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物报道由浅入深三个层次 人物报道文章

时间:2022-04-06 13:49: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报道由浅入深三个层次 人物报道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物报道由浅入深三个层次 人物报道文章

人物报道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王均瑶英年早逝,留下许多身前身后未了事,因而媒体了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度。本文根据《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王均瑶的报道,简单探讨以人物为核心的人物报道或是传记性报道的由浅入深的三个写作层次。

王均瑶逝世于2004年11月7日,和阿拉法特逝世的日子很接近,在部分程度上分流了媒体对其的关注度。《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04年11月15日的报纸上将其和阿拉法特的报道并行,《王均瑶撒手》,并配有三篇相关报道《王均瑶身前事》、《大厦股份要约收购有惊无险?》、《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但在份量仍稍逊阿拉法特的报道一筹;而《经济观察报》因将报道重点放置在阿拉法特身上,所以关于王的详细报道则晚了整整一个星期,相关报道只有《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一篇。

在时效上,《经济观察报》已经落后于《21世纪经济报道》,但从它报道的题目《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可以读解出,它的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王均瑶个人和他的均瑶集团的微观层面的报道,而是将新闻的外延扩散到以王均瑶为代表的一代温州商人的宏观层面,报道中具体记叙的是什么内容,我们无法从题目中进一步了解。

个人认为“新闻人物”(特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是报道的主体)这一概念有三个层次的内涵:

第一层次,既是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一般信息,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王均瑶撒手》、《王均瑶身前事》,传递的是紧密围绕当事人王均瑶的信息;

第二层次:从当事人枝蔓出去的相关信息,附属于当事人的,或是其家人、其从事的事业的相关信息等,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大厦股份要约收购有惊无险?》就属于第二层次的新闻;

第三层次:以当事人为契机或是背景材料,着力于更深、广层面的相关信息,《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与《经济观察报》的《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就属于这一层次。

当然,这三个层次的也是随着时效性的逐步推延而由浅入深地运用的,当新闻人物处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是运用第一层次的最佳时机,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还保留有浓厚的兴趣;当大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随着事件的烟消云散渐渐淡忘时,第二、第三层次的运用就比较有利,假如再重复第一层次的信息,就难免重蹈覆辙,枯燥乏味,巧妙利用二、三层次的信息,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亦能写出精彩的报道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1世纪经济报道》的《王均瑶撒手》这篇报道,对其标题进行结构分析,就能解读出报道的重点是在于:撒手之后如何如何……报道的确也是如此进行的,分成两部分成文,《四大多元板块》和《挑战家族治理难题》,这两方面正是关系均瑶集团发展的重大事项,也可以说是在王均瑶死后均瑶集团面临的两大难题。作为民营企业家的王均瑶,他和均瑶集团的成功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如何实现顺利过渡,将会是读者关注的中心焦点。“温州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们正直壮年,根本没有考虑过接班人的问题,而王均瑶的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一串串悬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与大多数的温州草根民企一样,均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在此,记者根据采访到的信息,综合整理,将均瑶集团的发展历程分为置业、航空、乳业三大传统主业和投资这一新兴领域。而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是王氏二兄弟、早期合作伙伴占有公司股份的大头,但也引进了职业经理人:王浩,正行走在公司化的大道上。这篇报道可谓中规中矩,采访翔实、多采用当事人的直接引语表达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另外一篇报道《王均瑶身前事》,是一篇传记性报道,根据人生的发展经历来讲述王均瑶的一生,第一板块《胆大包天的创业者》,记录王均瑶在湖南的起步阶段,胆大包天的创立全国第一家包(飞)机公司,专事温州和湖南长沙之间运送温州商人,由此挖掘到第一桶金。第二板块《社会活动家》,记录功成名就后的王均瑶的另一方面的生活:寻求企业的多元经济增长点,并行发展航空和牛奶产业;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寻求企业发展的政治“庇护牌”。以人物的发展经历为主线,串连起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事件,透视宏观的社会变迁,这或许人物传记性报道的主要功能。这篇报道事例翔实,采访到很多当时与王均瑶有过接触的人,用他们的话语回忆对王的评价

《21世纪经济报道》的另一篇文章《外资银行度身订制富豪身前生后事》,个人认为安排得相当巧妙,一件看似没有多大新闻价值的事件,藉由王均瑶的突然逝世这个“新闻由头”反而联系了起来:富豪的突然逝世,留下了巨额遗产,会被政府克扣高额的遗产税。外资银行将帮助富豪在身前建立基金会,转移财富,合理避免高额的遗产税。这里把握住了两个关键的联系点:富豪——王均瑶,逝世——王的英年早逝。如此一来读者会对这篇原本不算起眼的报道投注更多的关注(至少本人就是如此),并因此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在策划人物报道的相关专题时,编辑的眼光比较独到,能够将原本只是“新闻边缘”的材料巧妙引入新闻中心。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亦是如此,做了一篇关于阿翁妻子苏哈的报道,丰富主体。

反观《经济观察报》2004年11月22日的报道《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此时离王均瑶去世已有半个月的时间,如果再从头讲述王均瑶的创业史、生活经济,难免步人后尘。

标题《一代温州商人的背影》就已经渗透出记者写作的潜台词:回顾历史的沧桑感,有股史诗式的写作意味。这篇报道的时效性已不那么明显,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记者述评式的观点:“当一个民营企业面临权利传递,我们与其怀疑他们的家族治理结构,不如检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只有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家减压,才能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空间”,这样的写作话语,放到一篇社论中也是没有问题的。该报首席记者仲伟志写这篇报道可谓是厚积薄发,从王出发,回顾联系王之前的许多极富探索意识的温州商人。这篇报道中传达出的信息量远远大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任何一篇报道,思想的立意也深刻得多。

“一代温州商人”不仅仅只有王均瑶,王代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是成功之后进军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还有正泰集团的南存辉是仍然留守温州的企业代表;也有以刘大源为代表的早期“八大王”,但他们过早萌发市场经济的念头,也过早的因为政策的原因走出历史舞台;更有打算建造乡村电动轿车而耗尽家产的理想主义者叶文贵;更有因为股权分配不均被刺杀得在北京创办大红门辅料综合市场的周祖豹……记者将这些温州商人的创业史娓娓道来,契合了记者预先提出的一个观点:“其实,早在王均瑶去世之前,为温州民营经济开山的这一代人,就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与危机。在几乎是过分传奇化的温州奇迹背后,在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纠缠之后,这个群体面对的是依然严酷的考验。他们开始分化,有人激进,有人转型、有人失落、有人陷入悲剧、有人凭吊昔日的光荣。”

这篇报道从王均瑶出发,折射到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多的整个温州民营企业家群,反观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夹缝中生存的艰难,而民营企业家则在公共权力这张“不可触摸的网”中艰难前行……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说:“只有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减压,才能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大的空间。否则,这一代人将注定成为历史的服用者。他们像一群登陆的士兵,忍受着种种困惑和焦虑,步履沉重”。紧随其后,记者以这样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语结束全文:“从这个角度说,王均瑶的英年早逝也为我们发出了体制预警”。报道在此,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这篇报道可以说是对新闻的“内核信息”进行宏观化延伸的代表,对应上述“新闻”概念的三个层次,这篇报道是建立在第三层次上的,同时也是最高层次的。第一层次(基本事实)的把握,普通记者就能掌握。第二层次的事实,记者编辑运用特殊的新闻理念,开阔思路也能掌握。而第三层次的事实,记者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实材料积累和理论积累恐怕是不行的,这需要记者站立在社会宏观大视野的高度来看待问题,运用哲学中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等观点科学分析才能把握。

推荐访问:人物报道文章 由浅入深 层次 人物 人物报道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人物深度报道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