鸭和米老鼠》、 《葫芦娃》、《蓝猫》等故事,还要主动关注当前的动画片、儿童读 物,如:《百变小樱》、《大耳朵图图》、《喜洋洋和灰太狼》等, 这样在讨论“我喜爱的动画片”“ 我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时,

  精品

   才能实现与儿童的有效对话,才能走进童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与他们共欢乐、同思索。

  三、把握教学过程 体现集体教学效益 (一)教学过程应尊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教学思路就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

  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 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另外看教学的层次要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脉络清晰,由易 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 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流畅紧凑。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 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 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 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发现幼儿需求,体现因人施教 5、关注活动生成,灵活处置计划

  精品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乐) 简要过程:1、出示盆、碗、碟、杯。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 XX XX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

  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 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 奏。

  评析: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 综合)的简要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 条和对称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

  精品

   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小笔勾线、大笔涂色, 从上往下画,每种颜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 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 脸上画油彩,给予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 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

  评析: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 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 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例四: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

  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 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精品

   用清楚的方法记录 3—5 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 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几个豆宝宝? 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 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 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 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 炼。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 能力培养,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 多的是几粒?豌豆夹的多样性可以引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探索的丰 富性。活动过程应该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 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 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 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 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精品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

  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 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是这几点应该反 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 2、教学形式太多。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 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 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 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 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精品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

  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 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 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 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 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的艺术氛围,当孩子 “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 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 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 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五)、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互动、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提问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

  1、无效问题多,启发性问题少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没有仔细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就随意发问,形成了无效问题。

  2、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精品

   封闭性问题有明确而固定的答案,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的重述,或通过认知、记 忆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识,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如“这种动物叫什么”“兔子是几条腿”“你 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等,封闭性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大的比重。开放性问题则往往有不同的 答案,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建立一种关系,进行概括和解释,如“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防御自 己的本领吗”“人们为什么喜欢花呢”等。着类问题才能真正对幼儿的高水平思维形成挑战。

  3、提问面对少数幼儿,多数幼儿冷场 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事先设计问题 2、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4、提问要尽量使多数幼儿参与思考 除了延长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教师还要处理好两种策略的使用比例——充分应用海门(Hyman, 1979)所强调的高原式策略,而避免过多使用尖峰式策略。

  所谓尖峰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名回答后,连续提出较深入的问题由同一人回答,直 到某一阶段后才用另一人回答另一系列问题。高原式策略则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 再提出深入一层的问题。

  如:T :教师 C:幼儿 尖峰式策略 T: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轮子 T:轮子有什么功能? C:省力,行走方便。

  T:自行车一定要有轮子吗? C:一定需要轮子。

  T:好!还有哪些零件? C:链子。

  T:链子的功能是什么? C:带动轮子。

  T:通过什么带动轮子? …… 高原式策略 T :小朋友,请说出自行车有哪些零件? C1:轮子、车把、坐垫…… C2:链子、刹车。

  T :还有吗? C3:踏板、后架。

  C4:车条、反光灯。

  T :共有 9 项零件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呢? C2:轮子可以转动,方便行走而省力。

  C1:轮子还可以……后架…… 多运用高原式策略,有助于更多幼儿参与到思考问题中来,调动更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5、给予幼儿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个性主动、知道答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的机会越

  精品

   来越多,知识掌握的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 就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不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成为一句 空话。教师提问时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问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 机会,照应到每个角落的幼儿。

  6、对所有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是提问的延续,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认可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 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教师已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如使用一些表示认可的语言:“嗯, 还有别的想法吗”“那是一种可能”“你们对这件事都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幼儿可以根据彼此的看 法确定、调整或重建自己的观点。

  7、不诱导幼儿跟随自己的想法 如果教师不赞同幼儿的想法,应该去探究幼儿不同想法背后的原因。因为幼儿往往会在没有真正 理解的情况下就把教师(权威)的观点当作事实接受下来。如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 师问“是 3 块砖长,还是 5 把尺子长”,一名幼儿回答:“5 把尺子长”时,教师请他“再想想到底哪 个长”,幼儿看着教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改口答:“3 块砖长”,没想到教师又让他“再好好想想”, 于是有几名幼儿意识到正确答案,马上回答“一样长”。上述教师的提问引发的不是认知冲突,而是 一种对教师想法的揣测,其实是换了一种方法使幼儿接受自己的想法。

  8、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 幼儿的错误对教师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教师能看到错误背后的原因,就能预测幼儿当前的发展水 平,了解幼儿思维的线索。因此,当幼儿答案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纠正或通过语言(包括语气)和 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总之,教师 的提问技术至关重要,同样的情境,如果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幼 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把握活动节奏,调动幼 儿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性。正如拉瓦里所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适当的问 题,这样就有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

  在提问技术的使用上,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值得教师铭记与借鉴,即通过不断的诘 问使学生产生怀疑、不确定、迷茫或困惑等心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行为。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形成 初步的假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产生怀疑——促使学生承认自己并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对还是错 ——引导他建立一个正确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

  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

  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

  精品

   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 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 体育) 简要过程:

  1. 筐散放为障碍。

  •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 跑、跨、跳等。

  2. 以筐为石头铺路。

  (1) 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 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

  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 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

  一条平平整整。

  一条高低不平。

  (4) 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 玩筐。

  •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 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评析:

  四、看教育活动效果 1、目标达成度高,幼儿参与主动。

  2、师幼关系融洽,和谐民主互动。

  3、活动延伸,激发探索兴趣。

  精品

   集体教学的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 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真 正以幼儿发展为本,无论是教学步骤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提问的设 计、教具的使用等等,教师都应努力从“独奏者”“表演者”转变为“伴奏 者”“引导者”,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尽量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务实求真,保证幼儿在与人、事、物 的互动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有所提升。

  长凳游戏

  精品

   ---------大班体育活动设计及评析

  目的:

  1. 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 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 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准备:

  木制长凳(长为 2.5 米,宽为 0.3 米)8 条、海棉垫 2 块、塑料弧形积木 8 个、录音机、磁带。

  过程:

  1. 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老师一起做热身操。

  2. 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 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3. 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 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 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1)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 2 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2)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3)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 0.5 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 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4)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让幼儿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5. 让幼儿分别用各种方法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 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 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 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并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 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 集合幼儿,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

  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精品

   8. 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 “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 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 下。

  (1)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幼儿过“桥”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 保护。)

  (2)引导幼儿帮助爬凳子有困难的同伴。

  (3)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 置障碍,让他跨过。

  10. 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 质。

  11 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随教师做放松操。

  12 幼儿离场。

  评析:

  利用长凳开展体育活动,颇有新意。本活动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把长凳摆放 成各种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爬、钻、走、跑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长凳 这一“自然”运动器械的多功能性和可变性,幼儿不仅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 绪体验,而且发展了钻爬、攀登以及平衡的能力。

  从活动组织形式来看,有自由探索活动、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三种组织 形式既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又符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而合理、科学地调节了 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提高了体育锻炼的实效性。

  从活动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过程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如幼儿“自由 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这一环节是后面"钻爬游戏"的铺垫,“走桥”则是“钻爬 游戏”的延伸。此外,由于幼儿的体能、动作发展水平、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没有采用简单划一的活动形式或提出同一要求,而是有意识地在场地 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独木桥”。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还在其过“桥”时把 手伸在“桥”当中设置新障碍,增加活动难度;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及时 给以鼓励,并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参与活动,从而让每个幼

  精品

   儿通过锻炼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从实践效果看,本次活动的全过程,幼儿都处于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教师

  的教态十分亲切,语言幽默、生动,富有启发性,而且教师自始至终不忘与幼儿 进行情感交流,如教师一边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场地的布置,一边与幼儿自由交谈, 这既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又使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当幼儿说凳 子并排放置就象要“看戏”时,教师机智地说:“那就看我的表演吧。”从而自然 地过渡到示范动作的环节。

  由于体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料性,因此,教师常常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 出调整,如有一个男孩较为胆小、内向,他不敢从 4 张叠放的凳子上跳下来,教 师就以轻松的语气鼓励他试一试,并适时、适当地助了他"一臂之力"。当这位幼 儿初获成功体验时,教师又请他连续跳了 3 次,从而逐渐消除了他对高度的恐惧 感,为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动的执教者是位男教师,因此,在培养幼儿勇敢、 果断、抗挫折、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

  精品

  

篇三: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一、什么是案例? 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 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叙 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 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和分析。

  案例的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案题、案情、案 析。

   二.幼儿园开展教学案例活动的意义? 1、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理论提升的重要方法 2、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之一。

  3、教学案例分析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4、教学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 究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育教学案例,是我们从教育行为的剖析评价和反思中 提升理论认识、积累教育经验的载体。

  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过 程,有效地促进教师理论的提升,教育行为的优化,从而获得 专业的成长。

   案例评析的方法和依据:

  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儿 童观, 幼儿心理学、生理学。

  《纲要》、《指南》、《规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 然是我们进行案例分析的有力的依据。

   教育观:

  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是进行幼儿保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教育要以幼儿为本,要求我们尊重幼儿,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 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主动性、体验性、无意性、) 了解孩子发展水 平及发展需求,(特别是发展的关键期),总之以幼儿为本、以幼儿 发展为本实施教育。

  2、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强化训练不是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好的教育让孩子有继续 生长的愿望。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在需要时给幼 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提示,提供一些帮助(适当的引导) 3、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关注个体差异。

  4、幼儿园的教育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重点是发展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生活习惯,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 生活态度和关爱他人、乐群宜人的品质,这些是幼儿人生开端的必 要准备,使幼儿受益终生。

   儿童观:

  1、观察儿童——饮食、习惯、游戏、学习、睡 眠、天赋、品德等。

  2、了解儿童——兴趣、身体、学习、活动、困 难、 交友、性格等。

  3、研究儿童——心理、生理特点与规律。

  4、尊重儿童——自尊心、人格、隐私、自由、发展等。

  5、相信儿童——说话、做事、进步、能力等。

  6、理解儿童——幼稚、多动、天真、调皮、烦恼、过错等。

  7、欣赏儿童——学习、表现、成功、创造等。

  8、鼓励儿童——自信、自立、自主、自强、自制、 思考、想象、动手等。

  9、热爱儿童——真诚爱、公平爱、全面爱、科学爱。

  10、以幼儿为本—— ①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身特点;

  ②尊重儿童的发展阶段;

  ③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发 展规律,因时、因材施教。

   教育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关注幼儿: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 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 、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 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如何讨论、如何交 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幼儿的行为表现,是评 价集体教学成败的标准。

  关注教师: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注教师如何设计组织活动;教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 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思考、操作、探究;教师如何组织幼儿讨论、教 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对策略等,以此来评 价教师教育行为表现。

   (1)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 ”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2)、看师幼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 融洽。

  (3)、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

  2)看语言:

  3)看操作:

  4)应变

   1关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即选材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选材内容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生活。

  3)、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实际社会生活相联系。

  4)、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生理特点去 处 理教材。

  (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 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

   2、关于教学活动的目标 活动的目标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影响到活动的范围、涉 及到活动的难易程度,是教学、教育活动所追求的价值所在。

  1)、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目标指向应突出重点、兼顾 多项,要体现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 质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儿童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是多 方面的,诸如:情感、态度、认知经验、技能以及观察力、 想象创造等。但是作为一个具体活动来说,由于时间的短少 ,涉及领域的不同,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和本次活动 的重点,筛选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使每次活动具有本身的 特质,才能为儿童的发展构造一个一个不断前行的阶梯。

  即使是综合活动,其目标也不是面面俱到的大杂烩,而 应该重点突出。

   如:案例1:

  小班教育活动“小鸟飞”(韵律活动)的活动 目标

  一:“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的结构,听辨鸟飞(A段轻柔、 连贯)、鸟吃食(B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学习走小碎步,知道 走时应将前脚掌踞起轻轻移动,并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 现出两段音乐的不同。” 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 动动作,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 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

   评析:该活动在提出音乐教育活动目标时,突出了以下 三方面的要求: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 ;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情感与 积极的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全面性 上述三条目标清楚的表明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将要做什 么和应做到何种程度。同时,也间接地暗示了教师在活动 中应怎样要求幼儿以及怎样帮助幼儿达到要求。——具体 性、适宜性。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要求按照认知能力、学习能 力、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品质这一顺序撰写。

   :必须统一行为发出的主体(幼儿或教师),在表述目标时 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克服思 维的混乱。(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须时刻补充该行为是属于哪一类 发展目标。

  :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 的限定语。

   例三: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 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 是发展目标) (2) 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 是教育目标) (3) 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 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3)目标的文字叙述应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作为任何一次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增强目标意识,每个 活动的目标越清晰越具有教育价值,越能促进幼儿发展。

  例:中班综合活动《会变的脸》的目标: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现高兴、伤心、害怕、生气、愤 怒等情绪变化 (2)能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或泥塑的方法表现某种情绪, 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等细节的变化 (3)体验表现成功的喜悦 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的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 性和协调性,(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及爱 劳动的良好品德

   例:小班绘画《美丽的鲜花》目标:

  (1)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 解;

  (2)培养幼儿耐心细微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

  修改:

  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 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

  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4).目标应兼顾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 3.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 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在与教师、同伴、材料互动中 得以主动发展的过程,因而任何一次教学,教师都必须根据 课题内容、课题目标作认真的准备。

  1)教学准备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

  教学准备应该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部分。经验准 备是教师在备课时对儿童已有基础的分析。教师要树立过程 意识,即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地、螺旋式 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组织任何教学时都要反复“思前” 、“顾后”,使每一次教学成为幼儿一步步成长的阶梯、一 个个发展的平台,实现教育的联系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

   例:小班科学活动《黄豆爷爷找宝宝》 准备:黄豆、各种豆制品、磨豆浆机、餐盘和勺子等

  2).物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 物质准备是对于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 材料、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目标 顺利达成。

  物质准备还要努力从便于儿童的活动、便于教师的组织, 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等多方面考虑。许多活动,如科学、音乐 、体育等还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物质材料、设备的摆放位置和 调整……,教师细致的考虑和合理安排可以减少儿童的等待、 减少组织环节的混乱、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机率。

  例四:中班科学活动《妈妈的小帮手》

   3) 努力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的经验 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内而外的不断“生长”。所以教师在 思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者,让 孩子在参与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的过程中学习 、思考、提问、积累、尝试解决问题、与别人交流等等。

   例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准备:1、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 的话题。

  2、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音 像等资料。

  3、物质准备……(本文略)。

  析:这是一次互相启发、经验分享、共同提高的集体学习 活动,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不仅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 同谈论关于动物过冬的话题”以了解儿童的已有经验、兴趣 点、问题,还“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书籍 、音像资料”,儿童可以在幼儿园收集,也可以在家庭、社 区中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增强探索动物 过冬方式的积极性,而且在与同伴、成人不同程度地自主获 得相应的知识。事前有准备,教学过程中儿童才能积极思维 、大胆参与讨论、尝试归纳动物过冬的方式,从而使儿童在 学习过程中得到科学、语言、社会、情感、能力等诸多方面 的发展。

   4).教师自身作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临时的需要 做好自身的经验准备就是要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 力求了解儿童文化,尽量缩短成人和儿童的心理距离,实现 教师和儿童的有效沟通。先人告诫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要有一缸水”,在信息社会儿童有多渠道自主获得沟 、川、江、河、湖、海“水”的机会,因而教师必须拥有“ 纳百川而成河海”的浩瀚之水。

  例九:大班主题活动《卡通俱乐部》

   4、把握教学过程 体现集体教学效益 1)教学过程应尊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 次性。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教学思路就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 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 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 操作练习等。

  另外看教学的层次要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脉络清晰,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 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 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流畅紧凑。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 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 否合理等。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 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发现幼儿需求,关注个体差异,体现因人施教。

  案例 小班科学活动《会动的玩具》 (5)、关注活动生成,灵活调整计划。

   案例:

  •

  •

  •

  •

  • • • •

  •

  •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 (音乐)简要过程:1、出示盆、碗、 碟、杯。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 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 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 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

  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 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 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 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奏。

  评析:

  

   

  

  

     

  

  

   

   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 综合)的简要 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

  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 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条和对称的方法表 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

  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

  小笔勾线、大笔涂色,从上往下画,每种颜 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 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脸上画油彩,给予 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 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

   2)、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 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 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例四: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

  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 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

   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 积极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 几个豆宝宝?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 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 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最后一个环节让 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培养,更 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多的是 几粒?活动过程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

  3)、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 媒介,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 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 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

   例: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 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 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 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 ,但是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 2、教学形式太多。

  3、没有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 杂了,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 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 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 究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中班的音乐活动《小树叶》

  —— 艺术教育不艺术 中班的音乐活动《小树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会拍歌曲 小树叶的节奏。老师弹唱《小树叶》和小朋友一起复习儿歌 《小树叶》,然后,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打节奏,我们 来看看这个节奏。”老师拿出图示,一张大白纸上写着好几 行x xx xx x 这样的节奏符号 。老师又说:“一个一个小叉 子打一下,两个小叉子打两下……叉子下面有横的快一点儿 ,没有横的慢一点儿.。”老师像讲解数学题一样,教孩子认 符号,可是底下的小朋友一脸的茫然,一边念一边拍手,连 续几遍还不会,一些淘气的小朋友开始东张西望,搞起小动 作了。老师说:“下面我们分组来做。”这下更散了,那些 干巴巴的符号已经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了,老师满头大汗地 进行小组指导。最后,老师弹琴,集体按节奏念儿歌拍手, 效果可想而知。这里,俨然一个识别符号的课堂,艺术的氛 围已经不存在了。

  •幼儿学习艺术的图片

   4)、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 程不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 新能力的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 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 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 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小兔玩筐(中班 体育) 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 ,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1) 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 吧。(2)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妈:“石头”有不同颜色 ,我们来铺路吧(3)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一条平平整整。

  一条高低不平。(4)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案例—— 艺术教育不艺术 调查中发现,教师大多并没有采用艺术的方式来教孩 子音乐,而采用“科学严肃”的方法。如中班的音乐活动《 小树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会拍歌曲小树叶的节奏。老师弹 唱《小树叶》和小朋友一起复习儿歌《小树叶》,然后,老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打节奏,我们来看看这个节奏。”老 师拿出图示,一张大白纸上写着好几行x xx xx x 这样的节奏 符号 。老师又说:“一个一个小叉子打一下,两个小叉子打 两下……叉子下面有横的快一点儿,没有横的慢一点儿.。”老 师像讲解数学题一样,教孩子认符号,可是底下的小朋友一 脸的茫然,一边念一边拍手,连续几遍还不会,一些淘气的 小朋友开始东张西望,搞起小动作了。老师说:“下面我们 分组来做。”这下更散了,那些干巴巴的符号已经引不起孩 子们的兴趣了,老师满头大汗地进行小组指导。最后,老师 弹琴,集体按节奏念儿歌拍手,效果可想而知。这里,俨然 一个识别符号的课堂,艺术的氛围已经不存在了。

  •幼儿学习艺术的图片

   提问体现教师主导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与幼儿互动,从而 不断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主动探究。

  教师提问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

  (1)、无效问题多,启发性问题少 (2)、封闭性问题多,开放性问题少 封闭性问题有明确而固定的答案,只需幼儿对事实或其他事 项作回忆性的重述,或通过认知、记忆和选择性回想进行再认 识,就可以知道问题的答案; 封闭性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中占很 大的比重。

  开放性问题则往往有不同的答案,需要幼儿比较和分析信息 ,建立一种关系,进行概括和解释,这类问题才能真正对幼儿 的高水平思维形成挑战。

   ( 3)、提问面对少数幼儿,多数幼儿冷场

  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教师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事先设计问题 2)、以开放性问题为主 3)、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4)提问要尽量使多数幼儿参与思考 除了延长提问后等待回答的时间,教师还要处理好两种策略 的使用比例——充分应用海门(Hyman,1979)所强调的高原式 策略,而避免过多使用尖峰式策略。

  尖峰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指名回答后,连续提出 较深入的问题由同一人回答,直到某一阶段后才用另一人回答 另一系列问题。

  高原式策略,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并由多人回答后,再提 出深入一层的问题。

   5)、给予幼儿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往往会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予那些个性主动、知道答 案的幼儿,结果,这部分幼儿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掌握的 越好;那些表现不活跃的幼儿则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这种 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就是积极的幼儿掌握控制课堂发言,不 活跃的幼儿长久保持沉默,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成为一 句空话。教师提问时目光应面向所有的幼儿,让他们感到教 师是在问自己,应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应到每 个角落的幼儿。

   6)、对所有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是提问的延续,对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教师要认可 和接纳所有幼儿的回答,不一定是赞同,但要让幼儿知道教师已 经听到了他的回答,知道了他的想法,如使用一些表示认可的语 言:“嗯,还有别的想法吗”“那是一种可能”“你们对这件事都 有一些有趣的想法”。幼儿可以根据彼此的看法确定、调整或重 建自己的观点。

  7)、不诱导幼儿跟随自己的想法 如果教师不赞同幼儿的想法,应该去探究幼儿不同想法背后的原 因。因为幼儿往往会在没有真正理解的情况下就把教师(权威)的 观点当作事实接受下来。

   8)、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并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 幼儿的错误对教师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教师能看到错误 背后的原因,就能预测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思维 的线索。因此,当幼儿答案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纠正或通 过语言(包括语气)和表情让幼儿感到自己出了错,而是要 迅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调整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总之, 教师的提问技术至关重要,同样的情境,如果教师提出不同 的问题,或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提出,幼儿探究的主动 性、深度和广度会完全不同。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 助于把握活动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双边活动 的有效性。正如拉瓦里所说,“教师在最为适当的时候提出 适当的问题,这样就有可能推动儿童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 动”。

   5、看教育活动效果 1)、目标达成度高,幼儿参与主动。

  2)、师幼关系融洽,和谐民主互动。

  3)、活动延伸,激发探索兴趣。

  集体教学的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 学习的过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 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以幼儿发展为本,无论是教学步骤 的安排、教法的选择、提问的设计、教具的使用等等,教 师都应努力从“独奏者”“表演者”转变为“伴奏者”“ 引导者”,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尽量满足幼 儿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务实求真, 保证幼儿在与人、事、物的互动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积 累、有所提升。

  

篇四: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 及评析

   •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活动案例及评析

  1、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支撑 教育观念上有了一个根本的转变:

  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2、要掌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活动内容、目标,准备、过程、效果

   教学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 关注幼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 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 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活动中师生互动、自主学 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 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孩子是怎么学的。

  通过了解幼儿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 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幼儿的行为表 现,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 关注教师: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教师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如何 组织并促使幼儿思考、讨论、引导孩子去操作、探 究、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幼儿的学习等,以此来评 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

   (1)看教学方法和手段 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 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 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 “学”的方法的统一。

  (2)、看师生关系 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洽。

  (3)、看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教态: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

  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

  2、看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

  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 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弹唱)。

   (一) 关于教学活动的内容

  1、选材内容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生活。

  2、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与实际社会生活相

  联系。

  3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情感和能力的

  培养。

   (二)关于教学活动的目标

  •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 标准,它是师生双方所预期的,既是教师教的目标, 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实质上是学生学习的 预期结果。

  • 首先,要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 确的要求。

  • 第二,幼儿园的目标的设置不但有知识技能方面 的,还应注重能力、情感发展方面。

  • 第三,要注意各个领域的联系。

  • 最后,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注意知识的延伸。

   举例分析教学目标

  1、关于目标价值取向 (1)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取向 活动名称:秋天到了 活动目标: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充分想象,大胆的描述对于

  秋天的认识,引起孩子对于季节变化的关注与思考,感受秋 天的美好。

  (2)情感、态度、能力的目标取向 活动名称:信的旅行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议议的过程中,交流了解邮递员送信的主要 环节,感受平凡小事也需要很多人的辛勤付出。

  2)引起孩子对生活中人和事的关注,培养他们观察、探究能力。

   (3)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的目标取向 主题:小花园(小班) 名称:美丽的小花园 顾忌了基础性而忽略了发展性:

  目标:(1)运用对花的已有经验,感知交替排列的变

  化规律,并续排。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别人以及成功的快乐。

  顾忌了发展性而忽略了基础性:

  目标:(1)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肢体语

  言表现小花园的美丽。

  (2)体验游戏的快乐。

   2、关于目标设定的适度问题 (1)适合幼儿年龄特征 案例:语言活动《逃家小兔》,放在哪个年龄段合

  适,怎样确定目标? (2)找准最近发展区 活动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交流自己作品,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

  感受四季为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快乐,发展孩子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一年四季缺一不可,引发孩 子对每个季节的期盼之情。

   3、目标的指向应突出重点、兼顾多项 例1:目标(1)学习儿歌,感受小主人公(李苗苗)爱

  动脑筋的形象特点;

  目标(2)乐意向小问号学习,并初步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

  例2:目标(1)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问题;

  目标(2)能大胆地构图,比较确切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

  例3:目标(1)初步学会唱歌《为什么》,会用提问的 语气唱;

  目标(2)能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目标(3)对探索周围现象有较浓的兴趣。

  11

   4、目标的文字叙述应精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例1:中班综合活动《会变的脸》的目标:

  (1)感知并能用表情表现高兴、伤心、害怕、生气、愤怒等情

  绪变化 (2)能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或泥塑的方法表现某种情绪,注意眼

  睛、眉毛、嘴巴等细节的变化 (3)体验表现成功的喜悦 例2:小班绘画《美丽的鲜花》目标:

  (1)通过学画各种形状的小花,提高幼儿对花的认识与理解;

  (2)培养幼儿耐心细微的良好品质,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

  如果以教育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如果以发展目标呈现,可以这样表述: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花的美丽。

  (2)能大胆地选用手指或棉签点画出自己喜爱的花。

  12

   教学活动目标制定修改实例:

  问题一:目标表述过于宽泛,活动的落脚点不明确

  案例:中班活动“我喜欢的书” 活动目标: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

  阅读有关的经验;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 激发阅读的兴趣。

  建议调整为:1.在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进 一步了解书的结构和特征,知道不同的人喜欢看 不同的书;2.提高阅读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自 主阅读并有初步的理解。

  13

   问题二:以“写过程”代替“写目标”,目标缺乏价 值定位

  案例:大班活动“摘橘子” 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和录像回忆、交流各自在

  摘橘子活动中的经历;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 发现橘子成熟的简单过程,萌发爱护植物的情感。

  建议调整为:1.在回忆、交流摘橘子经历的过程中, 积累解决困难的方法和经验;2.发现橘子成熟的 简单过程,进一步萌发探索植物生长变化的愿望。

  14

   问题三:目标陈述混乱,缺乏整体的思考

  案例:小班活动“我的名字” 活动目标: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

  答教师的呼唤;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 集体面前说话。

  建议调整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 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5

   (三)关于教学活动的准备

  1、教学准备应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

  经验准备是教师在备课时对儿童已有基础的分析。教师要树 立过程意识,即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地、 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物质准备要考虑周到、适宜 物质准备是对于每次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学具、操作材 料、场地等的思考和准备,物质准备充分可以保证教学目标 顺利达成。

  3、努力让准备的过程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新的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是 学习者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的环境中自内而外的不断“生长”。

  所以教师在思考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尽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 主动者,让孩子在参与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4、教师自身作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临时的需要 教师要具备通识性知识。

  16

   三、把握教学过程 体现集体教学效益

  (一)教学过程应尊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活动顺序的层次性。

  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

  • 教学思路就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

  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 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

  • 另外看教学的层次要主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脉络清晰,由易到 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 • 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

  ,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

  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环节是否流畅紧凑。

  • 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

  “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 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 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

  4、发现幼儿需求,体现因人施教 5、关注活动生成,灵活处置计划。

  17

   例1:《逛菜场》(小班社会)

  简要过程:

  1、设置情景,进入“菜市场”。

  在《买菜》的音乐中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买菜招待客人的愿 望。

  2、和幼儿一起开展买菜游戏。

  1)熟悉菜市场环境,并与卖菜的哥哥姐姐打招呼。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买菜,学习主动与人交往。

  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礼貌用语,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我 要买 ****”、“请帮我拿***”、“谢谢”等等。

  3)进行买菜游戏:卖菜的哥哥姐姐对会主动交流及正确买菜(买 一样菜使用一元游戏币)的幼儿及时给予红花奖励。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进行交往。

  3、分享交流。

  1)进行小结,交流买菜的经验,分享买菜的快乐。

  2)对哥哥姐姐表示感谢,并邀请去做客。播放《扮家家》音乐离

  开活动室。

  18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提高主要目标达成 度。

  例1:数豌豆(中班、数学) 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

  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

  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

  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 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

  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 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

  粒?

  19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 实效性。

  例1:《安全回家》(中班社会) 简要过程:

  1 、听离院曲,引出离院主题。

  2 、播放幼儿哭泣声音及视频,引出走失幼儿。

  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朋友会在离院时走失。

  3、 播放离院时的若干照片。

  1)第一遍滚动浏览照片,教师提问:小朋友的这些行为安全吗 2 )第二遍分组播放照片,师幼逐一讨论并进行对比,进行判断怎

  样做好,怎样做不好。

  4、回放正确照片,进行正面教育,教师小结。

  5、 幼儿集体讨论:离院时如果走失了怎么办? 6、响起离院音乐,幼儿自扮家长和孩子的角色,安全愉快地离开活

  动室。

  20

   例2: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 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 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

  下的;

  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

  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21

   (四)教学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

  和条件。

  例1:《玩管子》(中班 科学) 简要过程:

  一、积塑管游戏:1、幼儿选择积塑管玩具自由拼搭。

  2、出示废旧水管,初步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废旧水管游戏。

  1、直管游戏。

  幼儿玩射门游戏,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乒乓球通过直管射入球门。

  2、弯管游戏。

  1)教师将球门放在水管侧面,引导幼儿想办法在不移动水管的情况下如 何使乒乓球射入球门。

  教师提供“C”型、“S”型等形状的连接管,引导幼儿进行连接, 探索兵兵球射入球门的方法。观察用不同方法实践的孩子。

  2)请幼儿演示,提问:你选了什么形状的连接管帮你拐弯射门。注意观 察成功与失败的孩子,在演示过程中共同探讨失败和成功的原因。

  三、管子连接游戏。

  幼儿自由组合连接若干根管子,教师用玻璃球进行验证,感知管子的

  输送作用,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2

   四、看教育活动效果 1、目标达成度高,幼儿参与主动。

  2、师幼关系融洽,和谐民主互动。

  3、活动延伸,激发探索兴趣。

  23

   谢 谢!

  

推荐访问:评析 教学活动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