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2年10乡村建设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精选文档)

时间:2022-07-05 18:4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10乡村建设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10乡村建设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心得体会研讨交流(精选文档)

 

  1 2022年10乡村建设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心得体会研讨交流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一体推进 近年来,口县把党建引领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聚焦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一体推进,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口村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打破资源壁垒,运用科技手段,扶优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便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扛起来。该县建立了县委常委会优先议定机制,出台县领导包联制度,印发《关于从严从实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形成县委主体责任常态落实体系。每季度进行现场观摩、每月开会调度、每周进村入户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及时研究重大事项,破解瓶颈问题。县委组织部全员下沉一线,每季度对全县 528 个农村(社区)开展一次全覆盖走访调研。同时,该县制订《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压实乡镇党委书记主要精力抓乡村振兴职责,通过擂台比武、创星争先,促使乡村两级干部奋发作为、尽职尽责。全县 680名驻村干部、1118 名帮扶责任人、55 名科技特派员和 226

  2 名产业指导员向乡村振兴集聚。

 配强基层队伍,把乡村干部的干事劲头鼓起来。该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紧扣乡村振兴需求选用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35 岁以下干部 47 名,占比 42%;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干部 45 名,占比 40%,有乡村工作经历的成员 90%以上。村“两委”换届后,全县所有村均实现党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人兼”,其中 50 岁以下达 61%,大专以上学历达 42.3%,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四类人员”达 100%。按照“一线经历优先考虑、乡镇推荐优先使用”的原则,提拔重用 18 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班子,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强化政治功能,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强起来。该县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行五级党建网格化管理,构建了党委领导、支部主导、党员群众多方参与的网格化党建体系。全县五级网格共融入网格员 8916 名,面对面联系服务群众,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着力打造了以口院村、吕庄村为核心的两个市级党建示范带(片)和 21 个县级党建综合示范点。目前,仅口院村就带动周边村发展设施蔬菜 540 余亩,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土地集中托管经营、“1+X+1”产业扶贫等措施,该

  3 县年集体收入 5 万元以上的村达 516 个,其中 10 万元以上的达 116 个村。

 做强乡村产业,让乡村振兴的底气硬起来。该县围绕“一主两辅”产业(一个蔬菜主导产业,红梨和肉羊两个辅助产业),引进现代鑫鼎农业院士工作站、口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6 家农业科技机构,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30 余项;引进省级以上专家 31 人、培育“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130 余人。特别是借力中央党校高端资源,举办政治理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培训班 20 多期,培训各类人员 1万余人次,培育打造了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采用“党支部+农户+合作社+产业项目+市场”模式,让更多农户聚在产业链上、富在产业链上。其中,糯玉米深加工项目,带动 40 多个村 2000 余户农民种植糯玉米 2.2 万亩,亩均增收 1200 元;建成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红梨生产基地 1.2 万亩,涉及 50 多个村,亩均产值超 5 万元;打造了口院农耕小镇、古早清凉生态园、 公民俗小镇等农旅品牌,取得农民增富、企业增效、集体增收三方共赢的效果。

  4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理论文章研讨交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高组织协调各类治理主体的多元治理能力,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密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绩效管理,健全激

  5 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建设“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等新型德治平台,发挥群众自治组织教化约束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农村实际出发,围绕乡村重要事务,设置积分项和扣分项,引领乡村治理新风尚。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重点抓好全国、省级婚俗试验区建设。持续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选树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带动引领,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建设平安乡村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行县乡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规范涉农行政行为,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县乡司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纠纷调处

  6 机制,及时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村匪村霸、宗族恶势力及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深化基层自治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有序推进自治实践,严格规范选举程序,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正确把握自治、法治、德治的关系,推进“三治融合”,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乡村善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公共财政主导与多元供给相结合,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坚持巩固拓

  7 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标准化综合服务站建设,实行“一站式”办公、开展“一条龙”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最大便利。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补齐农村数字基础建设短板,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多种媒介为一体的“互联网+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理论研讨文章交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是以地域特色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植根于农业农村、具有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以及以乡村元素作为融合发展条件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培育乡村消费热点、拉动内需的有力抓手,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十分关注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产业是乡村

  8 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让人留在乡村,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乡村特色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手段,是变扶贫产业为富民产业的重要抓手,是乡村经济迈上新台阶的突破口。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巩固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才有支撑。

 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将现代工业标准和服务理念引入特色产业,促进特色种养业加快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培育壮大,将进一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新动能。

 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目前,我省乡村特色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相对较低,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可以让更多农民参与进来,有活干、有钱赚,增加收入。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把握好着力点 挖掘乡村资源禀赋推动特色产业高水平发展。特色意味

  9 稀缺,稀缺往往会带来高价。要深入挖掘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特色,推进特色产业培育,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特色产业体系。比如,充分挖掘乡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开发乡土手工制作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小吃产业等。持续加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健全乡(镇)域产业聚集机制,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升级版,突出特色、保护特色、培育特色,打开特色资源转化通道,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水平发展。

 强化省级统筹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加强省级统筹,分区域优化特色产品生产结构,整合相邻地域、相近产业资源,跨县跨市集中打造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集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导,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集群”。

 拓展乡村功能推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要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大力促进产业渗透、重组、联动、跨界融合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内部融合、功能拓展,促进业态融合、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建设特色农

  10 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主体加快向园区集中,促进产村、产镇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瞄准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围绕品种选育、特色产业机械化装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营养健康食品开发与保鲜物流等领域,引入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加强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我省乡村特色产业生产由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继续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化特色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大的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引导农户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引导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合作,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完善特色产业带农惠农机制,把二三产业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引导龙头企业及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产业产业链延长和价值链提升。

 培树“口品牌”促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树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带动明显”

  11 的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启动实施特色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筛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产品,实行全链条标准化管控,满足高端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提高品牌溢价。创新营销模式,培育发展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个人定制等模式。挖掘特色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品牌,用文化故事增强消费体验。推动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兴工 心得体会 成效 2022年10乡村建设兴工作经验做法成效心得体会研讨交流 202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心得体会