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课讲稿】让历史昭示未来迈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范文推荐)

时间:2022-04-19 15:4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让历史昭示未来迈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课讲稿】让历史昭示未来迈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范文推荐)

 

 让历史昭示未来迈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等建立了不朽功勋,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党领导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我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建设科技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百年奋斗,夙夜为国为民谋。2021 年 11 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阐明党的百年奋斗“行天下之大道”,实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世纪辉煌,昂首开启新征程。总结历史,是为了洞观历史发展规律、洞察未来发展大势。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关键节点上,观察国家前途命运、审视政党行动价值,才能准确把握好历史大势和历史使命,清晰昭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道路方向。《决议》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強国复兴,科技自立更自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以科技创新能力和尖端前沿技术控制能力为核心的国家竞争空前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赋予科技创新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

 一、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实历史足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0 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这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自然科学研究组织,其宗旨是广泛组织自然科学界人士、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掌握与提高自然科学的战斗力,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服务 1”。毛泽东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强调“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2)。1945 年,在党的影响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1949 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进一步指出“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昭示了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仅一个月后,中国科学院成立,这标志着党领导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的开端,有力推进了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1953 年,《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要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1956 年是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订了堪称国内外最成功的科技规划《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指导方针,该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科技体制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45)。党的八大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进步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科技研发体系,快速涌现出一批追赶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成果,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从 1978 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 1988 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 1982 年制定“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到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2 年提出“人才强国”战略、2005 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等,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方针不断迭代升级。同时,国家相继部署实施了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支持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军转民科技开发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此外,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科技创新组织平台和资助体系;实施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以及推动高校“211 工程”和“985 工程”等国家科技创新主体力量发展壮大。科技的全方位快速发展有力支撑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 年),深入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2014 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2015 年),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2016 年)以及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等。国家科技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清晰指导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科技强国。与此同时,国家还制定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 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25年)》(2021 年)、《国家标准化纲要》(2021 年)等重要科技战略规划,以及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法规及政策文件,有力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政策“强供给”时代。这些国家科技规划、法规及政策的“强供给”有力推动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6”,我国创新能力排名世界第 12 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是前 30 位创新领先经济体中唯一的中等收人经济体,在全球 100 个城市科技集群中,中国大陆就有 19 个城市创新集群进入。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全球创新领先经济体的地位,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党领导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1.党的领导,思想指引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时期,党高度重视国家和民族的科技事业发展,充分结合各个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从提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大家都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到“向科学进军”,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党的科技指导思想不断发展,旗帜鲜明地指明了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时代使命。

 2.凌云壮志,自力更生 由于清朝政府长期的闭关锁国,我国缺乏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积累,“五四”运动以后近现代科技思想才正式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以革命的豪迈主义精神,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在世界大国中可以说创造了奇迹,凭借的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革命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聂荣臻回顾我国科技发展的经验时,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虽然是被“逼迫”出来的,但“自力更生”是我国科技从无到有、在短期内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科技研发体系的制胜法宝。

 3.顶层设计,规划引领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科技思想指导下,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其中,《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2000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的人力最多,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些重大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清晰地引领和凝聚了国家科技力量,为科

 技事业发展同心奋斗。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第一个中长期规划,《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从 13 个方面提出了 57 项重要科技任务和 616 个中心问题,特别是确定了具有全局意义的 12 项重大任务和 6 项紧急尖端科技任务 8)。该规划的成功实施,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我国科技体制的基本盘。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发挥和善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攻克了科技发展的一些战略高地。

 4.热忱抖擞,降才用才 人才驱动创新,人才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以博大的胸怀、极大的热忱、千方百计的措施,热忱邀请和全力帮助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党的领导人与科学家互动的感人故事,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佳话。1956 年,周恩来在中央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回国杰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得到了新中国的充分信任和放手使用,他们为祖国强大数十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支撑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快速成功吸引、凝聚和建设了一支高层次、热忱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是新中国科技事业“重点发展、迎头赶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密码。2021 年 9 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新时代与建设科技强国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強国战略得到进一步加强。

 5.开放发展,注重合作 科学知识是人类的智慧创造,科技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封闭就没有思想交流,封闭就难以创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1956 年制定《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近 20 位前苏联专家参与帮助进行规划制定 9),双方科学家开展了良好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界与全球科技界的实质性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合作,特别是参加了一系列大型国际基础研究项目合作。同时,我国对留学生采取“来去自由”的方针,有效织密了中外科技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合作网络,国家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在党的领导下以“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国家发展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更加得益于开放发展和国际合作。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既要全面促进国内科技合作,也要加强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推动。

 6.制度建设,法治保障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不断根据相应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科技发展的使命任务,探索和形成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制保障、激励机制和良好环境。1961 年,中央批转《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研十四条”,曾被邓小平称为“科学宪法”)在全国试行,并要求“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切实保证他们的工作时间,要求和帮助他们踏踏实实做出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陆续制定并颁布实施。1984 年,《专利法》制定并于1985 年正式施行;1993 年,《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实施;2002 年,《科学技术普及法》通过施行;2015 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实施等。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国家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后来都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随着这些重要的国家科技法律的制定、施行和修订完善,我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事业发展基础性制度体系。

 党和国家的制度与政策是党治国理政的“国之大者”。科技事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是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治理工具。在新时代迈向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准确判断和充分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规律和国际科技竞争形势,制定切实可行的促进科技高质量创新、高水平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状态和整体效能。

 三、结语

 21 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演进,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之一。在新科技变革时代,科技国家化和企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国际科技竞争空前剧烈。科技国家化特征表现在,国家谋求占领基础与前沿科技领域战略制高点与控制权,进而谋求实现国家竞争力的绝对优势。科技企业化特征表现在,科技领军企业追求占领技术前沿领域制高点和垄断权,谋求企业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科学是全球性事业,但也是国家优势的源泉。“没有科学的进步,其他方面的任何成就,在现代世界都无法确保国家的健康、繁荣和安全。”万尼瓦尔·布什(Vn-nevar Bush)1945 年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写的这句话,放在当今的高度和激烈竞争的世界中,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震撼力。因此,必须确立科学技术政策的国家利益导向。

 现代科技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发展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新趋势和新规律相适应的科技与创新政策体系”。在科技国家化、企业化特...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昭示 【党课讲稿】让历史昭示未来迈向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